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給孩子一種管理事務的方法,並讓孩子認識此方法的價值。蹣跚學步的孩子就已知曉什麼是責任,並開始準備更好地應付幼兒園內有關物品整理的規則。隨著孩子的逐漸成長,他或她會學習一些整理技巧。這些技巧將有助於其長期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
當我還是一個小孩子的時候,我從未想到有人會缺少條理性。我想當然地認為所有人都應知道他的鞋、襪子、玩具及書放在哪裏,學校什麼時候開課,作業什麼時候交等等。當我10歲的時候,我便發現為了節省早上的時間,我可以在前一天晚上將整理好的書包放在門口。這樣,清晨出門之時,我隻需“抓起書包跑出去”即可。我猜想當時我隻是比其他人的條理性稍強些。我的有條不紊使我終身受益。
有條不紊是一種可以通過學習獲得的技能。你越早向孩子灌輸這些習慣及其益處,你的孩子也就越容易掌握。
對於蹣跚學步的孩子來說,可以讓他(她)先開始幫助做每日的玩具清理工作。隨著他們慢慢地長大,你可以教他(她)如何負責整理自己的房間,甚至讓他(她)幫助做一些家務,這會激勵孩子的自立感,讓他(她)能更多地自由支配自己的生活。有條不紊的好習慣帶來的另一個重要益處體現在學校事務上。
鼓舞激勵
蹣跚學步的孩子應懂得物品取出後應放回原位。一些有趣的方法既可以鼓勵孩子幫你,又可以提高你的辦事效率。鼓勵孩子協助清理,但不要令其不知所措。一次隻要求做一件事。“你將玩具娃娃的衣服揀起來,我來整理書”。唱著歌與孩子一起幹活。問孩子“我們能多久才將這事做完?”將房裏鬧鍾定到5-10分鍾以檢測你們是否能在預定時間裏做完所有事情。進行比賽。問孩子“你能不能在我整理好積木前將動物玩具揀起來放好?”讓孩子學會整理自己的房間按照年齡段分配任務。教一個學齡前兒童如何整理床鋪,告訴他(她)要站在床頭將床罩拉平。定標準以便讓孩子知道你希望他(她)能做些什麼。例如,你也許在意8歲的孩子能將被子鋪在床上——但並不在意底下的被單是否起褶。
確切地告訴孩子你希望他(她)能做什麼。為了幫助孩子成為有條不紊之人,帶著孩子一同購物。讓他(她)幫你挑選顏色及式樣。在所有物品上貼上標明去處的標簽(可通過顏色分類法或文字標示法),以便讓孩子知道物品各自的去處。浴室內應有一個抽屜或架子專門擺放孩子們的物品。為了增添工作樂趣,建議你在工作中采用播放一張心愛的唱片、對自己講故事、扮作灰姑娘等等諸如此類的方法。
在孩子的房間裏放一個洗衣籃。讓他(她)負責將髒衣服放在籃內。稍後一段時間可以教其整理衣物。向他(她)示範衣物應怎樣擺放、放在哪個抽屜內——但不要奢望他(她)能做得盡善盡美!幫助孩子們建立起對房間的自豪感。讓他(她)幫你裝飾房間,在他(她)表示有興趣要將房間妝扮得漂亮些時,你應給他(她)一些表揚(盡管你和孩子對“漂亮”可能有不同的定義)。你可能經常隻關注孩子們不打掃房間的時候,一定要在孩子打掃房間時表示一些關注。
負責其他事情通過在交談中使用有關日常家政事務的詞彙,為孩子作有關訂計劃及提前考慮事務的示範。例如,認字的孩子可以通過參考巧克力的配方,而將做餅幹所需的成分列出來的方式,幫你設計到雜貨店購物的行程。讓一個年齡稍大的孩子做家務時,總是不斷地提醒他做事。這時你可畫一個圖表或設計一個表盤來幫助孩子記住他(她)每天負責的事務。圖表應首先列出每個家庭成員的名字,然後是每人目前所負責的工作及其需要完成的時間。(注意:每個人都應有一個休息日。)割斷兩個一大一小的圓型薄紙板,做一個工作表盤。大的圓圈記錄應做的工作(負責餐具、擺放桌子、倒垃圾),小的記錄家人的名字。隨著孩子逐漸成熟,可以讓其負責在家庭日程表上記錄自己的日程安排(完成工作的時間由你來定)。與孩子一起查看學校要舉辦的活動,以避免孩子因一個日程記錄的丟失而就此錯過活動。(此事由孩子負責,你隻需負責提供核對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