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味精止牙痛
牙痛是許多人的一種常用病,有時牙痛起來打針吃藥也無濟於事。其實牙痛時,可以用筷子蘸一點味精,然後將味精點到疼痛的牙齒上,疼痛將即刻好轉並很快消失。
生薑
把薑搗爛敷患處可消炎止痛,用薑片敷太陽穴治頭痛最有效;飲用薑湯,可防止四季感冒;把薑敷在肚臍上可防止暈車暈船。生薑還可止血,如果切菜時不小心弄傷了手,此時,把生薑搗爛敷在傷口流血處,範圍以敷滿傷口為宜,這樣,止血效果特好。食用油
它是一種輕度的緩和劑,身體某部位被火灼傷時,將食油塗於患處即可止痛,被黃峰或其它昆蟲刺傷,用溫油塗於傷口也能緩解痛感。如果有胃潰瘍,每日早晚可以喝兩小口花生油,有一定療效。還可治便秘。倘若小蟲子鑽進耳朵,滴幾滴油入耳,蟲子就能出來。
食鹽
受寒引起腹痛或急性膀胱麻痹,使小便不通,將鹽炒熱在布袋裏熱敷腹部,有奇效。急性局限性皮炎瘙癢,用鹽水洗滌、塗搽可以止癢。每日堅持用淡鹽水洗眼,對治療沙眼能收到好的效果;用鹽水洗發,可以減少頭發脫落。清晨起床後喝一杯鹽開水,可以治大便不通。用鹽開水漱口或含片刻,能把引起口臭的細菌殺滅。
食醋
流行性感冒發生時在室內熬醋熏蒸,有一定的預防作用;發高燒時,用經過稀釋的醋浸泡過毛巾敷在皮膚上便會使身體涼快;用醋水漱口可治療輕度的咽喉炎。湯燙火傷時,用醋淋洗,能止痛消腫,防止起泡,傷好無斑痕。
砂糖
發燒時,衝飲砂糖水可使病人發燒程度減輕。砂糖水還可以刺激腸胃,幫助消化。更多精彩在>>>日常飲食禁忌
醬油
身體某部位燙傷時,可用醬油敷塗,能止痛解火毒;手指腫痛,將醬油與蜂蜜加溫後,手指浸入,能止痛消腫。
土豆皮治燙傷
洗淨土豆,隨後將幹淨的土豆皮剝下後,將之敷在燙傷處,並用消毒紗布固定,一般燙傷後3-4天即可痊愈,且無劇痛,無疤痕。
醋治神經性皮炎
患有神經性皮炎的人,可將雞蛋3隻置於瓶內,加醋500克浸沒,浸泡7-10天後取出,去蛋殼,將雞蛋與醋攪勻,裝入有蓋容器內。每天用此液塗擦患處2-3次,堅持7-10次即可痊愈。36. 飯菜應趁熱放入冰箱
眾所周知,在日常生活中,冰箱的使用給人們提供很大便利。但是仍然有這樣的現象發生,晚上剛做的菜,沒吃完,放冰箱冷藏,第二天加熱後再吃,居然發生了"冰箱腹瀉"——拉肚子了,原因何在呢?
我們習慣把食物冷卻後再放進冰箱,這樣既省電又可保存食物風味。可問題是,常溫下細菌最容易繁殖,隻要幾小時,就足以致病。所以,把剩飯菜常溫下冷卻後再放入冰箱冷藏的方法並不科學。
36℃左右是細菌最易孳生的溫度,較高、較低的溫度均會影響其繁殖。以毒性較高的痢疾杆菌為例,隻要幾千個細菌便足以讓食用者拉肚子,飯菜在常溫下放置幾個小時,其中的痢疾杆菌很快就能達到這個數量。剩飯菜容易吃出毛病,就是這個原因。以一般冰箱內的溫度4℃來看,雖然無法殺死細菌,但可抑製細菌繼續繁殖,如果溫熱的飯菜立即放入冰箱中冷藏就等於將未被汙染的飯菜放置在細菌無法繁殖的保險箱中。這裏是保持飯菜不受汙染的最佳空間。所以,要杜絕"冰箱腹瀉"的發生,烹
調後的食物應該趁熱放冰箱存放,要盡量縮短在室溫下冷卻的時間,在室溫下存放的時間越長越危險。實際上,熱飯菜直接放入冰箱,並不會影響營養。若先蓋上保鮮膜,再趁熱放入冰箱,既可保存食物風味,又兼顧衛生。37. 烹調土豆竅門6則
土豆是家常菜,是我國人民喜愛的大眾化蔬菜,用它能做出許多菜肴,在烹調土豆時應注意什麼呢?
