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就是幸福(2 / 3)

寂寞不是禍,是福。它給我們認識自己的機會,它給我們擬定生活戰略的機會。而且在寂寞的時候,並不一定是孤獨的,因為在我們的寂寞時間裏,我們可以和過去的大人物交感,我們可以讀到許多傑出的文學作品,我們可以享受優美的音樂,靜聽留聲機的唱片。

總之,每一滾人,必須應付生活上的兩件大事,一是適應生活的環境;二是認識我們自己。關於第一件,我們必須委身於活動場所中;至於第二件,我們必須要有思索和自省的空閑機會。倘若我們不能認識自己,怎能適應我們的生活環境呢?寂寞的功用就在這裏,因為它能使我們認清自己。17精神崩潰並非力弱的表現

我們生活在這個旋風似的緊張的文明社會裏,我們的身心常有不能維係的危險。這猶如一架良好的飛機,雖有良好的發動機,但因載貨過重,在一陣緊張的旋風之中墮落下來是不足為奇的。所以許多現代的優秀人物,在生活的緊張氛圍中沉落下去,也就成了一件理所當然的事。一個人的工作過於忙碌,忙得無法完成的時候,或當他的神經中樞給一種嚴重的疾病破壞了的時候,那情形也就這樣的,而其原因與求治之道則大相徑庭。

然而精神崩潰,並不是力弱的表示。它表示你受不住過重的負擔。沒有一個人,可以誇口說從來沒有精神崩潰的病例,有了精神崩潰的病例,也不必慚愧。因為這表示著你的誌向已經超過了實在的能力。

精神崩潰是由畏懼和愚昧引起的,它的結果,會使自己的生活和社會隔離,醫治它的惟一的方法,是用了解、激勵和啟發,重新評定自己的價值,重新回到人群和工作中去,回到娛樂和愛情的世界裏麵去。18快樂也需意誌堅強

意誌堅強的人,從不掩飾懦弱的自我,而意誌脆弱者則會過分膨脹自我意識。無論在生活上還是事業上都應放鬆心情,培養積極的生命力,使之以自然的姿態向外伸展。

何謂意誌?心理學家認為:它既不是筋肉的一種,也不是心靈上分得開的一種能力,它隻是我們用來達到生活目的的工具之一。每一個人都有意誌力,因為每一個人要想達到無論哪一種生活的目的,都需要意誌力。

一個意誌薄弱的人,如果真正能夠認清自己的缺陷,他必會找尋比平常所設想的更困難的問題,讓自己冒險去解決,而從此就變成一個意誌堅強的人了。

人之所以輕視意誌薄弱的人,是因為意誌薄弱的人,不但自欺欺人,而且還損人利己!因為他們要別人負擔一切責任,而自己不負任何責任,卻要享受人群社會的快樂生活!19人生路上悠著點

在“快樂人生主義”的辭典裏,人與自然之間,人與人之間,以及人的自然生命、精神生命、社會生命、情感生命和機緣生命之間,都顯現著“協調之發展、和諧之自由、永豐之幸福”的狀態!

生活上有許多困難的問題,需要我們用全部的能力、勇氣和訓練去解決。所以我們必須使我們的心境明晰,眼光銳利,手足靈活,才可以應付這些困難的境遇。

人生在世,總有必須應付的困難問題,隻有能夠當機立斷,才可以應付裕如。那些隻想把今天應該做的事,推到明天去做的小人,實在是在逃避生活,所以隻有憂慮而得不到人生的快樂,而最後隻得在精神崩潰之中。找到他們惟一的出路。20工作與生活是互補的

生活是什麼?菲利浦斯·布魯克斯這樣回答:“當一個人知道他要做什麼,他就可以大聲地說:‘這就是生活!’”這並不是說,一個人必須工作到筋疲力盡,在工作中嚐盡了酸甜苦辣,才歎息道:“這隻是為了生活。”

“生活中有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英國哲學家約翰·密爾說,“不管是最偉大的道德家,還是最普通的老百姓,都要遵循這一準則,無論世事如何變化,也要堅持這一信念。它就是,在充分考慮到自己的能力和外部條件的前提下,進行各種嚐試,找到最適合自己做的工作,然後集中精力、全力以赴地做下去。”

