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羽翼漸豐的皮爾·卡丹有些不安分了,覺得聖萊第昂的天地對他有些小了,在這裏自己根本不可能實現他的遠大誌向。他下定決心,到世界服裝的中心和藝術家燦若群星的巴黎去闖蕩,在那裏尋找屬於自己的天地。

秋季的一天,在瀟瀟細雨中,一個瘦小的青年騎著一輛破舊自行車,在通往巴黎泥濘的道路上艱難地行進著。這個青年就是17歲的皮爾·卡丹。

然而,皮爾·卡丹還不知道生在一個紛亂的時代和一個多災多難的國家,對於實現一個人的理想有多麼難。由於對當時戰爭形勢的不了解,他選錯了來巴黎的時機。

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已經拉開了帷幕。巴黎戰雲密布,到處是逃難的人群,大街小巷站滿荷槍實彈的德國士兵。巴黎很難進去,即便進去了也沒有多大意義,因為城裏所有的時裝商店為了逃避戰爭全都停業了。

在戰爭歲月裏,時裝對人們來說已不重要了。由於他違反了宵禁令,被德國占領軍關進了監牢,幸虧他不是猶太人,經過重重審查,才被釋放出來。

皮爾·卡丹的理想一夜之間化成了泡影。他悵然而無目的地走在巴黎的街道上,那滿目的斷垣殘瓦,令他雄心勃勃的內心黯然失色,他的服裝設計師的夢想破滅了。他恨這場戰爭,恨這個世界,同時也為自己不幸的命運深感悲傷。

皮爾·卡丹非常失望,但又不願重返聖萊第昂,於是他決定到維希碰碰運氣。

當來到維希時,皮爾·卡丹已是筋疲力盡、饑腸轆轆了。在維希這個地方,他沒有親友,身上沒有一文錢,他隻能像流浪漢一樣,在街頭巷尾徘徊。

然而,天無絕人之路,機會往往就隱藏在危難之中。維希雖然也深受戰爭的創傷,但沒有巴黎那麼嚴重。

一天,皮爾·卡丹來到市中心的一家時裝店,被櫥窗裏擺著的一排排時髦的時裝樣品所吸引,他忘記了疲勞和饑餓,冒冒失失地闖進店裏,找到了老板,要求在店裏當一名學徒。

店老板看著這個像個乞丐似的年輕人,雖然有些懷疑,但還是決定讓他試一試。經過一番考試,老板對他很滿意。

從此,皮爾·卡丹在這裏勤學苦練,很快就掌握了服裝設計、裁剪技術,3年之後他便成了該店最好的裁縫。

當時,巴黎是歐洲的時裝中心,到維希後,皮爾·卡丹還是日夜思念著巴黎。他認為隻有巴黎,才能讓他成為真正的服裝設計師。然而,戰火四起,災難頻發,皮爾·卡丹到巴黎的願望很難實現,他隻能在焦慮之中期待著、期待著。

他深知在這個戰火連天的動亂年代中,要想馬上踏進巴黎是不可能的。他決定暫時在維希落腳,再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技藝,待戰爭平息後再去巴黎實現夢想。

時間飛逝,5年過去了。皮爾·卡丹的服裝設計水平和製作技術又有了很大的進步,他在當地非常受歡迎,找他做衣服的人絡繹不絕。但是,皮爾·卡丹並沒有被眼前的這點兒成就衝昏頭腦。他的心並不因此而滿足,他一心想著的是去巴黎,在那個充滿神奇色彩的大都市裏實現自己的夢想。

這種想法縈繞在他心中,使他夜不能眠,所以,年輕的皮爾·卡丹心情十分沉重。

一天,皮爾·卡丹悶悶不樂地來到當地一家小酒吧,在一個角落裏獨自喝悶酒。這時,一位神態高雅的老婦人向他走來。

這位老婦人是伯爵夫人,原來住在巴黎,家境破落後被迫遷居到維希。伯爵夫人主動與眼前萎靡不振的卡丹搭訕,皮爾·卡丹便將自己的身世和夢想告訴了伯爵夫人。

原來,伯爵夫人對皮爾·卡丹那身十分時髦的衣著很感興趣。當她了解到皮爾·卡丹身上穿的衣服竟是他自己親手設計和製作的時,便情不自禁地驚歎道:“孩子,你一定會成為一位百萬富翁,這是命運注定的!”說完,便把她在巴黎的好友、巴黎帕坎女式時裝店經理的姓名和住址寫給了皮爾·卡丹。

伯爵夫人略帶神秘感的預言,就像一把火炬重新點燃了皮爾·卡丹那日漸消失的夢想,他又重新振作起來了,鼓足了生命的風帆。

“每個成功的偉人,似乎都有一段傳奇的故事。”這句看來很荒唐的預言,竟激起了皮爾·卡丹心中的熱情,他要做一隻翱翔在天空的蒼鷹,而不是天天待在樹枝上的小麻雀。“決不能在這裏生活一輩子。”

皮爾·卡丹決心離開這座小城,再次去巴黎闖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