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2
深入了解美國
不久後,盛田昭夫開始頻繁地來往於東京和紐約之間。
作為常務副總裁,他不能長時間地遠離東京,但是作為正在美國組建公司的主要負責人,他又不能在東京逗留太久。
盛田昭夫開始感覺到應該把索尼公司更加牢固地建立在美國。他必須更加深入地了解這個國家,雖然他在美國有很多朋友,但他仍然需要進一步地了解美國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維習慣。
在美國建立公司的名聲是一回事,了解美國人又是一回事,而且更難。但是盛田昭夫意識到他個人的未來以及公司的未來很大程度上都將依賴於美國和其他國際業務。
索尼公司的產品半數以上已經出口,盛田昭夫有這樣一種想法,索尼公司必須成為世界公民,在他們做生意的每一個國家成為好公民。索尼公司必須知道更多的市場統計和銷售數據。
盛田昭夫決定成立一個公司,叫作索尼美國公司。回到東京後,井深大和岩間都表示懷疑,更不用說集中在紐約的索尼公司的那些低層幹部和雇員了。盛田昭夫堅信應該做這件事,而且沒有人能提出非常好的理由來反對此事。
盛田昭夫在東京的同事們決定,因為隻有他最了解美國,這件事就由他去辦。在任何情況下,這種事看起來都是一個長遠的項目,所以盛田昭夫決定一旦時機成熟後再開始進行。但是後來他並沒有等待很長的時間。
盛田昭夫很早以前曾向大藏省提出申請,彙50萬美元到美國,以備日後使用,但是一直沒被批準。出乎意料的是,正在他考慮成立美國公司的時候,批準函來了。這樣,在1960年2月索尼美國有限公司成立,資本是50萬美元。
16個月以後索尼公司在美國市場上作為美國受托收ADR上市了200萬份索尼普通股票。
對於盛田昭夫來說,這是一次深刻的學習過程。雖然戰前東京電力公司曾在美國市場上發行過債券,索尼公司卻是在美國發行股票的第一家日本公司,索尼公司能夠做到這一點,是因為當時剛剛建立的ADR係統。
在ADR係統下,股票雖然被發行地的股東持有,但是提供股份的收據卻委托給一家美國的財政機構,這些收據可以在美國交易,就像一般股票一樣。
索尼公司的銀行是野村證券公司。史密斯·巴尼公司的美國分公司及其總裁伯勒·沃克都認為索尼公司應該進入美國股票市場,在美國發行股票可以搞到資金,這種可能性激起了盛田昭夫的興趣。
1960年的秋天,他們在東京討論了這件事,史密斯·巴尼公司同意和野村證券公司一起擔當管理擔保方。
早在1960年的時候,盛田昭夫就在東京的銀座地區開了一個展示室,在那裏潛在的顧客們可以試用他們的產品,而沒有推銷員在一旁促銷,展示室成了一個大家都很喜愛的地方,它的廣告價值是巨大的。因為他們是新公司,盛田昭夫必須向日本人介紹自己,就像後來他還要向美國人和歐洲人做自我介紹一樣。
盛田昭夫一直想在紐約建立一個展示室。盛田昭夫巡視了這座城市,意識到如果他要找的人是有錢人,他們買得起索尼公司的高價產品,那麼應該到第五大街去找。
盛田昭夫在曼哈頓中區的第五街徜徉,觀察那裏的行人和商店,結果給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把搜尋的範圍縮小到第五大街的東段,在第四十五路口和第五十六路口之間,因為那一段看上去是最高雅的部分。
然後盛田昭夫開始尋找合適的、臨街的出租門麵,他注意到這條街上展示出很多國家的國旗,但還沒有日本的。盛田昭夫決定,當他們的展示室開張的時候,他們將第一個在第五街上掛出日本國旗。
為了找到一個合適的地方,盛田昭夫花了兩年的時間,最後隻好定在一間相當小的房間裏。他親自動手畫了一張布置圖,並在一麵牆上鑲了玻璃,使房間看上去顯得大一點。他在展示室裏工作,試著適應美國人的生活節奏,他突然想出了一個主意,認為自己應該把家搬到美國來,去體驗一個美國人的生活。
當盛田昭夫一個人在紐約時,他收到過很多的邀請,結識了不少人,但是他知道如果他在美國有個家的話,這種經驗將會更加豐富。他還通過在美國的經曆,發現了日本人與美國人在很多方麵都存在著巨大的差別。
盛田昭夫沒有對別人談起過這個想法,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越來越自信應該這樣做。美國是個開放的、進步的國家,而紐約一直是通往世界的十字路口。
1962年10月,盛田昭夫帶著他的妻子良子到紐約參加展示室開張儀式,在開張儀式最激動人心的時刻,他認為時機已經成熟,於是大膽地向她說:“良子,我們搬到紐約來住吧!”
良子非常了解他,所以聽到這個消息後她甚至並不顯得很驚訝。盛田昭夫知道,她出生在東京這樣一個大城市裏,她可以處理好搬遷到另一個大城市裏去的事情,雖然她不會說英語,但她還是會改變自我,適應新的生活方式。
她下決心來完善盛田昭夫的計劃,實際上她的為人處世使每個人都驚奇不已,由於這次搬家,她甚至還建立起了自己的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