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革命生涯常相伴閑情逸致見精神毛澤東與劉少奇談詩
劉少奇:1898—1969年,曾用名胡服等。湖南寧鄉人。1920年在長沙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大革命失敗後從事黨的秘密工作。1932年冬進入位於江西省南部和福建省西部的中央革命根據地,並參加了二萬五千裏長征。遵義會議上堅定地支持毛澤東所代表的正確路線。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協助毛澤東做了大量工作。新中國成立後,作為黨和國家的主要領導人之一,積極參與製定和貫徹執行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的路線、方針、政策。幾十年來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為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建立了不朽的功績。
1.劉少奇問詩毛澤東答疑 1958年的一天,毛澤東在中南海頤年堂征詢劉少奇、周恩來對《工作方法六十條(草案〉》的意見。交談中,劉少奇向毛澤東請教如何作詩,毛澤東笑一笑說:“你的文化底蘊比我深麼!要談詩,還得容我想一想哩。”劉少奇說:“實事求是麼,對於詩,我確實不如主席。”又說:“我看了幾首唐詩,賀知章的‘少小離家老大回’,有人考證說‘兒童’是他的子女,不知主席怎麼看。”
毛澤東說:“瞎考!那樣的話,‘飛流直下三千尺’,‘桃花潭水深千尺’,又該如何考啊?”
周恩來在一旁笑了,說:“借喻、比喻、擬人、誇張,是詩裏常用的手法。”
毛澤東說:“恩來說得是麼!神奇的想象,奇妙的構思,大膽的誇張,嚴謹的對仗,是唐詩的特點,也是詩的意境之所在"…-’, 回到菊香書屋,毛澤東對李銀橋說:“你去書房給我拿了《全唐詩話》來。”
2,《全唐詩話》偶翻閱賀知章事細考證 毛澤東回到菊香書屋仔細翻閱了《全唐詩話》,認真研究了賀知章的《回鄉偶書》,就“古代官吏禁帶家屬”的問題進行了詳盡的考證。然後給劉少奇回了一封長信: 少奇同誌: 前讀筆記小說或別的詩話,有說賀知章事者。今日偶翻《全唐詩話》,說賀事較詳,可供一閱。他從長安辭歸會稽(紹興〉,年已八十六歲,可能妻已早死。其子被任命為會稽司馬,也可能六七十了。“兒童相見不相識”,此兒童我認為不是他自己的兒女,而是他的孫兒女或曾孫兒女,或第四代兒女,也當有別戶人家的小孩子。賀知章在長安做了數十年太子賓客等官,同明皇有君臣而兼友好之遇。他曾推薦李白於明皇,可見彼此愜洽。在長安幾十年,不會沒有眷屬。這是我的看法。他的夫人中年逝世,他就變成獨處,也未可知。他是信道教的,也有可能屏棄眷屬。
但一個九十多歲像齊白石這樣高年的人,沒有親屬共處,是不可想象的。他是詩人,又是書家(他的草書《孝經》,至今猶存〉。他是一個胸襟灑脫的人,不是一個清教徒式的人物。唐朝未聞官吏禁帶眷屬事,整個曆史也未聞此事。所以不可以“少小離家”一詩便作為斷定古代官吏禁帶眷屬的充分證明。自從聽了那次你談到此事以後,總覺不甚妥當。請你再考一考,可能你是對的,我的想法不對。睡不著覺,偶觸及此事,故寫了這些,以供參考。
毛澤東一九五八年二月十日上午十時 複尋《唐書,文苑.賀知章傳》(《舊唐書.列傳一百四十》,頁二十四八亦無不帶家屬之記載。
近年文學選本注家,又說“兒童”是賀知章兒女者,純是臆測,毫無確據。@ 毛澤東全麵、具體、認真地考證了古代官吏“禁帶眷屬”的疑問,並且對此給出了自己的看法,體現了毛澤東對學術問題一貫嚴謹的負責態度。而在最後卻又說“可能你是對的,我的想法不對”,反映了毛澤東虛懷若穀的高風亮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