章節1(1 / 2)

章節1

青少年歲月

瑕疵造就的結果不在瑕疵本身,而恰恰在於我們麵對瑕疵的態度。——沃爾頓

從小受到良好家教

1918年3月29日,春日和煦的陽光灑在美國阿肯色州俄克拉荷馬郡的金菲舍小鎮上,空氣裏彌漫著農場新翻的泥土的清新氣息。小樹剛剛萌發出新鮮的鵝黃色嫩芽,小草也剛剛從土裏露出頑皮的小腦袋,春風溫暖而愜意。

托馬斯·吉布森·沃爾頓又像往常一樣,早早地起床,準備去工作。他是一個工作極其認真的人,每天都工作很長時間。他為人老實正直,是鄰居們中間出了名的好人,許多人都敬重他的品質。

但是今天,妻子南尼亞·勞倫斯·沃爾頓告訴托馬斯:“今天你能不能請一天假?”

托馬斯說:“那怎麼行呢?親愛的,我要養家糊口啊!”

妻子說:“我感覺,這個小生命可能今天要來到我們家了。”

托馬斯想了一下,可不是嗎?算起來,妻子的預產期就在這幾天了。他笑著問:“親愛的,你感覺就是在今天嗎?確定是?”

南尼亞肯定地點了點頭。

托馬斯一下興奮起來:“好的,我去請假,然後順路把接生婆叫來,做好迎接我們孩子的一切準備!”

托馬斯很快就把一切都準備好了,然後坐在外屋的椅子上等著妻子生產。他一會兒到院子裏朝太陽望上兩眼。一會兒又走進屋裏,到妻子床前探視一下,坐立不安。

中午的時候,托馬斯聽到裏屋傳來一聲嬰兒響亮的啼哭。他一下從椅子上跳起來:“生了!”然後奔進裏屋。

接生婆笑嗬嗬地對托馬斯說:“托馬斯,恭喜你呀,是個兒子!”

托馬斯大喜過望:“快讓我瞧瞧!”

他接過孩子,這個肉乎乎的小家夥長得十分結實,他哭了一會兒,竟然悄悄睜了一下小眼睛。托馬斯叫道:“上帝呀!他看了我一眼,我的兒子看了我一眼!”又對妻子說:“我們的兒子眼睛可真亮。”

鎮上的親朋好友紛紛到托馬斯家裏表示祝賀。他們把孩子從一個人手裏傳到另一個人手裏,慈愛地看著這個小家夥。

一個老人問托馬斯:“我說托馬斯,孩子叫什麼名字啊?”

托馬斯笑著說:“薩姆·沃爾頓。就是‘一樣’的意思,我希望他跟我長得一樣!”

大家都哈哈大笑起來。

小寶貝沃爾頓聽了,好奇地轉著黑黑的眼珠,四處打量著那一張張充滿了欣喜的麵孔。

小沃爾頓的母親南尼亞讀過很多書,她因為自己隻讀到大學一年級就退學結婚了,所以為了彌補這一缺憾,對孩子們懷著極大的期望,從一開始就打定主意要讓小沃爾頓讀完大學所有課程。

但小沃爾頓似乎對父親的事也很感興趣。

托馬斯除了老實工作,也是一個有點個性的人。他在工作之餘,還喜歡做一些易貨的交易,比如馬、騾子、牛、房屋、農場、汽車等。

小沃爾頓5歲那年,托馬斯用在金菲舍鎮的農場交換了位於俄克拉荷馬州靠近奧米加的一個農場;後來又舉家搬到密蘇裏州的斯普林菲爾德,沃爾頓的記憶也是從這裏開始的,他在那裏開始上小學;然後又搬到馬歇爾鎮;此後是謝爾拜納鎮,沃爾頓在那裏開始讀高中;最後搬到哥倫比亞鎮,沃爾頓在那裏讀完高中並上了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