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節10(1 / 3)

章節10

鐵路聯盟的無情壟斷

1871年11月,洛克菲勒在紐約的尼古拉斯飯店下榻。一天深夜,門外響起了一陣敲門聲。

“誰啊?”被吵醒的洛克菲勒不耐煩地問道。

“是我,哥哥。”原來是弟弟威廉。

“這麼晚了,有事嗎?”洛克菲勒問道。

“湖濱鐵路董事長華森現在在大廳等你。”威廉回答道。

洛克菲勒心想:要請華森進來,一定要先叫醒隔壁的弗拉格勒。可是還沒等他去叫醒,隻見弗拉格勒披了件外套,走了進來。

洛克菲勒告訴弗拉格勒:“華森來了!”

但是弗拉格勒顯得一點都不吃驚,問道:“斯科特也來了嗎?”

“沒有,隻有他一個人。”

“這麼說,華森是以斯科特的代理人身份來訪的。”弗拉格勒得出結論。

弗拉格勒對南北戰爭之後爆發的匹茲堡周圍煤礦爭奪事件了如指掌,他馬上向洛克菲勒解釋道:“在斯科特還是陸軍助理次長時,他們借著運送賓夕法尼亞州的煤和軍隊的給養品,曾有很大的收獲。戰爭結束後,由於煤礦的過度開采,煤的積壓很大,使得行情暴跌,之後引發了非常激烈的運費競爭……”

此時,洛克菲勒的眼睛深處浮現出堅毅的意誌,在燈光下很清楚地看到他暗下的決心:一定不能讓石油界受製於鐵路界!於是洛克菲勒對威廉說:“讓華森進來吧!”

華森穿著一件紅背心和筆挺的大禮服,由威廉陪同走進洛克菲勒的房間。弗拉格勒坐在洛克菲勒的身邊。

華森說:“非常抱歉,深夜來訪,打攪了先生。我帶來了範德比爾特先生和斯科特先生的重要建議,他希望我們雙方攜手合作。”

“那請您把建議說說吧!”洛克菲勒不動聲色地說。

華森並沒有多加說明,便直接進入正題:“斯科特先生提議,運輸石油的所有鐵路公司與特定的石油業者進行聯盟。加入同盟的煉油商可以享受可觀的折扣。而規模小的煉油商不能加入,對他們將大幅度提高運價。”說完重點後,華森便緘默不語。

“哥哥,我覺得這個主意不錯,你覺得呢?”威廉已經完全讚同華森了,弗拉格勒的眼神中也流露出讚許的意思。

對於洛克菲勒來說,這無疑是夢寐以求的機遇。他看了看弗拉格勒,兩人心領神會。但是他掩飾住內心的喜悅,隻是以淡淡的口氣說:“先生,我們將認真考慮斯科特與範得比爾德先生的建議。”

威廉把華森先生送出了飯店。

“我們等著你們的答複,越快越好。”

送走弟弟和華森後,洛克菲勒向弗拉格勒說明了自己的意思:“雖然華森的建議不錯,可是我們一定不能讓鐵路掌握了控製權,如果那樣的話,他們就可以擅自提高運費。”

卡特爾是壟斷組織的最初形式,它是在各企業簽訂的協定下,各企業互相平行的結構體。有心之士早就預防到了壟斷的產生,各州議會通過的州法規定,美國各州不得設立控股公司。可是狡猾的斯科特到處活動,對賓夕法尼亞州議會施加壓力。

斯科特對於那些一貫接受賄賂、經常仰仗各種政治性捐獻的地方政客具有相當大的吸引力,經過四處奔忙,斯科特最後在濱州設立了控股公司。

斯科特本人另擁有一家撒克遜證券投資公司。他以此為跳板,在操縱股票時就有控製南方各鐵路的想法。另外,通過南北戰爭時期軍火調度的淵源,他同法國投機公司也有很深的關係。

就在斯科特以折扣運費為誘惑,與顧爾德的伊利鐵路聯合自己的賓夕法尼亞鐵路來拉攏長島的煉油廠的時候,巴爾的摩、俄亥俄鐵路和英國出資的亞特蘭大鐵路也聞風而動,也以同樣的條件來競爭。後來所有深入石油原產地的鐵路都加入了運費折扣大戰,情況對斯科特來說日趨嚴重。

同盟很快建立起來了,它是企業統一聯合體這種特殊壟斷形式的開端。母公司是一個控股公司,在2000股的股份中,洛克菲勒一方占有900股,占有絕對優勢,控製大權實際掌握在洛克菲勒手中。他列出了加入同盟的12家煉油廠的名單,這就是所謂改造南方公司。

斯科特在事先做了妥善的安排。他與範德比爾特及古爾德等鐵路締結了一個秘密協定。該協定確保斯科特的鐵路公司有45%的運輸比率,而紐約中央鐵路,包括湖濱鐵路與伊利鐵路的運輸比率限製為275%。

洛克菲勒提出一份列入控股公司的公司名單,問弗拉格勒說:“到底應該吸收哪些石油企業加入控股公司呢?”

弗拉格勒對此也很頭疼,說:“怎樣選出適當的公司,實在是一門學問。那些未被列入名單的企業成為運輸戰中的失敗者,他們將麵臨滅亡的危險。可是如果這些名單以外的企業勢力過於強大,那麼他們可能聯合起來,組成另外的卡特爾,這又是個大問題。”

經過謹慎小心的商議,最後洛克菲勒列出12家公司的名單,參加聯盟的企業全是在市場上占有率較大的。參加者相互交換了備忘錄,並起誓保守秘密,信守合同。於是,美國工業史上最殘酷的“死亡協定”簽訂了。

改造南方公司與鐵路大聯盟之間也簽訂了運費秘密協定。於是沒有聯盟的中小型煉油企業一定要付出兩倍於公定價格的費用,它們之後會因此而被淘汰。

普法戰爭結束後一年,鐵路大聯盟的秘密最終被揭穿了。

“鐵路公司想搞垮石油原產地嗎?”人們議論紛紛。當地報紙也載文揭露,分別以“小偷”、“騙子”等標題寫出係列報道,一時間石油原產地的人們嘩然。

在泰塔斯維的歌劇院聚集了3000多人,其中有采油者、當地煉油者及石油掮客,甚至包括城市的銀行家和零售業者,他們共聚一堂,共商對策,他們麵對的是一場死亡與生存的戰爭!經過協商,他們擬訂了抗議書並分別寄給各鐵路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