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化解生活的壓力2
克服重重困難,不放棄,必能助你從絕望走向希望。
五、緩減壓力的妙方。
用“無所不在的壓力”這句話來形容我們現在的情形,真是再恰當不過了。壓力過大會導致各種生理心理疾病,緩解壓力的方法多種多樣。總體來說,我們應該以間接的方式去處理壓力。我們如果以直接的方式去處理,勢必會遭受心理上的抵觸情緒,但改用間接方法便可將壓力順勢導出,這是擺脫壓力最有效的策略之一。
1.培養自己的忍耐力和控製力
物質生活豐富了,刺激人的欲望也就相對地增加了。現在的小孩向父母親嚷著:“我要這個,買那個給我”。相對以前的“不行!等以後買”這樣的父母親自然少了。因為大家手上都有錢,所以想要就能買。
仔細想想,既然有想買的東西,手邊又有錢,買當然是理所當然的事啊!而“忍耐一下”、“看看有沒有需要再說”,這也是因為沒有錢才必須這麼做的。
然而,現今這個年代的人,在忍耐力方麵是愈來愈差了,想要的東西馬上就想擁有,所以會有二十四小時超市的興起。如此一來,就算是深夜突然想吃點什麼也不怕麻煩了,而忍耐也變得愈來愈沒價值似的。
大家被教導的行為模式是“不要忍耐,想要什麼就去做”,所以才會使得無法忍耐的人愈來愈多。舉目可見那些被溺愛又任性的成人出現,他們常常因衝動而行事,隻要有一點點的不滿,就無法忍耐、無法控製自己。如果不按照他們所想的去做,馬上就會陷入不滿的情緒,無法麵對挫折,也很難重新出發。其結果,就是出現大量無法承受壓力的人。
然而,不論什麼事都按照自己所想的去做也會有麻煩。因為他們無法接納其他不同意見的人,所衍生出來的行為就是欺壓他人,碰到比較柔弱的人,就橫行霸道地搶奪……,製造出種種的社會問題。
這時候,社會若不景氣反倒是件好事也說不定。因為如果沒有錢,那麼大家都需要忍耐,也會想起“想要的東西,必須存夠錢才能買”、“想要美夢成真,就必須有嚴格的事前準備”、“要成就事物總會有波折,那麼多下點工夫就好了”這些老道理,但我希望大家都能牢牢記住。
在人生不順利之時,就是培養自己忍耐力和自製力的時候。與其被溺愛而成為一個沒用的人,倒不如接受父親嚴格的管教來得重要。隻要努力渡過這段期間,以後的幸福將是無窮的,人的可塑性也會隨之更寬廣。再過幾年,地球的人口總數就會遠超過食物的生產量,所以適度保持危機意識也是有必要的。
2.感受不到快樂時試著專心做一件事
有句成語:“不求甚解”。那也會、這也行,即使這樣也能應付。當然,全能的選手是“天賦異秉”的見證,但結果總是半途而廢,因為沒有人可以憑“一招半式闖江湖”,到最後總是上不上、下不下的,無法有很大成就。
現代的人們似乎什麼事都容易落入“不求甚解”,如享受假期、旅遊、滑雪等等都是。民間正流行一種“不跟上潮流就仿佛無法獲得滿足”的觀念,但實際上你真的因此打從心底感到快樂了嗎?這樣的快樂是否比你以前的快樂來得膚淺呢?
對著因失意而垂頭喪氣的人說:
“去做些可讓自己感到快樂的事吧!”
他根本就沒有“快樂的事”啊!從表麵上來看,能令他快樂的事似乎不少,但實際上就是沒有。這也會、那也行,卻往往完全不知自己究竟在做什麼,就像枝葉茂盛卻缺少主幹的樹木一般,早晚終將失去其“生命力”。
舉例來說,像是去旅行。因為喜歡廟宇,所以想看盡世界各地的寺廟,並依照“下一站想去看某間寺廟”這樣——去鎖定目標。長久以來,到各地寺廟所拍攝的照片及收集到的資料,就足以讓你當之無愧地成為“寺廟專家”。你一旦有了一個具體目標,慢慢就會想去收集相關的資料。
就像此時,你會聽到:“要問寺廟的事,就去問那個人吧!”
若是因為看到雜誌中的風景照片,而存有“想去這個地方玩”的想法,就像今年流行去黃山,所以就決定“去黃山玩”,於是就隻玩這麼一次。然而,隻玩一次是無法累積經驗的,所以往往隻會留下一些零星的經驗而已。
你是否因為找不到自己的專長,而陷入“做什麼也得不到樂趣”的窘況?就因為得不到樂趣,所以才會一直不斷地在找尋能讓自己有快感新潮的事物,卻又依舊得不到快樂。其實,最重要的是,要下定決心專注於一件事,若將它稱為“目標”也可以。
如果可以這麼做的話,那麼你到目前為止的所有努力就不再是白廢力氣了。相反的,還能幫助你分辨出什麼才是真正的“白廢力氣”。
不論現在社會上所流行的是什麼,你都能靠自己決定“下次我要做什麼”。
賦予主幹新的生命力,枝葉自然也就茂盛了。
現在的你,精通於哪一方麵呢?
3.順其自然
每年到了就業時期,最受大學生矚目的企業總會成為話題焦點。除了知名企業以外,薪資優越的企業也會成為目光的焦點,因為有太多的學生想進入這些企業,相對地錄取率就大幅降低了。能順利進入這些企業的,多半是成績優異或學有專長的高才生吧?因此,越是受歡迎的工作,便有愈來愈多的優秀人才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