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洛克菲勒以非凡的勇氣,為家族的公眾形象帶來了重大的改變。洛克菲勒不再計較兒子是否背叛了他的主張。高興地對朋友說:“這件事做得太棒了!就是我親自出馬,也不可能做得更好。”
這次事件,也讓小洛克菲勒對自己的能力和判斷力有了信心。
1913年,他說服老洛克菲勒,買下了公平信托公司。由於家族財富的巨大的潛在力量,至1920年,公平信托公司已擁有25億美元的存款,成為美國第八個最大的銀行。
至1929年,通過一係列詭計多端的合並,公平信托公司吞並了14家較小的銀行和信托公司,不僅成了全國最大、最強的銀行之一,並且在國外也開設了許多分行。它成為洛克菲勒家族日益複雜的金融計劃的一個重要部分。
後來,公平信托公司又成功地與世界上最大的銀行——大通銀行進行合並,並通過幾次較量,將銀行董事會控為己有,小洛克菲勒在使大通銀行成為洛克菲勒金融勢力未來的基石的同時,還把他的一些美孚石油公司股票再投資於國際商業機器公司、通用汽車公司和其他一些新的公司。這些投資都為他贏回了數倍於投資的巨大的利潤。
1924年,小洛克菲勒和夫人艾比帶著3個兒子到美國西部旅遊。他們來到黃石公園,第二天去看附近的巍峨陡峭、白雪皚皚的大特頂山。在海藍色天幕的映襯下,大特頂山顯得如此聖潔神奇。
小洛克菲勒被深深地震懾了!這時父親已經完成了財產的移交,他已有將近5億美元的家產。
小洛克菲勒決定買下30000多畝的土地,把它移交給國家公園管理局,開辟成旅遊景點。他為謝南多厄國家公園、大霧山國家公園、帕利塞茨公園捐贈了大量的土地。小洛克菲勒的自然保護主義熱情受到人們普遍的讚揚。
小洛克菲勒讓已經破壞殆盡的殖民時期首府威廉斯堡重現18世紀時的風貌;用巨大的投資重建回廊藝術博物館,讓琳琅滿目的中世紀藝術品館生輝;他還為法國凡爾賽宮的修複慷慨解囊。他成了保護與推進文化建設的積極讚助者。
最能代表小洛克菲勒成就的是洛克菲勒中心。
這是曼哈頓地區的一座城中之城,14棟具有裝飾派藝術特色的錐形大廈直插雲霄。這裏有標準石油公司的新總部,還有美國無線電公司、全國廣播公司等許多大公司租用的辦公室。這群建築的崛起本身就是小洛克菲勒堅韌與能力的見證。
小洛克菲勒原來是與大都會歌劇院合作,想重建一個新的歌劇院。可是在1929年,美國股市出現了大崩潰,原來的合作者撤資了。麵對已經買下的大片土地,小洛克菲勒平生第一次作出大膽的決定:要獨資建立集辦公與娛樂為一體的樓群。
小洛克菲勒請來設計師把大樓設計成線條明快的未來派風格,他自己則在地板上麵的圖紙上爬來爬去,用尺子認真地測量著。
1939年,在洛克菲勒去世後兩年,小洛克菲勒頭戴安全帽,親手釘上大廈的最後一顆鉚釘。那一年,他65歲。這個樓群成了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最傑出的商業成就之一。
小洛克菲勒用父親給的金錢和自己的遠見卓識,把慈善機構發展成可以與標準石油公司比美的蔚為壯觀的帝國。而更令小洛克菲勒欣慰的是,他的5個兒子在事業上幹得更出色,把家族的事業又推上一個新的高度。
延續財富神話
中國有句老話說“富不過三代”,但是洛克菲勒家族發展到現在已經是第六代了,依然如日中天、獨“富”天下。
經曆了一個多世紀的洛克菲勒家族,仍在續寫著輝煌的曆史,而且他們積極地參與文化、衛生與慈善事業,將大量的資金用來建立各種基金,投資大學、醫院,讓整個社會分享他們的財富。
洛克菲勒家的第二代父母對子女要求嚴格,積極引導,磨煉意誌,健全身心,自力更生,奮發圖強,最後使他們兄弟5人都成為出類拔萃的有用人材。
小洛克菲勒夫婦有意識地讓孩子們學會烹調技術和後勤工作。他們安排海豹港夏季住宅的女管家教男孩子們當廚子。此後不久,他們就同意吃男孩子們每周三給他們準備的晚飯。
有一天,小洛克菲勒夫婦剛走進餐廳,站在門口的長子約翰微笑著說:“爸爸,媽媽,請用餐吧!”
小洛克菲勒夫婦蠻有興趣地坐在餐桌前,拿起餐巾。三子勞倫斯端著一盤菜,小心翼翼地擺到桌麵上。他一絲不苟地按著順序,把菜肴一樣樣端上來,最後上了甜點。
這時負責燒菜的約翰和次子納爾遜也坐上餐桌。品嚐著滿桌子的美味佳肴,一向嚴肅的小洛克菲勒臉上露出了笑容:“啊!孩子們,菜的味道很好。”
坐在餐桌另一頭的最小的兒子戴維,揚著一張天使般的圓臉說:“土豆皮可是我和溫思洛普削的。”
艾比認真地說:“啊!我們的戴維最能幹!”
一家人滿心歡喜地吃著,覺得比高級餐館的菜更香甜。
飯吃完了,孩子們立即把餐具撤下去,洗得幹幹淨淨地放好。
這是一家人最開心的日子。這場別開生麵的家宴完全由5個男孩承包,從設計吃什麼,采買原材料到烹調,全是孩子們自己幹。而烹調的技巧則是向女管家學來的。他們每周都要這樣做一次,成了家裏的規矩。
艾比說:“這樣做是讓孩子們懂得勞動的艱辛。”
為了讓孩子有自給自足的觀念,不是什麼都向父母伸手要,孩子們在波坎蒂科莊園裏開辟了一個菜園,在園藝師的指導下,平整土地、播種、澆水、鋤草。
在收獲的季節,孩子們看到自己種出的蒿首、黃瓜、西葫蘆和南瓜,高興得亂蹦亂跳。6歲的溫思洛普把他種的南瓜賣給了父親,3個大些的男孩則直接用小車把產品推到市場上,賣給了雜食店。隻有年齡最小的戴維沒有參加勞動,隻能眼巴巴地望著興奮的哥哥們。
隨後納爾遜和勞倫斯轉去經營獲利更多的養兔業。他們倆買進洛克菲勒醫學研究所的公兔和母兔,然後再把它們的後代售給研究所,以掙取他們所謂的“淨利”。在11歲和12歲時,納爾遜認為自己和老弟勞倫斯是在合夥經商,絕不承認養兔是為了好玩。
兄弟中最忙的是納爾遜和勞倫斯。他倆承包了為全家擦皮鞋的任務,他們的零用錢自然就比別的兄弟多了。當然,別的孩子要想增加零用錢,也有不少家務活可幹。這是洛氏家族的傳統教育法。
有一天,約翰正在錫爾灣駕著一艘破舊的劃艇盡情地嬉戲,鄰居一個男孩對他說:“你為什麼不弄一艘汽艇呢?那多夠勁!”
約翰驚訝得瞪大了眼睛,反唇相譏說:“汽艇?你以為我們是什麼人?是範德比爾特家的人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