1.做土豆菜削皮時,隻應該削掉薄薄的一層,因為土豆皮下麵的汁液有豐富的蛋白質。去了皮的土豆如不馬上燒煮,應浸在涼水裏,以免發黑,但不能浸泡太久,以免使其中的營養成份流失;
2.土豆要用文火煮燒,才能均勻地熟爛,若急火煮燒,會使外層熟爛甚至開裂,裏麵卻是生的;
3.存放久的土豆表麵往往有藍青色的斑點,配菜時不美觀。如在煮土豆的水裏放些醋(每千克土豆放一湯匙),斑點就會消失;
4.粉質土豆一煮就爛,即使帶皮煮也難保持完整。如果用於冷拌或做土豆丁,可以在煮土豆的水裏加些醃菜的鹽水或醋,土豆煮後就能保持完整;
5.去皮的土豆應存放在冷水中,再向水中加少許醋,可使土豆不變色;
6.把新土豆放入熱水中浸泡一下,再入冷水中,則很容易削去外皮。 可用來烹煮。38. 煮菜不可缺的香辛料——薑
薑是許多菜肴中不可缺少的香辛調味品。烹調常用薑有新薑、黃薑、老薑、澆薑等,薑的辛辣香味較重,在菜肴中既可作調味品,又可作菜肴的配料。新薑皮薄肉嫩,味淡薄;黃薑香辣,氣味由淡轉濃,肉質由鬆軟變結實,是薑中上品;老薑,俗稱薑母,即薑種,皮厚肉堅,味道辛辣,但香氣不如黃薑;澆薑,附有薑芽,可以作菜肴的配菜或醬醃,味道鮮美。
作為配料入菜的薑,一般要切成絲。
作為去腥解膻,生薑一般加工成塊或片,多數是用在火工菜中,如燉、燜、煨、燒、煮、扒等烹調方法中,具有去除水產品、食物的腥膻氣味的作用。火工菜中用老薑,主要是取其味,而成熟後要棄去薑。
薑除在烹調加熱中調味外,亦用於菜肴加熱前,起浸漬調味的作用,烹調時薑與原料不便同時加熱,但這些原料異味難去,就必須在加熱前,用薑片浸漬相當的時間,以消除其異味。
作為起香增鮮,生薑一般加工薑米。
薑在古代亦稱"疆",意思是"疆禦百邪"之說。薑性溫散寒邪,利用薑的這一特有功能,人們食用涼性菜肴,往往佐以薑米醋同食,醋有去腥暖胃的功效,再配以薑米,互補互有,可以防止腹瀉、殺菌消毒,也能促進消化。
有些菜肴可用薑絲作配料同烹,而火工菜肴(行話稱大菜)要用薑塊(片)去腥解膻,一般炒菜、小菜用薑米起鮮。但還有一部分菜肴不便與薑同烹,又要去腥增香,如用薑汁是比較適宜的。
製薑汁是將薑塊拍鬆,用清水泡一定時間,就成所需的薑汁了。
生薑在烹調中用途很大,很有講究,但不一定任何菜都要用薑來調味,如單一的蔬菜本身含有自然芳香味,再用薑米調味,勢必會"喧賓奪主",影響本味。
俗說:"薑是老的辣"。烹調用薑不應選用新薑,老薑的味道更濃香。39. 怎樣用電飯鍋更節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