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裏盡朝暉毛澤東與樂天宇
樂天宇:1900—1984年,湖南寧遠人。1922年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4年轉入中國共產黨,曾任北平西郊區委書記。1927年,到湖南寧遠縣領導農民運動,被選為農民協會委員長。1937年與黨組織取得聯係,1939年任延安自然科學院農科主任、邊區林業局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國林業科學院一級研究員。在長沙第一中學讀書時與毛澤東相識。因為他的家鄉有一座九嶷山,毛澤東常常稱他為“九嶷山人”。
故人相聚話故鄉詩人興會談詩人 有一次,毛澤東和樂天宇在一起聊天,話題自然而然地就說到了湖南,說到了九嶷山。毛澤東懷著一種惋惜的心情說:“我是湖南人,卻沒有去過九嶷山。”
樂天宇回答說:“不要緊,我念一首詩給你聽一聽。”接著,樂天宇就背誦了清人何紹基的一首詩:生長月岩濂水間,老來才入九屣山:消磨筋力知餘幾,踏遍人間五嶽還。
這首詩收在《東洲草堂詩抄》第二十卷中,題為“遊九嶷歸宿縣署為陶勤子大令化生平遊事”。樂天宇進一步解釋說:“何紹基是道縣人,與寧遠搭界,長期在外做官,到七十歲才告老還鄉,遊了九嶷山,寫下了這首詩。”
毛澤東聽了樂天宇的話,哈哈大笑,說道:“你原來是拿何紹基的詩來笑我呀。”並說:“以後有機會也要到九嶷山看看。”然而由於工作的繁忙,毛澤東的這個願望最終沒有實現。
一支斑竹送老友九嶷山人賦新詩 1961年秋,樂天宇帶領一個科研小組到九嶷山考察斑竹、香杉等情況。下山後樂天宇和周世釗以及在湖南做社會調查的李達相聚,大家決定送幾件九嶷山的紀念品給他們共同的老朋友毛澤東。三人共同送一枝九嶷山的斑竹給毛澤東,樂天宇送了一個條幅,上有蔡伯喈《九嶷山銘》的複製品,同時樂天宇還賦《七古,九巍山頌》一首:三分石聳楚天極,大氣磅礴驅舞龍。
南接三千羅浮秀,北壓七二衡山雄。
東播都龐越城雨,西墟大庾騎田虹。
我來瞻仰欽虞德,五風十雨惠無窮。
為謀山河添錦繡,訪鬆問柏謁石機。
瑤漢同胞殷古誼,長林共護紫霞紅。
於今風雨更調順,大好景光盛世同。① 詩人的署名是“九嶷山人’。毛澤東收到三位老朋友的信和紀念品之後,非常高興,感慨之餘,勾起對故鄉、故人的懷念,詩意盎然,乃賦詩一首作答,這便是著名的《七律,答友人》: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
斑竹一枝千滴淚,紅霞萬朵百重衣。
洞庭波湧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
我欲因之夢寥廓,芙蓉國裏盡朝暉。
①蕭永義著《毛澤東詩詞史話》,第273?274頁 詩寫好後,毛澤東將其題為“七律,答周世釗、李達、樂天宇”。後來據樂天宇冋憶,在郭沫若家中樂天宇見到了毛澤東酬答的詩稿,要求劃掉自己的名字。他說:“我這個人辦事莽莽撞撞,弄得不好,以後會給毛主席添麻煩。不能用我的名字。”所以後來發表的時候就將三個人的名字都刪去了,而用“友人’代之。但是,另據《毛澤東詩詞集》以及吳正裕主編的《毛澤東詩詞全編鑒賞》,“友人’為周世釗。友人是指周世釗也好,指三人也罷,此處不去探討,那是專家們的事情。但是周世釗、樂天宇、李達三人給毛澤東與彳目寄物是確有其事的。
