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購戰中的得力助手
生產石油地區原本是農田或曠野荒山,現在成了油井。似乎每家院子到處都是金子的源泉,農民與木材商染上了暴發戶的惡習,逐漸走向奢侈,直至被洛克菲勒吞並為止才改變這種惡習。
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他們不願意親自寫最簡單的問候信,寧願花費驚人的價錢來拍電報。1835年摩斯發明了電報機,1840年阿姆斯壯開發出水力發電,兩者互相配合。1858年架設了橫跨大西洋的海底電纜,德雷克開采石油成功之後,產油地區馬上設立了一個電報局。
經過千辛萬苦才開發出來的油井,本應保持10桶的日產量,但是他們為了追求更多的利潤,放棄了這些低產的油井,另尋新井,他們宣稱“生產效率太差”的油井應該被拋棄。
對邊際效用這些人完全不顧,極盡浪費之能事,如此一來,產油河地區的木材商或農民與投機商人沒有太大的差別。他們恨不得土地或設備能立即給他們帶來百分之百的利潤,連開采出來的原油也堅持以現金來交易。這充分反映了這些農民的愚昧、焦躁和不安。
石油市場行情的暴跌,使生產者很快就意識到生產過剩的嚴重性,他們決定在半年內不準開采新油井,如果半年後還不能解決生產過剩,就再封鎖一個月。
目前生產地區的企業家麵臨著嚴重的困境。首先向歐洲輸出原油的途徑行不通了,因為在歐洲市場有一種新科技的煤液化油上市了。由於它價格低廉,而且性能良好,所以排擠了這裏產的原油。
此時,洛克菲勒作出了令人費解的決定:以每桶475美元的超高價向原產地者同盟收購原油。於是,馬上有許多聞風而動的“夜貓”出現了,“自我約束”早被他們拋到腦後了。與此同時,洛克菲勒也派出了大批的掮客。
這些掮客的皮包裏塞滿了現金,洛克菲勒要求他們“買現貨”,掮客們對那些生產者說:“標準石油公司每天將以現金收購15000桶原油,快和標準石油公司簽約吧!”
盡管同盟方麵發現了情況不妙,拚命勸阻:“標準石油公司是條大蟒蛇,大家千萬不要上當!”但是原產地業者對這些警告充耳不聞,原因是誘餌實在太迷人了。
原產地者看也不看就定了合約,為了應付這突如其來的好景,他們又紛紛開采新油井。可是在簽訂的合約中標準石油公司並未保證永遠保持475美元的價格。
由於石油行情的變化不定,所以無法預測市場的價格變化,因為供需變化狀況無法確定。洛克菲勒自然不會白白做出蠢事,他這一招就瓦解了生產者同盟的防線。
當標準石油公司保證每天購進15000桶原油,並已購進了20萬桶後,突然宣布中止合約。維持了兩星期的搶賣熱潮便告結束,原產地的好景消失了。
原產地業者紛紛要求作出說明,標準石油公司答複:“供過於求的狀況已破了曆史最高紀錄,這是你們的責任,而且因為你們大量到處拋售原油。現在我們可以出價每桶25美元,到下個星期假若每桶高於2美元我們就不買了。”
“到處大量拋售”這句話好像在暗示“隻要賣給我標準石油公司,價格就不會下跌!”
事實上,原產地方麵在洛克菲勒提出每桶475美元的價格後,各家瘋狂擴采,等到發現上當後,日產量已高達5000桶。所以即使這樣也沒有辦法,隻好解約。這些企業在解約後相繼破產,對於洛克菲勒來說此舉正中下懷。
洛克菲勒的標準石油公司是紐約中央鐵路最大的客戶。因為與其他小型的石油公司相比,它每天的輸送量達60多輛,沒有一個月的貨運量低於18萬桶。因此即使付出較高的折扣,對於鐵路公司來說還是沒有遭受損失。
洛克菲勒在兼並公司的過程中,最大的收獲是得到很多優秀人才。對洛克菲勒來說,他們都是無價之寶。他們八仙過海,各顯其能,為打造洛克菲勒的石油王國立下赫赫戰功。
洛克菲勒在收購查文斯·普拉特公司的時候,該公司的亨利·羅傑斯來到他的麾下。羅傑斯曾是鐵杆的洛克菲勒反對派,他領導紐約的煉油商組成聯絡委員會,堅決反對洛克菲勒組建的南方開發公司。現在卻心甘情願地投奔洛克菲勒。
羅傑斯是一位銳意進取、非常有活力的人,也是一位管理上的多麵手。他是標準石油公司的重要領導成員之一,曾先後負責過標準石油公司的原油采購、管理運輸和製造部門,他還為一種從原油中分離石腦油的重大工藝申請了專利。不過後來與洛克菲勒發生了衝突。
亞吉波多比洛克菲勒小9歲,個頭不高,長著一張娃娃臉,是一位浸禮會牧師的兒子。10多歲時,因為父親拋棄了家庭,他一個人來到泰塔斯維,參與到煉油業中。他以 800美元起家已逐步達到每月生產 25000桶的規模。
亞吉波多頭腦靈活,思維敏捷,講起話來聲如洪鍾。極少欣賞什麼人的洛克菲勒卻非常喜歡這個小夥子,千方百計把他挖過來。可是,亞吉波多以前卻是洛克菲勒最激烈的反對者。
當鐵路大聯盟的秘密揭穿後,煉油商聯合起來進行抗議活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亞吉波多,在他的倡導下成立了生產者聯盟。他還提出一項政策:大封鎖,即原產地拒絕向同盟的成員提供原油。他還印出30000份傳單,分別送往華盛頓聯邦議會和賓州議會及法院。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亞吉波多每次在飯店投宿時,旅客登記簿上都會留下他獨特的簽名:“亞吉波多,每桶4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