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所謂“十年河東、十年河西”,今年受矚目的企業,10年後未必仍能持續保有其地位。由於時代的轉變,後來居上的情形也時常發生。年輕時擠進好公司並不代表這輩子就能安然無恙。相反的,就算不能如期進入自己所期望的公司,當時或許會有點挫折感,但10年後會怎樣誰也無法預測,說不定自己的公司反而會成為名列前茅的大企業也說不定。
榮獲諾貝爾獎的湯川秀樹博士是專攻量子力學的專家,但在他大學時代所流行的卻是古典力學,當時研究量子力學的人可說是非常少,優秀人才都集中在受歡迎的科係。然而,對當時選擇不受歡迎科係的湯川秀樹博士而言,這個選擇卻是促成他獲得諾貝爾獎的關鍵。
期望自己的小孩能夠進入大企業,然後再選擇自己所向往的工作或自己所無法完成的願望,這種想法真是完全沒有道理可言。因為時代不同了,現在至少和自己的年代相差了20~30年,若從孩提時代就為他們鋪路,等小孩長大讀大學時,自己所期待的一流人生或許早已不合時代潮流了!
父母常會因為小孩熱衷電動玩具而搖頭歎息,但曾幾何時,電腦遊戲的程序設計師已一躍成為時代的先趨,才20多歲就在電腦遊戲產業賺進了好幾個億。照這樣看來,這次說不定又要為了讓自己的孩子成為電腦遊戲設計師,而拚命鼓勵他們去玩電動玩具不成,真是不可思議。
所以,人的預測是不準的,倘若你認為自己的估算很準確,那現在的你早該成為一個贏家才是,若繼續將所謂的“預估”加諸孩子身上,那就是徹底的失敗。
4.做好“真正的自己”
“真正的自己”是什麼呢?一定是有許多答案的。能夠多去想想確實是有好處,隻是千萬別忘記,到目前為止你所做過的事,以及今後想做的事當中,就已經包含了你的“自我”在內。
“希望自己成為那樣的人”,這種心情也是真實的沒錯,但常去傷害他人、讓人厭惡,這也的確是事實。所以,即使他本人認為現實生活中“傷害他人的自己”是“不真實的自己”,心裏所想的“善良的自己”才是“真實的自己”。很遺憾地這種說法是不可能被接受的。因為無論是真實的自己,還是不真實的自己,歸根究底都是自己的一部分。
所以,從別人那裏所反映出的你,就代表現實生活中你的所作所為。也就是說,當你對他人惡言相向,你就會被認定是“傷害他人的人”,這和你心中所想的並沒多大的關係。基本上,這是根據實際表現出來的部分來做判斷。如果希望他人認為你是個溫柔的人,那麼你就必須實際去做到才行,這個世界上並不會有人那麼親切地替你著想。
你到目前為止所做過的事、內心所想的事、今後想做的事以及內心所考慮的事,這些都與“真正的你”息息相關。
孩童時代,你應該做過暑假作業吧?有人是開始不先做完就無法安心去玩,也有人總在八月過完之前,才將堆積的作業隨隨便便交差了事。當然,也有人是每天按照進度去做也說不定。
就像在漫長的暑假中有作業一樣,漫長的人生也是有作業的。有人在孩童時就背負著許多難題,也有人在孩童時過得無憂無慮,但長大成人後問題就出現了,也有人一直過著普通平凡的日子,突然間他的小孩卻出現了問題或是忽然失去了老師。對於現在正身處困境的人,我希望他們這樣想:“就把它當做人生的課題,非靠自己去解決不可。”或許拖得了一時,但最後終究還是不能不去麵對和解決,因此也隻有麵對它一條路可走而己。
付先生被太太發現與公司裏的秘書有了外遇。在公司裏共同合作了10年的太太決定離家出走,而秘書也相繼離職了,於是公司的業務霎時一片混亂,直到離婚為止,這個問題也沒有解決。付先生也堅決不願道歉。
想要得到些東西就必須擔負起相對的責任,這個東西是否有這個價值,就在於每個人的價值計算了,這和人生中的許多事是相同道理的。想得到東西的同時,也有相對的風險性存在,在心中先衡量過這個風險性後,再決定是否要跨出那一步吧!
付先生顯然對風險的評估太大意了些,卻又在事後不想承擔代價。人生並不像討債公司那樣嚴厲,卻也沒有人能逃避得了自己的所作所為。
“重新站起來”並不代表“回到原點”。先誠實麵對所發生的事,再去思考日後要怎麼辦吧!
六、迷茫中的選擇
選擇項目太多,讓人迷茫時,人往往感到壓力,因而無法作出決定,甚至失去決定的能力。
80年代中期羅賓·威廉斯主演的一部電影中,有一幕是他在曼哈頓超級市場琳琅滿目的咖啡架前選購。那裏放了冷凍幹燥咖啡、香濃混合咖啡、哥倫比亞咖啡,有罐裝、袋裝、玻璃瓶裝……還有各種顏色的包裝。
威廉斯飾演的角色是在前蘇聯長大的,那是隻有兩種選擇——咖啡和沒有咖啡。現在他麵對如此多的選擇,感到了焦慮。他暈倒了,人往前栽,把整架陳列的咖啡都撞倒了……
麵對眾多的選擇項目,怎麼做呢?最好明確自己的需要,以及對自己至關重要的東西,並且在重要的事項之中分出一個優先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