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爾頓對父親這種交換方式很感興趣。他記得有一次父親曾經用一塊手表換了一頭豬,使全家都吃上了香香的豬肉。
沃爾頓覺得父親很善於跟人討價還價,他似乎有一種異乎尋常的本能, 知道跟某個人談交易時對方要價可以讓到多少,並且總能成交。但沃爾頓有時會為父親出的價錢太低而感到不好意思。
影響沃爾頓更多的是母親。雖然南尼亞隻是一個普通的勞動婦女,卻養成了許多良好的生活習慣。她很愛讀書,對人熱情,做事勤奮,將家裏人都照顧得很好。
南尼亞是一個相當出色的鼓勵者,她經常跟沃爾頓講:“隻要你下定決心做任何事情,都應該始終盡自己的力量把它幹好。知道嗎,薩姆?”
沃爾頓聽話地保證道:“我知道了,媽媽。你已經跟我說過多少次了。”
由於家境不好,南尼亞一直很節儉,這些品質後來都被沃爾頓繼承下來。7歲的時候,沃爾頓就開始打零工了,他靠送牛奶和報紙賺得自己的零花錢,另外還飼養兔子和鴿子出售。
20世紀20年代末,美國由於股市的全麵性崩潰,引起了一次全國經濟的大蕭條。托馬斯一連幾個月都沒有工作,最後隻好去了沃爾頓的叔叔開的沃爾頓抵押公司做事。
1925年,南尼亞決定開一家小牛奶店來增加家庭的收入。
懂事的沃爾頓每天早早就起床擠牛奶。他提著小桶,走到牛棚裏,把桶放在牛的身下,用力地擠著,看著白白的稠稠的奶汁“嘩嘩”地衝進桶裏,心裏很高興,覺得自己能幫著媽媽做點事了。
沃爾頓擠滿了一桶,就送給媽媽,然後由媽媽進行加工和裝瓶。
下午,沃爾頓在屋外的小巷裏與夥伴們玩足球,他們玩得正高興的時候,就聽媽媽在屋後的窗子裏喊:“薩姆,該送奶了!”
沃爾頓聽了,趕緊答應一聲:“好的,媽媽,我就來!”然後馬上跑回家,就開始給訂牛奶的人家送牛奶。他們在小鎮上有10多家訂牛奶,每一瓶牛奶10美分。讓沃爾頓高興的是,他能天天吃到媽媽提取奶油做的冰激淩。
又過了一年,沃爾頓開始給訂戶們送報紙、雜誌,從七年級直至後來上大學,他都有固定的送報路線。他還賣過《自由》雜誌,每份賺5美分。後來又賣《婦女家庭良伴》雜誌,每份賺10美分。
同時,沃爾頓還利用空出來的一點時間,飼養了一些兔子和鴿子,等它們長大了就賣給別人。好多農村的孩子們都是這樣做的。
每當看著沃爾頓忙得滿頭大汗的樣子,南尼亞就一邊心疼,一邊借機給兒子講人生的道理:“薩姆,做個貢獻者而不是光做個獲取者是很重要的。你在幫媽媽做事,也知道了養家糊口的不易,你能夠從中體會到用自己的雙手掙取一美元是多麼艱辛,而且當你這樣做了以後,你知道爸爸和我心裏多麼欣慰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