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1951年,一名年僅17歲的美國男孩考入拉特格斯新澤西州立大學,他將要學習的專業是農業科學。但他早在此前的中學時代,就與弟弟一起經營過一家西紅柿農場,而且頗為成功。1955年,他剛獲得農業科學學士,就隻身前往印度,開始了長達半年的農村生活。4年後,他正式就職於美國農業部國際農業局,自此一生與農業和糧食結下了不解之緣。

他的名字是萊斯特·布朗(Lester Brown)。

1994年9月,時任美國世界觀察研究所所長的萊斯特·布朗在《世界觀察》雜誌上發表了一篇長達141頁的報告——《誰來養活中國》,副標題是“來自一個小行星的醒世報告”。這篇報告指出:在中國因人口增長而導致糧食需求急劇增長的同時,中國的糧食生產卻不能同步增加,而耕地又在逐年減少,因而中國將不可避免地麵臨“糧荒”問題。到2030年,假如人均糧食消費水平以400千克計,中國的糧食進口量將達到3.78億噸,而那時整個世界的糧食出口總量也不過2億多噸,所以——不僅中國養活不了自己,整個世界也養活不了中國。為此萊斯特·布朗不無憂慮地指出:“事實上沒有一個國家,或者沒有一組國家可增加其出口潛力去更多地填補中國潛在糧食短缺的一小部分”,“食品的短缺伴隨著經濟的不穩定,其對安全的威脅遠比軍事入侵大得多”。《紐約時報》則發表評論稱:假如中國人不能養活自己,那麼整個世界都將挨餓。

萊斯特·布朗的這一報告在全球範圍引起了軒然大波。有些人支持這一觀點,有些人則表示反對。然而在長達10年的時間裏,這份報告所提出的問題卻一直沒能得到係統和全麵的回答。

萊斯特·布朗沒有想到的是,在2005年4月的“博鼇亞洲論壇”上,有一個中國人卻係統而全麵地回答了他的問題。

回答萊斯特·布朗問題的這個人比他大3歲。當1951年萊斯特·布朗走進拉特格斯新澤西州立大學開始學習農業科學的時候,這位中國農民的兒子則剛剛從山東農學院畢業,比萊斯特·布朗早幾年投身於農業科研領域,開始了他一生與農業和糧食相關的事業。

他的名字是李振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