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日食(2 / 2)

日食的規律與周期由於地球繞太陽和月亮繞地球的公轉運動和黃白交點的移動都是有規律的,所以相隔一定的時間就會發生一次大致類似的日、月食。早在古代,巴比倫人就根據對日食和月食的長期統計,發現了日、月食的循環周期為233個朔望月,也就是18年11又1/3日,即沙羅周期。日食(月亮界於太陽和地球之間)持續的最長時間為7分31秒。1955年發生在費城西部持續時間為7分8秒的日蝕是近年最長的一次。據預測,2186年大西洋中部地區將發生一次持續時間7分29秒的日蝕。1995年,泰國曼穀的一次日蝕中,一位母親和孩子被攝影照片,這次日蝕在該國某些地區為日全蝕。月蝕(月亮運行進入地球的阻影)持續的最長時間為1小時47分。2000年7月16日,在北美的西海岸人們看到這種景象。由於月球、地球運行的軌道都不是正圓,日、月同地球之間的距離時近時遠,所以太陽光被月球遮蔽形成的影子,在地球上可分成本影、偽本影(月球距地球較遠時形成的)和半影。觀測者處於本影範圍內可看到日全食;在偽本影範圍內可看到日環食;而在半影範圍內隻能看到日偏食。

日食,尤其是日全食是最引人注目的天象之一。中國古人早在三千多年以前,就對日食現象做了記載。最近一次日食發生於2009年7月22日(全食),下一次的日食將發生於2010年1月15日(環食)。

日浪

日浪,太陽光球層物質的一種拋射現象。通常發生在太陽黑子上空,具有很強的重複出現的本領,當一次衝浪沿上升的路徑下落後,又會觸發新的衝浪騰空而起,如此重複不斷,但其規模和高度則一次比一次小,直至消失。位於日麵邊緣的衝浪表現為一個小而明亮的小丘,頂部以尖釘形狀向外急速增長。上升的高度各不相等,小衝浪隻有區區幾百千米,大衝浪則可達5000千米,最大的竟達1~2萬千米。拋射的最大速度每秒可達100~200千米,要比最快的偵察機快100多倍。當它們到達最高點後,受太陽引力的影響,便開始下降,直至返回到太陽表麵。人們從高分辨率的觀測資料中發現,衝浪是由非常小的一束纖維組成,每條纖維間相距很小,作為整體一起發亮,一起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