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九、仗義儒醫敢直言仁厚領袖解人意毛澤東與楊舜琴(1 / 2)

三十七、刻苦細心田家英博大精深毛澤東毛澤東與田家英的詩交

田家英:1922—1966年,四川成都人。經胡喬木介紹,自1948年10月開始至1966年5月,一直擔任毛澤東的秘書。在擔任秘書的18年時間裏,兢兢業業,辛勤工作。1958年因反對“大躍進”和毛澤東在政治上產生分歧,後來,被江青和陳伯達迫害,最終選擇了同誌和朋友們所不希望的方式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時年44歲。

1投暗明珠又燦爛滄桑詩稿放光輝  田家英對毛澤東的詩詞、書法、文章是非常喜愛的,尤其是對毛澤東詩詞、文章的手跡視為國寶。很多時候,當毛澤東對自己的作品不滿意的時候,經常隨便地當廢紙扔掉。田家英憑借自己在毛澤東身邊工作的方便條件,總是將這些被廢棄的東西精心地收藏起來,為保全、收藏毛澤東詩詞做出了出色的貢獻。

田家英收藏的毛澤東詩詞手跡,在中央檔案館的就有10首,分別為:《沁園春,長沙》、《菩薩蠻,黃鶴樓》、《清平樂,會昌》、《沁園春,雪》、《七律認民解放軍占領南京》、《七絕,為李進同誌題所攝仙人洞照》、《憶秦娥,婁山關》、《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五律,看山》、《七絕,莫幹山》。1這些珍貴的手跡為人們研究、欣賞、收藏毛澤東的詩稿、書法提供了豐厚的第一手史料。

”49年4月23日晚上,中國人民解放軍突破長江天險,占領南京,宣布了國民黨二十二年反動統治的結束。幾十年艱苦卓絕的奮鬥,今天終於見到了勝利的曙光。毛澤東心潮澎湃,詩意飛揚,當即吟成一首偉大的革命史詩: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3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毛澤東寫完之後又覺得不甚滿意,揉成一團扔進了紙簍裏,田家英細心地撿回來,並妥善地收藏起來。1963年,在編輯出版《毛澤東詩詞》的時候,田家英獻出了這首詩,毛澤東說:“忘了還有這一首。”:11963年12月5日,毛澤東給田家英的信中專門談到這首詩:“‘鍾山風雨’一詩,似可以加入詩詞集,請你在會上談一下,酌定。”@可見,毛澤東對這首詩是比較鍾愛的。如果沒有田家英用心收藏,毛澤東的這首集思想性和藝術性於一身的墨寶就難以放射出燦爛的光輝了。

田家英收集的詩詞中有兩首是毛澤東生前沒有發表的,一首是:五律,看山三上北高峰,杭州一望空;飛鳳亭邊樹,桃花嶺上風。

熱來尋扇子,冷去對佳人;一片飄飆下,歡迎有晚鷹。

鄭廣瑾、楊宇鄭編著《毛澤東詩話》,第387頁。

易孟醇、易維等著《詩人毛澤東》,人民出版社2003年11月版第272頁。

劉漢民、舒新編著《毛澤東詩話詞話書話集觀》,第237頁。

另一首是:七絕,莫幹山翻身複入七人房,回首峰巒入莽蒼3四十八盤才走過,風馳又已到錢塘。

2,共工怒觸不周山主席醞釀梅花詩 年4月下旬,毛澤東在杭州,為了給《漁家傲,反第一次大“圍剿”》中的“不周山下紅旗亂”一句寫注釋,要田家英查找“共工怒觸不周山”的典故。田家英很快找到了資料,並送到毛澤東的手中。毛澤東根據這些資料旁征博引,為“不周山下紅旗亂”寫下了一條長注。0將《淮南子》、《國語》、《史記》中關於共工的記載均詳列其中。可見田家英的工作是做得很周全的。後來郭沫若在1962年5月號《人民日報》上發表了《喜讀毛主席的〈詞六首〉》一文,對這條長注特別做了說明:“主席這一注的重要性不亞於詞的重要性。”“魯迅的《補天》作於1922年11月,我的女神之再生作於1920年11月,我們的認識和主席的馬克思主義的宇宙觀還大有距離,故我們當時還不能體會到共工神話中人類改造自然、改造客觀世界的潛在意義,經主席這一點出,就好像在中國的神話世界中高擎起一隻火炬。”@  1961年11月6日,從早上6時至上午8點半,毛澤東在兩個半小時之內連續給田家英寫了三封信。早晨6點他請田家英為他查找宋人林逋的詩文集。8點半,又寫道:“有一首七言律詩,其中兩句是‘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是詠梅的,請找出全詩八句給我,能於今日下午交來則最好。何時何人寫的,記不起來,似是林逋的,但查林集沒有,請你再查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