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1 / 3)

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終日忙忙碌碌卻無所作為的人死後在天堂邂逅一位終日悠閑自得卻成就斐然的人,於是,前者便向後者討教,後者答日:“關鍵在於要活得明明白白。”碌碌無為者若有所悟,繼而大叫:“我連怎麼累死的至今都還不明不白呢!”

在我們的生活中,像這樣的故事真是不勝枚舉。盡管人們每天高唱:“明明白白我的心……”可在信息發達、知識經濟和網絡革命縱橫天下的今天,每天要麵對的是各種風險、機遇、誘惑與困境.親情、婚內婚外戀情,子女教育又紛至遝來,於是在事業與家庭、工作與生活之間找不到平衡的支點,事業上無法“直掛雲帆濟滄海”;愛情上心太軟,家也不能成為平靜的休憩港灣;終日奔命於兩頭卻都不能周全,隻能高喊,其實我不想走,其實我也不想留……

剪不斷,理還亂。心太累!活著真累!似乎已成為不善管理自我者的共識。

“你若不能做到井井有條,你就不會出人頭地。”成功者如是說。

二律背反抑或是兩難困境?

精算你的人生吧。培養管理自我的能力,你會發現,人生就像電腦的磁盤,經精算後能整理出更大的空間,任你天馬行空!如果你堅持不懈,你會發現,井井有條是種技巧,做一個有條不紊的人並不難,而且真正充實。

明明白白做人,體會活著的幸福。

你是一個拖拖拉拉的人嗎你是否總是等到最後時刻才去做要做的事?你是否總是寄出遲到的生日賀卡?你是否常常等到實在沒得用的時候才去購物?你是否經常等到病得無法工作了才去看醫生?你通常多長時間收拾一次屋子,搞一次衛生?有些事情需要你去決定時,你是否總是一拖再拖?你是不是總是在等著“適當”的時機,給你的老板打電話,談談你理所當然的晉升問題,或是等著“適當”的時機開始一項鍛煉計劃?你是否想把這一章留到最後才看?

大多數人都會在某個方麵拖拖拉拉。有些人事事都是如此。這很正常。還是孩子的時候,我們就了解了拖拉給我們帶來的一些滿足感。如果我們做事拖拉(比如媽媽叫我們打掃自己的房間),我們至少掌握了對這件事的主動——我們當然得做,但是是我們說什麼時候做就什麼時候做。這對沒有決策權的孩子來說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如果我們拖得足夠久的話,我們知道,有時候會有人(好老媽)幫我們做的——所以等多久都值!

因此,拖拉一般代表著某種內在矛盾。當我們決定做某件事的時候,我們的另一部分卻在阻止我們。人們拖拖拉的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麵:

覺得不知所措:通常發生在信息量太大、細節太紛繁複雜的時候。

過多地估計了所需的時間:認為這項工作太費時間,一輩子都做不完。這種想法的另一種表現是認為自己總在完成某件事情。

寧願去做別的事情:別的任何事情總好像比手頭的事重要。

覺得隻要拖下去,一切自然會過去:工作會被取消,約會會被推延,等等。

想做得完美無缺:這些人害怕上交報告,害怕完成工作,因為他們擔心在審查中不被通過。他們拖到最後-刻,這樣即使檢查不合格,他們也會說:“嗨!如果時間充裕的話,我會做得很好的。”

不想承擔責任:這樣即使他們完不成任務,也沒人要他們負責。

害怕成功:如果他們成功了,他們能否永遠保持那種狀態?他們成功以後和別人怎麼相處?

聲稱自己喜歡最後的衝刺:這些人通常認為在“壓力下”工作做得最好。但他們卻沒有想過,正當他們想全力以赴投入工作的時候,卻得了重感冒,或是家裏有急事,那該怎麼辦?

你為什麼不能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