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二十一日上午十時[6]毛澤東從來是不主張為詩詞做注的。

1963年《毛澤東詩詞》出版之後,受到了普遍的歡迎,但是很多青少年看不懂,於是出版《毛澤東詩詞》的人民出版社的幾位編輯就編寫了一個《毛澤東詩詞注釋本》的稿子。他們拿這個稿子去找胡喬木,請他審閱並幫助補充一下。胡喬木是一個認真的人,他下了很大的工夫對注釋本作了修改、補充,對其中一些條目進行了仔細地考證。最後,這個注釋本終於由胡喬木定稿了。但是,做事謹慎縝密的胡喬木把定稿的這個注釋本沒有直接送到出版社,而是送到了毛澤東的案幾上。人民出版社的幾位編輯正焦急地等待著胡喬木的定稿呢,等到的卻是毛澤東的批示:“詩不宜注,古來注釋杜詩的很多,少有注得好的,不要注了。”[7]這個注釋本就這樣泡湯了。

1964年,周世釗就毛澤東詩詞中的某些詞句寫信向毛澤東請教,毛澤東也沒有正麵回答,而是這樣寫道:“拙作解釋,不盡相同,兄可以意為之,俟見麵時詳說可也。”[8]意山水畫的創作,也引發了人物、花鳥領域內表現毛澤東詩意的創作,創造了一個時代的表現題材和表現方法,這是他對美術史的重要貢獻。

傅抱石生於1904年,是江西新餘人。青年時酷愛繪畫、書法、篆刻,1933年得徐悲鴻資助留學日本帝國美術學校,1935年回國到南京中央大學藝術係任教,建國後曾任江蘇國畫院院長、中國美協副主席。

擅長山水、人物,能篆刻,傳世作品有《柳下聞吟圖》等。1958年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傅抱石畫集》。他還是一位美術理論家,著有《中國繪畫理論》、《中國美術年表》、《中國美術年表》、《中國山水人物畫技法》、《中國繪畫研究》等。

大約在1950年,傅抱石就開始了以毛澤東詩意為題材的創作,如《七律?長征詩意》、《沁園春?雪詞意》、《清平樂?六盤山詞意》,而這時毛澤東的這些詩詞還沒有公開發表,但是傅抱石的上述作品就已經參加了這一年的“南京市第一屆美術展覽會”。1953年,他的另兩幅毛澤東詩意畫《搶渡大渡河》和《更喜氓山千裏雪》也參加了“全國第一屆國畫展”。

那麼傅抱石是從哪裏得到毛澤東這些詩詞的呢?

傅抱石的這些畫得益於郭沫若。

1926年,還在南昌師範附小任教的傅抱石就曾經聽過北伐軍政治部主任郭沫若的演講,他們相識於1933年的東京。此後郭沫若積極促成了傅抱石於1935年在東京的第一次個展,並為他的畫展題字。抗戰時期,任國民黨軍事委員會政治部三廳廳長的郭沫若又電邀傅抱石參加三廳的工作。由於傅抱石和郭沫若的私交,而郭沫若與毛澤東又是詩友,所以傅抱石於抗戰時期在重慶就讀到了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這首膾炙人口的妙詞。

1947年傅抱石在上海舉辦個展,郭沫若為之撰文評述。1957年傅抱石出版個人畫集,郭沫若又為之撰寫前言。這兩人多年的交誼,對傅抱石來說更多的是得到了郭沫若的幫助,特別是在藝術的發展上,郭沫若的指點與肯定對傅抱石都具有非常的意義。早在1933年傅抱石在東京第一次拜訪郭沫若的時候,郭沫若就為傅抱石的《籠雞圖》題詩,後來郭沫若為傅抱石作品題詩之多,是其他畫家難以相比的。應該說在改造國畫的過程中,新山水畫的出現,和郭沫若的扶持也有很大的關係,他在新政權中突出的政治地位,在學術界享有的盛名,都決定了他說話的重要。同時傅抱石改造國畫的現實思路也吻合了郭沫若對國畫發展的看法,1944年他題關山月《塞外駝鈴》時就寫道:“純以寫生之法出之,力破陋習,國畫之曙光吾於此喜見之。在學術界郭沫若以博學見長,他對國畫的喜好,以及他對藝術發展的認識,他所促成的毛澤東詩意畫的出現,也實現了郭沫若自己的藝術理想。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傅抱石也是郭沫若實現自己藝術理想的具體實驗者。

