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聲

李振聲有一句名言:“我希望用數據提出問題,然後用數據來回答問題。”

2005年4月,“博鼇亞洲論壇”有一個圓桌會議,主題是“中國和平崛起與亞洲的新角色”,大會的組織者鄭必堅約請李振聲去作一個發言。

就這個主題而言,談論的是中國和平崛起的問題。而中國能否和平崛起,全世界關心的主要是兩個問題:一個是能源能否自給,一個是糧食能否自給。如果不能自給的話,人家就會擔心你能否真的和平崛起,質疑你和平崛起的基礎。

而這馬上讓李振聲想起了萊斯特·布朗那篇《誰來養活中國》的報告。萊斯特·布朗當時提出誰來養活中國,實際上他真正的答案是中國不能養活自己。於是李振聲對鄭必堅說,我可能要談一談這個問題。

當年萊斯特·布朗是以1950年到1990年40年間中國人口數量的增長、人均耕地麵積的下降以及糧食生產消費等數據作為論據,於1994年寫成並發表了那篇《誰來養活中國》。但也正是從這時起,李振聲開始收集中國農業發展點點滴滴的數據,彙集我國近15年的相關數據資料,並加以認真的研究和整理。李振聲在學習、消化和提取了萊斯特·布朗的主要論點和論據之後,發現他的預測沒有也不可能變成現實。10年的時間過去,李振聲終於得出了與萊斯特·布朗截然不同的結論。

於是,李振聲在博鼇論壇上的演講題目就是《誰來養活中國——自己養活自己!》

李振聲在博鼇論壇上指出——

“我們對比的結果是,布朗的推論不正確,不符合中國實際!第一,人口多估了三分之一,中國人口增長速度比他預計的慢了1/3,布朗預計後40年人口年平均增長1200萬,而2003年我國人口實際增長隻有761萬;第二,耕地少估了三分之一,人均耕地減少的速度不像布朗預計的那樣嚴重,因為通過遙感測定我國耕地麵積比原來公布的傳統數字多出了36.9%;第三,輕估了中國的科技進步對農業生產所發揮的作用。我國糧食15年合計進出口基本持平,淨進口量隻有879.4億斤,相當於總消費量的0.6%,微不足道!”

李振聲最後以無可辯駁的事實得出結論,並向全世界莊嚴宣布——

“中國人能夠養活自己!現在如此,將來我們相信憑著中國正確的政策和科技與經濟的發展,也必然能夠自己養活自己!”

李振聲話音方落,台下便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會後,《科學時報》以《中國農業發展的事實告訴世界,中國能自己養活自己》為題,全文發表了李振聲的演講稿。

2005年年底,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在北京正式宣布了停止對華糧食援助的期限,其理由是:中國政府在解決貧困人口溫飽方麵已經取得巨大成果,不再需要聯合國的援助。

李振聲1990年入選第三世界科學院院士,1991年入選中科院院士,獲得“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並先後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1978年)、國家技術發明一等獎(1985年)、陳嘉庚農業科學獎(1988年)、何梁何利科技進步獎(1995年)、中華農業英才獎(2005年,首屆)等獎勵,直至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06年)。

當各種榮譽和獎勵接踵而來時,李振聲說過這樣一句話:

“我更喜歡的,還是去田間地頭去看看小麥,去跟農民朋友聊聊天。”

在李振聲看來——

“真正能給我打分的是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