“勞動永遠是光榮與神聖的。”卡萊爾說:“勞動是一切完美的源泉。沒有艱辛的勞動,沒有誰能有所成就,或者能成為一個偉人。懶散、無聊、無事可做,就像傳染病一樣,會迅速蔓延,使人類的靈魂失去依托。”另一位智者說:“工作是醫治所有降臨到人類身上的疾病的良藥。辛勤工作是高尚和令人尊敬的。對工作充滿熱情的人,總是心存希望,他不會陷入黑暗之中,不會忘記自己的神聖使命。相反,遊手好閑的人心中隻有絕望。”

21養精蓄銳才有熱情

出色的工作不是僅憑一腔熱情就能夠實現的,它需要健康的身體作為保證。如果一個人的能力受到不良的健康狀況和精神狀態的影響,他怎麼會做出高質量的工作呢?

假如一個歌唱家瘋狂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她沒有吃飯、睡覺和休息,而第二天晚上的比賽對她來說卻又是最具挑戰性的,那我們怎能期望她在比賽中獲得佳績呢?她一定會瘋的。任何一個理智的人在這種情況下都會盡可能的休息,將自己的身體和精神狀況調整到最佳。她應該多睡眠,盡可能地避免過度興奮和焦慮,避免精神和體力的消耗,以充沛的精力和熱情去贏得比賽。

一個人應該養精蓄銳,以高度的熱情和充沛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那麼他的工作會有成就,他的生命會更有意義。

如果一個人能夠分析一下自己不成功的原因。我們會發現,失敗有許多共同的原因:睡眠不足,缺乏鍛煉,生活呆板,沒有娛樂,生活缺乏規律,放縱無度等等。

要取得最大的成功,在工作中體會到自我實現的快樂,要保持自己的熱情和旺盛的精力,就要過有規律的生活。22快樂在年輕的心靈中滋潤

留住你的愛心,保持一份浪漫的心情。它能夠撫平你臉上的皺紋。如果你的思想沐浴在愛的光芒中。如果你能夠對芸芸眾生播撒你的愛心,那麼你將會充滿活力。但是,如果你的心靈幹枯了,如果你失去了同情和愛心,如果私欲和貪婪占據了你的心靈,你就會未老先衰。任歲月流逝,世事滄桑,一顆沐浴在愛意中的心靈將青春永駐。

要留住歲月的腳步,請你看一看充滿希望的前方,而不要後悔過去,請給你的生活增添一些多味的調料。單調和冷漠讓你容顏早逝。居住在城市中的女人能夠青春常駐,因為她們過著多姿多彩、充滿樂趣的生活。而住在偏僻鄉下的婦女過著單調乏味又刻板的生活,心靈得不到滋潤,容顏易逝。這種單調的生活使人變得愚蠢。

歡樂、希望和愛心是延緩衰老的良藥。一個富有同情心的人才能夠留住歲月的腳步。他必須驅除擔憂、嫉妒和仇恨。這些東西令人痛苦,讓人衰老。純潔的心靈、健壯的身體、寬廣的心胸和堅強的意誌是年輕的源泉。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資格過一種年輕的生活。23恢複活力,享受快樂

許多人因為沒有時間,不斷推遲度假,直到生命終結,隻好到墳墓中去休息。還有的人因為每年不能抽出幾個星期的假期休息,以至於用腦過度,精神崩潰,終於躺在了醫院或精神病院裏,生活沒了希望。

為何不放心地去玩上一回呢?

你可能會問,這樣做值得嗎?這樣做值得,因為——

它找回了你快樂的心情,增加了你的活力和創造性,還給了你強健的體魄和成功的事業,恢複了你的自信。

它讓你瘦弱、僵硬的肌肉變得健壯而富有彈性,讓你有更加健康的體魄來麵對生活,以全新的姿態投入工作。

它去掉你在城市中養成的偏見、嫉恨和妒忌,讓你更加心情舒暢,更加快樂,讓幸福和舒適伴隨著你和你的親朋好友;讓你遠離工作的煩惱,讓你擺脫年複一年的機械勞作,獲得新的思想。