關山月於1912年10月25日生於廣東省陽江縣。1933年畢業於廣州市立師範學校,後任小學教師,其繪畫才能被高劍父發現,遂被吸收入春睡畫院學畫。1939年,他以《漁民之劫》等作品參加了在蘇聯舉辦的中國美術展覽。同年秋至1940年春,他首次於澳門、香港及湛江舉辦個人畫展,之後他自廣東出發,經廣西、貴州、雲南、四川、甘肅、青海、陝西等省區,深入生活,收集素材,邊寫生,邊創作,並沿途舉辦個人畫展,以賣畫維持生活和籌措資金。後來他在敦煌石窟臨摹壁畫,研習傳統藝術。此次旅行寫生,為他後來的藝術成就奠定了堅實基礎。1946年,被聘為廣州市立藝術專科學校教授兼中國畫科主任。

1947年作南洋之行,先後在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等地旅行寫生,作品描繪熱帶風光,並舉辦個人畫展,受到華僑的歡迎。翌年又在香港、上海、南京舉辦西南、西北及南洋旅行寫生畫展,並出版《關山月紀遊畫集》。2輯,。1949年春,在香港參加人間畫會的藝術活動。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他先後擔任中南文藝學院教授兼中南文聯美術部副部長、中南美術專科學校教授兼副校長、廣州美術學院教授兼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美協廣東分會主席、廣東畫院院長。他始終堅持深入生活,勤奮創作,其代表作有《新開發的公路》、《俏不爭春》、《綠色長城》、《天山牧歌》、《碧浪湧南天》、《祁連牧居》。關山月在藝術上堅持嶺南畫派的革新主張,追求畫麵的時代感和生活氣息。他的山水畫立意高遠,境界恢宏。先後出版了《關山月畫集》、《關山月、傅抱石東北寫生選》、《關山月作品選》、《井岡山》等作品集。

然而他最著名的作品卻是與傅抱石合作的這幅《江山如此多嬌》。

酒是傅抱石作畫靈感的源泉。他的畫藝得之於酒,幾乎非酒不畫,同時他也深知酒之危害。他曾多次試著戒酒,但終未成功。酒是傅抱石藝術生涯的靈魂,沒有了酒,很難說藝術之樹還能長青。嗜酒而深知酒之害,戒酒又難以斷酒,這就是傅抱石矛盾的心態。美酒激發了傅抱石的創作靈感,也嚴重損害著他的健康。與很多以酒為魂的文人墨客一樣,他最終被酒奪去了生命。

1965年,傅抱石應上海市委之邀,為新建的虹橋國際機場作畫。

畫將結束時,他提出要回南京與家人共度國慶節。臨行前,華東局負責人魏文伯設宴款待,上海文藝界的朋友紛紛前來作陪。傅抱石在宴會上暢飲美酒,談笑風生,而且雅興大發,散席後當場揮毫作畫。

誰知,這一畫竟成絕筆!由於上了年紀,加之飲酒過量,回南京的第二天,傅老便感身體不適,因腦溢血昏迷未醒,留下了尚未出版的五六十萬字的手稿和五百餘件沒來得及落款的字畫而撒手塵寰。

五、沈尹默的書法說起毛澤東的《沁園春·雪》,還要提到一個人——沈尹默,他是一個著名的書法家,對毛澤東的《沁園春·雪》也情有獨鍾,而且為毛澤東、周恩來書寫了多幅《沁園春·雪》,留下了非常寶貴的墨寶。

1959年,沈尹默在北京參加第二屆全國人大會議和政協第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其間,毛澤東接見各民主黨派和無黨派民主人士,他和沈尹默見麵了。

沈尹默是一位著名的書法家,毛澤東和他是有共同語言的,他們一見麵毛澤東就親切地伸出大手緊緊握住沈尹默,說:“你工作得很有成績,人民感謝您。”又說:“聽你的口音,不像浙江話。”尹默回答毛澤東說:“我早年生活在陝南。”接著沈尹默問毛澤東:“主席,現在各黨派都要我參加他們的黨,我是喜歡發表意見的人,你看怎麼好?”毛澤東笑著回答道:“黨外好,黨外好!”沈尹默將這一番話銘記在心,他也十分理解毛澤東的話,所以一直到逝世,他始終是無黨派民主人士。

1961年4月8日,新中國第一個書協組織——上海市中國書法篆刻研究會成立,沈尹默任主任委員。1962年沈尹默去北京開會,毛主席召見章士釗、馬一浮、謝無量、熊十力和沈尹默等五位老人座談,談的內容全是中國詩歌,從《詩經》、《楚辭》到唐宋詩詞。尹默後來回憶說:毛主席博學多才,對古詩詞造詣很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