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梅白聽主席一席話主席拜梅白半字師毛澤東教梅白寫詩
梅白:1922—1992年。曾擔任湖北省委副秘書長、省委書記處辦公室主任。1956年7月毛澤東到湖北出巡,主席身邊需要一個本地人陪同,經王任重提議梅白被指定為毛澤東的臨時秘書,後來毛澤東多次到湖北視察,均由梅白任毛澤東秘書。
1我來高處欲乘風暮色蒼茫一望中 1958年3月29日,成都會議結束,毛澤東乘專列來到重慶,視察三峽。梅白一直跟隨在毛澤東身邊。毛澤東看了梅白作的一首詩《夜登重慶枇杷山》:我來高處欲乘風,夜色輝煌一望中,幾萬銀燈流倒影,泰陵〉工比水晶宮 毛澤東覺得梅白的詩還有一點意境,於是發表了自己的一些意見:“如果把‘輝煌’二字改為4蒼茫’,則顯示出了夜色的動態,為‘水晶宮’作伏筆,寫的輝煌而不那麼‘露’。詩貴含蓄和留有餘地啊!‘幾萬’應改為‘百萬’,以顯示山城新貌,這裏應鮮明,而不應含蓄。‘流倒影’不如‘搖倒影’也是為了顯示夜景的動態,也采取對比手法,寫出嘉陵江並不那麼平鋪直敘,而是風翻浪卷,顯示了嘉陵江的性格,因之應改‘比’為4似’,這又是虛筆寫實。總之,詩貴意境高尚,尤貴意境的動態即變化,才見詩的波瀾。這正是唐以來的格律詩的優越性,這樣你的這首詩就成了這樣的組合:我來高處欲乘風,夜色蒼茫一望中。
百萬艮燈搖倒影,嘉陵江似水晶宮。
“怎麼樣?你比較一下,有比較才能鑒別。詩要改,不但要請人改,而且主要靠自己改,放一個時候,看了,想了,再改,就有可能改得好一些,這就是所謂‘推敲’的好處。當然也有改壞了的,,① 梅白的詩還是有比較深厚的功底的,但是和毛澤東的水平當然是不可比的了。毛澤東隻是在幾個關鍵的地方換了幾個詞,全詩的主題、框架都沒有改變,但是詩意卻比先前濃厚得多了,意境也別有了一'番風味。
2,謙遜主席新發明戲稱梅白半字師@ 1959年6月25曰,毛澤東回到了闊別三十二年的韶山。他在韶山小住了兩天。就在這兩天的時間裏,毛澤東為父母祭掃了墓地,看了故居,宴請了鄉裏的鄰居、朋友、親屬、同學,還到韶山水庫裏遊泳,興致很高。休息的時候,毛澤東指著山中一處叫滴水洞的地方對陪同的周小舟說:“小舟,這個地方很安靜,我退休後,在這兒給我搭個茅棚好嗎?”
夜裏,毛澤東為故鄉的變化而興奮,回憶幾十年革命生涯的艱難困苦,奮鬥犧牲,他的心情難以平靜,吟成一首《七律,到韶山》:一九五九年六月二十五日到韶山。離別這個地方已有 三十二周年了。
別夢依稀哭逝川,故園三十二年前。
劉漢民、舒新編著《毛澤東詩話詞話書話集觀》,第142?143頁。
吳正裕主編《毛澤東詩詞全編》,第278頁。
紅旗卷起農奴戟,黑手高懸霸主鞭。
為有犧牲多壯誌,敢教日月換新天。
喜看稻寂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
在廬山會議上,毛澤東準備將這首詩和另一首七律《登廬山》印發給與會的同誌。當時,梅白正在毛澤東身邊擔任臨時秘書,梅白反複吟誦這首詩,向毛澤東建議將首句的“哭”字改為“咒”字。毛澤東吟詠了片刻,欣然采納了梅白的建議,後來這首詩的首句就改為“別夢依稀咒逝川”了。因為“哭”與“咒”隻有下半部分是不同的,隻改動了半個字,所以毛澤東稱梅白為“半字之師”。古時和現今一字之師的故事還是比較多的,但是半字之師的確是毛澤東的首創。
遇事虛懷觀一是與人和氣察群言 1959年7月4日,毛澤東在廬山住處和梅白、王任重、劉建勳共進晚餐。四人一邊吃飯一邊聊天,毛澤東和他們提到明代楊繼盛的兩句詩:遇事虛懷觀一是,與人和氣察群言。
毛澤東接著說道:“這是椒山(楊繼盛號椒山)先生的名句。我從年輕的時候,就喜歡這兩句,並照此去做。這幾十年的體會是:頭一句‘遇事虛懷觀一是’,難就難在4遇事’這兩個字上,即有時虛懷,有時並不怎麼虛懷。第二句‘與人和氣察群言。’難在4察’字上麵。察,不是一般的察言觀色,而是要虛心體察,這樣才能從群言中吸取智慧和力量,詩言誌,椒山先生有此誌,乃有此詩……” 梅白、王任重、劉建勳都被毛澤東的話深深地感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