毛澤東的《七律,答友人》發表後,樂天宇給毛澤東寫過一封短信,信中說古人寫九嶷山的‘嶷’字,沒有山字頭。舜係天葬,到處望而疑焉。九者,言其多也。”原來“九嶷山”乃“多疑之山”。
不久,毛澤東叫中央辦公廳工作人員告訴樂天宇,信收到了,謝謝3 一首詩,一封簡短的信件,毛澤東都是有來有往的,表現了毛澤東交友之中平易近人的作風,表現了毛澤東做事極為認真的態度3五十七、過許昌陳紹休聽詩遊魏都毛澤東悲歌毛澤東與陳紹休 陳紹休:生卒年不詳,湖南瀏陽文家市人。毛澤東湖南第一師範學校時的同學,畢業後在一師附小教書,新民學會會員。1917年曾和毛澤東一起在文家市進行社會調查。1920年4月和毛澤東一起到上海,後赴法勤工儉學。著名革命先烈。
陳紹休是毛澤東在湖南第一師範學校學習時的同學。毛澤東到第一師範學校僅幾個月的時間就結交了蔡和森、何叔衡、張昆弟、陳昌、陳紹休等一些誌同道合、才華橫溢的同學。他和同學們在一起討論個人和國家的前途等問題,尋找改造國家和社會的方針大計。
1918年農曆八月,毛澤東率領李維漢、周世釗、陳紹休等二十餘人進京,他們乘坐長沙至北京的火車,因途中遭遇大雨,鐵路被淹沒了十幾裏,被阻隔在河南郾城。第二天,毛澤東建議到三國時的魏都許昌去看看。於是,毛澤東同羅章龍、陳紹休三人便乘臨時車子趕到許昌停留了一兩天。
他們向當地一些農民了解了一些古魏都的情況,來到舊城觸景生情。舊城已經很荒涼了,往日的繁華已經不再,看到凋零的古魏都,想當年曹操叱吒風雲的雄風,毛澤東不禁悲從中來,吟哦起曹操的著名篇章《短歌行》,羅章龍、陳紹休和毛澤東一起在悲激的情緒中齊聲吟道: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於,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吻呦鹿鳴,食野之蘋 慷慨的悲歌,使他們不知不覺被曹操的憂國情緒所感染,曹操的詩情和毛澤東、羅章龍、陳紹休此時憂國憂民的心緒達到了理想的共鳴。一邊走一邊吟哦著,撫今追昔,蕭條異代,慷慨激昂,不能自已,於是毛澤東和羅章龍又聯句,賦《過魏都》七絕一首:羅章龍:橫槊賦詩意飛揚,毛澤東:《自明本誌》好文章。
蕭條異代西田墓,羅章龍:銅雀荒倫落夕陽。@①吳直雄箸《毛澤東妙用詩詞》,第607頁 陳紹休傾聽著他們意氣飛揚的詩句,和他們一起進入了詩人浪漫豐富的想象空間,回到了曹操馳騁疆場,氣吞萬裏如虎的曆史風雲之中……
五十八、悼亡友慷慨悲歌讀君詩調高意厚毛澤東與湘生的書信往來 湘生:生卒年不詳。毛澤東同學、好友,新民學會會員。
湘生是毛澤東的詩友。
1915年3月,毛澤東的好友易詠畦因病去世,毛澤東非常難過。易詠睦生前與毛澤東誌同道合,兩人經常在一起散步、談心,探討匡時濟世之良策,還有一起遠遊的計劃。易詠畦之死,毛澤東為失去這樣一位可以共生平的濟世好友,內心感到無限痛惜。為此,毛澤東在追悼會上為易詠畦寫了一副挽聯,還寫了一首詩。毛澤東給湘生的信中專門談到這首詩,他在信中寫道:讀君詩,調高意厚,非我所能。同學易昌陶君病死,君工書善文,與弟甚厚,死殊可惜。校中追悼,吾挽以詩,乞為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