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駿骨未凋過許昌風吹浪打步閑庭毛澤東和周世釗的唱和
周世釗:1897—1976年,字惇元,湖南寧鄉人。毛澤東湖南第一師範同班同學,新民學會會員。1927年南京東南大學畢業後,在長沙明德、周南、省立第一師範等校任教。新中國成立後曆任湖南第一師範校長、省教育廳副廳長、省人民政府副省長、省政協副主席、中國民主同盟湖南省主委。教育家、愛國民主人士。著有《我所認識的毛主席》、《湘江的怒吼》等。
投書延安寄詩稿回彳目北示話友情 1920年3月14日,毛澤東在致周世釗的信中寫道:“接張君文亮的信,驚悉兄的母親病故!這是人生一個痛苦之關。像吾等長日在外未能略盡奉養之力的人,尤其發生‘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之痛!這一點我和你的境遇,算是一個樣的!
“欲報之德,昊天罔極”是《詩經,小雅,寥莪》中的詩句,原詩第三段是這樣寫的: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析我畜我,長我育我3顧我複我,出入複我。欲報之德,昊天罔極。
可見,毛澤東和周世釗吟詩作賦的曆史是由來已久的了。周世釗是毛澤東的同學、朋友,是毛澤東一生的詩友。他們從湖南第四師範學校、第一師範學校同學開始,直到1976年相繼辭世,彼此的友誼長達六十多年之久。同學期間,他們就開始詩詞唱和,可惜當時的詩作都散失了。解放後,他們書信往來頻繁,詩詞唱和不斷,為我們留下了一首又一首光輝的詩篇。
他們在第一師範畢業之後,在新民學會的活動中經常見麵,但是自1927年開始,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在井岡山開始創建革命根據地,而周世釗在湖南從事教育事業,從此他們一隔二十三年未曾謀麵。在此期間,周世釗曾經冒險向延安、重慶傳遞書信,和毛澤東聯係,信中將自己的詩稿《書憤》寄給毛澤東:人世紛紛粉墨場,獨驚歲月去堂堂。
沐猴加冕終貽笑,載鬼同車亦自傷。
卅載青氈凋駿骨,九州明月係離腸。
煙塵滿眼天如晦,我欲高歌學楚狂。山 1949年,長沙解放之後,周世釗又聯合一些新民學會的會員和毛澤東的同學向毛澤東發賀電賀信,從此二人中斷的聯係又恢複了。
1949年10月15日,毛澤東在給周世判的回信中寫道:“兄為一師校長,深慶得人,可見駿骨未凋,尚有生氣。倘有可能,尊著舊詩尚祈抄寄若幹,多多益善。”@毛澤東在信中化用周世釗詩中佳句“卅載青氈凋駿骨”,而反其意,既是對周世釗的勉勵,又是對周世釗過去的工作的肯定。信中化用友人的詩句勉勵友人,更顯得親切、自然。
周世釗接到毛澤東的回信,尤其是看到“駿骨未凋”的讚賞之句,深受鼓舞。他們的友誼在新中國又掀開了新的一頁。
吳直雄著《毛澤東妙用詩詞》,第653頁。
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毛澤東書信選集》,第318頁相聚京城賦新詩暢遊長江填新詞 1950年9月,毛澤東邀請周世釗到北京參加國慶觀禮。9月28日,周世釗從長沙登車北上。天上月圓,人間團圓,感慨係之。在奔馳的列車上,周世釗賦《七律,中秋北上》一首:露重香濃桂正花,中秋奉命發長沙。
歌盈江市人難靜,夢醒湖鄉月正斜3三十年前親矩範,數千裏外向京華。
鯫聲垂老逢嘉慶,喜見車書共一家。 9月29日清晨,周世釗在許昌下車,探訪曹操遺跡不得,但見人群絡繹,歡聲笑語,豆綠韭黃,一派萬象更新的光景,心生感慨,詩意盎然,吟《五律,過許昌》一首:野史聞曹操,秋風過許昌。
荒城臨曠野,斷碣臥斜陽。
滿市煙香溢,連唾豆葉長3人民新世紀,誰識邱中王 後來,周世釗將這首詩書贈毛澤東。毛澤東對於詩詞是比較講究有來有往的,每有贈詩都要酬答,而且酬答非要有情景融洽、自己滿意的詩作才可以。直到1956年12月5日,毛澤東才“酬答了‘秋風過許昌’之句。毛澤東在寫給周世釗的信中熱情洋溢地寫道: 惇元兄:兩次惠書均已收到,情意拳拳,極為高興。告知我省 察情形,尤為有益3……時常記得秋風過許昌之句,無以①②鄭廣瑾、楊宇鄭編著《毛澤東詩話》,第374頁。水調歌頭長江 才飲長沙水,又食武昌魚。萬裏長江橫渡,極目楚天舒。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今日得寬餘。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