它讓你擺脫沉重的腳步,滿懷希望地開始新的工作;它讓你擺脫低下的工作效率、悲觀的心情,讓你生氣勃勃、樂觀而獨立。24幸福源於身心的開放

麵對別人的褒獎,我們學會謙虛,在別人指責甚至攻擊我們時,我們應當忍讓。如此,我們便有了好的品格,於己於人都大有好處。

日本的白隱禪師,是位生活純淨的修行者,因此受到鄉裏居民的稱頌,都認為他是個可敬的聖者。

有一對夫婦,家裏有一個漂亮的女兒。不經意,夫婦倆發現女兒的肚子無緣無故地大起來。經一再苦逼之後,她終於吞吞吐吐說出“白隱”兩字。

她的父母怒不可遏地去找白隱理論,但這位大師不置可否,隻若無其事地答道:“就是這樣嗎?”孩子生下來後,就被送給白隱。白隱沒說什麼,他向鄰居乞求嬰兒所需的奶水和其他用品,雖不免橫遭白眼,或是冷嘲熱諷,但他總是處之泰然。

事隔一年後,事情大白,孩子的生父是在魚市工作的一名青年。她的父母立即將她帶到白隱那裏,向他道歉。白隱仍然是淡然如水,隻是在交回孩子的時候,輕聲說道:“就是這樣嗎?”

我們得到幸福和成功,得到友誼和愛情,不是因為我們的防衛的姿態,而是源於身心的開放。忘記恐懼,忘記自己,我們才會得到人生最寶貴的東西。25緘默你的批評

“哪個人前不說人?”“哪個人後不被人說?”這兩句話,一直是千古不移的名言。批評一向比讚美容易,不僅不需太花心思,也更容易出口。但當我們批評成習,專注、聚焦於眼前所見、所感的種種缺失時,往往也越來越傾向於忽視、遠離生活中美麗、可讚的那部分。這時候,平靜的心理狀態,寬恕的溫柔,往往不覺間離你越來越遠。隻消看看那些時時怒氣衝天、人際不佳,或罹患憂慮症的人,多是那些專注於負麵、苛求他人或自我苛求的完美主義者。

相反地,那些快樂、擁有和諧人際關係的人,普遍都是不吝於發掘生活中人事的美善,懂得適時緘默批評、不吝鼓勵的人。他們並不是對生活中不盡完滿的人事、環境故意漠視或完全盲目。相反地,他們隻是明白,這世界原本就不是完美的,每個人都必須透過一次次的犯錯來學習,由無知逐漸地邁向有識。與其嚴厲批評、妄加論斷,不如“攻人毋太嚴,教人毋過高”,立身可以高遠,但處世卻必須謙退,不做不合理的要求。

要使這個世界更加的美善,我們可以選擇以關切、傾聽、支持、溝通、鼓勵、接納等正確態度,取代強迫、批評、責備、抱怨、嘮叨、處罰等習慣。26超越自我,快樂常在

不要悲觀,不要氣餒,困難隻能使人有所前進,有所超越,真正的快樂隻有自己體會最深!

訪美的一位中國女作家在紐約街頭遇著一位賣花的老太太。這位老太太穿著相當破舊,身體看上去也很虛弱,但臉上卻是祥和高興的神情。女作家挑了一朵花說:“你看起來很高興。”

“為什麼不呢?一切都這麼美好。”

“對煩惱,你倒真能看得開。”女作家隨口說了一句。

老太太的回答令女作家大吃一驚:“耶穌在星期五被釘上十字架時,是全世界最糟糕的一天,可三天後就是複活節。所以,當我遇到不幸時,就會等待三天,一切就恢複正常了。”

“等待三天”,多麼平凡而又充滿哲理的一種生活方式,它把煩惱和痛苦拋下,全力去收獲歡樂。

生活本身就是在許多的辛苦和煩惱中繼續的,從痛苦中了解人生的真諦,從困難中取得生存的經驗,從愁怨中得到快樂的源泉,善於超越苦難,超越自我。一切的一切都盡在自己的把握中,沒有比自己更能改變自己的人,生活就得靠自己去品味。27讓快樂伴隨左右

隻要你心無掛礙,什麼都看得開、放得下,何愁沒有快樂的春鶯在啼鳴,何愁沒有快樂的泉溪在歌唱,何愁沒有快樂的白雲在飄蕩,何愁沒有快樂的鮮花在綻放。

一家賣甜甜圈的商店前掛了一塊招牌,寫著:樂觀者和悲觀者之間的差別十分微妙,樂觀者看到的是甜甜圈,而悲觀者看到的則是甜甜圈中間的洞。

這個短短的幽默句子透露了快樂的本質。事實上我們眼睛看見的,往往並非事物的全貌,我們隻看自己想尋求的東西。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有類似的小插曲,而這些小插曲正是我們追尋快樂的最佳妙方。28樂與不樂

確實,樂與不樂,僅一牆之隔。或許你身在樂中而不知樂,那豈不可悲。要學會樂,因為樂就在其中。

從前有位善良的富翁,蓋了一棟大房子,他特別要求建築的師傅,把那四周的房簷,建得加倍地長,使貧苦無家的人,能在下麵暫時躲避風雪。

房子建成了,果然有許多窮人聚集簷下,他們甚至擺攤子做起買賣,並生火煮飯。嘈雜的人聲與油煙,使富翁不堪甚擾;不悅的家人,也常與在簷下的人爭吵。

冬天,有個老人在簷下凍死了,大家罵富翁不仁;夏天,一場颶風,別人的房子都沒事,富翁的房子因為屋簷特長,居然被掀了頂。村人們都說這是惡有惡報。

重修屋頂時,富翁把錢捐給慈善機構,並蓋了一間小房子,所能蔭庇的範圍遠比以前的房簷小,但是四麵有牆,是棟正式的屋子。

許多無家可歸的人,都在其中獲得暫時的庇護。

沒有幾年,富翁成了最受歡迎的人。

的確,施人餘蔭、過多地庇護會使人產生自卑感,而更可悲的是,這種自卑感,還會演變成敵對情緒,這正是許多朋友反目,親人成仇的原因之一。或許於施舍之中仍含快樂,因快樂的來源不僅於此。29寬恕是幸福的關鍵

有句話說:“給人類惡,他會把它刻在大理石上;給人類善,他會把它刻在塵土上。”意指人類有著容易記惡忘善的傾向。

懂得寬恕的人,當別人犯錯的時候,他能夠觀看、等待,盡可能不立即武斷地下判斷。他了解到,“不流最初一滴血,就可避免衝突;不說最後一句話,則可結束紛爭。”然而,惟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夠看得開,惟有大智慧的人,才能夠忍得住。一般人則是“看得開,忍不過,想得到,做不來”居多。

人與人之間,真正需要的,其實隻有理解、依賴、誠實與和平相處而已,而一個人之所以能夠人際關係圓融、心境平和,常不是因為他擁有的多,而是因為他計較的少。30讓生命有理

有多少次,你生活裏突然發生了某件事情或某種變化,你當時的第一感覺是完全不對——認為不公平、極為痛苦甚至你的希望落了空?上班時出錯,身體某個地方出問題……總之,是一件“確確實實”不對勁的事,你“確確實實”希望它消失,讓你安寧。

你留意過沒有,有多少次你發現,這件你當時覺得“錯”得那般離譜的事對你的人生其實曾有非常強大而積極的衝擊。你應該認定人生是對的、有道理的:細看一下你生活中你認為不好或錯誤的事情,善自斟酌,而掌握它們裏麵含藏的善與美。

請把發生“不對勁”事情的時間與你領悟人生“有道理”的時間之間的差距拉到最小。這就是快樂之道。31理是頭緒,理清情感

你判斷一下什麼事沒有意義:打掃家裏的衛生?一場大病?堵車花掉時間?你的工作?你的人生?這裏告訴你的是,請把你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看成是有意義的。想一想,你眼見、耳聞、鼻嗅的一切,發生在你身上的一切,別人對你說的一切,絕對是有意義的。

用吸塵器清掃家中的塵土吧?你累了,出汗了,當你直起腰身被眼前的清爽幹淨的環境陶醉的時候,你的身體也在勞動中得到了鍛煉,這不是很有意義嗎?

如果在人行道上,你看見空中飄著一根羽毛,那麼就把它視為一隻溫文嬌柔的鳥兒傳來的大森林中的溫柔信息吧。你會感到你自己遠離了城市的喧鬧。

從你所做的每件事裏理出意義來,會使你有美好的感覺。即使在你認為最平常甚至最毫無意義的事,你也可以給它以某種積極的評價,這樣你就總會有幸福美好的感覺和意想不到的收獲。32少點欲望,多點快樂

這是一個貪婪的年代,人們的心裏總充滿著諸多的欲望。

“車子是不是該換了?如果股票繼續下跌,我該如何是好?這個月的工資長了多少?什麼時候能拿到錢?”這些想法總會把人搞得精疲力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