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就是幸福(3 / 3)

人生好像一條河,有其源頭,有其流程,有其終點,不管有多長,最終也要達到終點,流入海洋。人生終有盡頭。活著的時候,少點欲望多一點快樂,有什麼不好!

當你這麼想的時候,你也許就會明白,人生中的許許多多,其實沒什麼好爭執、好怨艾的。活著的時候,少點欲望,多些快樂吧!33知足者常樂

“有了貪念,就永遠不能滿足;不滿足,就會感到欠缺。”釋迦牟尼的這句話,有如醍醐灌頂,使人頓悟。

假如能閉上眼睛想想自己的生活,我們就會覺得自己擁有的實在是夠多了。但如果我們不懂得珍惜已經擁有的東西,得到的再多又有何用?

貝蒂·戴維斯在她的回憶錄《孤獨的生活》中曾寫道:“任何目標的達成,都不會帶來滿足,成功必然會引發新的目標。正如吃下去的金蘋果都帶有種子一樣,這些都是永無止境的。”除非你真正忙得常樂的秘訣石則將永遠不會滿足於自己所擁有的。

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都充滿著機會。生活中有這麼多令人覺得幸福的東西,但我們卻變得越來越不幸福。難怪老子曾感慨地說:“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

真正的喜悅不是每天都追求到了什麼,而是每一天都能懷有一顆滿足的心。

毫無疑問,有了一顆知足的心,人才會有真正的喜悅、真正的寧靜、真正的幸福。34欲念的取舍

“每件都好漂亮喔!要是有錢,我通通買回家!”“對啊!這季流行的衣服剛好都是我喜歡的!看得見穿不到實在好難過呀!”經過精品店、服飾店,難免聽到這樣的慨歎。

人的欲念無窮盡。有了A,想要B;得了B,又要C;C也有了,還想要D。等ABCD都有了,又奢求更多的東西。

適度的需求會激發生命的活力,帶動社會的進步。無止境的需求,則會迷失生活的方向,製造社會的糜爛。

生活其實可以很簡單。在生活簡化、欲望降低的情況下,靈性才有空間浮現、提升。人生,其實是一場靈性的活動,而非一堆物質的鋪陳。

讓自己一直在金錢、物質、欲念中兜圈打轉,看似閱曆豐富,收獲頗多,實則貧乏得很。因為一切靈性的活動都因庸庸碌碌而終止了。人生到頭,竟落得一場茫然一場空。

應該明了自己真正需求什麼,而不要被欲念玩弄。須知,人生真正的快樂是擺脫欲念和盲目追求後的輕鬆自在,而非在無止境的欲念和盲目追求中享受揮霍。35不要在工作中“老”去

日本作家藤本義曾經說過:“一個可以感受生活的人,是可以抓住幸福的人。如果一個微小的事物都能令其感動,那麼他將是一個幸福的人。”一名企業家也曾說過:事業的成功,固然包含著許多因素,但除了努力工作之外,還必須學會享受生活。因為不會享受生活樂趣的人,也就無法享受工作的樂趣。還有一位經營者,在上班的第一天就告訴自己的業務員:“當你在工作與家庭中間為難時,請你選擇你的家庭。因為工作不是你永遠的保證,你的家才是。”

人終究會老去,但你必須記住,隻有在生活中老去才是最有幸福可言的。

我見過許多老人,年輕時就不懂得生活的樂趣,到了老年,要他學習生活的樂趣,他怎麼都學不會。

聰明與幸福是兩回事,但是你也可以把它們統一在一起。樂趣就是其中的中介。如果你能留心自己的生活,那麼你就會擁有聰明和幸福。36快樂不是目的,而是方向

就像花園需要特定的條件才會繁花盛開一樣,如果你家中的情緒天氣也很順暢的話,家中的每個人都會活得很快樂。與其隻有在危機出現時隨機應變,不如創造一種穩定的情緒天氣,讓你有機會預防衝突與壓力,也能幫助你對人生有所回應,而不是永遠在挨打的狀態中。

在為自己或自己的家庭設定情緒天氣時,先要問自己一個問題:你是哪一類型的人?你最喜歡享受的是什麼樣的環境?你希不希望自己的家中更和諧?這些吹毛求疵的問題都在幫助你找出最理想的情緒天氣。

比起外在的環境,你內心世界對這種情緒天氣的影響更大。舉例來說,家具的擺設及牆壁或地毯的顏色對情緒天氣固然有影響,但這些都還不是主要的因素。家庭中每個人的情緒才是主要的因素,譬如家中是不是噪音很多?是不是每個人都跑來跑去,好像一群猴子一樣蹦蹦跳跳?彼此是否互相尊重?是否願意靜靜坐下來聆聽對方的聲音?

隨著時間的推移,我敢肯定這樣的生活策略會給你帶來回饋的、積極開朗的情緒,利於我們回避或戰勝焦慮、煩躁以及盲目的衝動,在工作或生活中使我們永遠處於主動的狀態。37快樂自己求

境由心生,你要快樂,從現在就開始覺得快樂就是了。

快樂的人具有樂觀、自在的心態。一個決定要以積極、樂觀心態生活的人,無論外在環境或晴或雨,或順或逆,都無損他決定快樂的心。

快樂的人在早晨起床時,便決定他們今天要擁有怎樣的一天。他們決定,無論境況或順或逆,都要盡可能使今天過得充實、有意義。當困難發生的時候,他們會集中心神在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上,而不是專注在問題的本身上。

快樂的人凡事盡力而為,卻不強求解決問題,他們在周圍的每一件事裏發現美善與意義,但卻從不要求由別人身上得到快樂,因為他們清楚地知曉,快樂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操之在自己的心智的主控狀態。38和自己的心靈對話

“戀人難尋!知己更難尋!有些心事,都不知要說給誰聽!?”“最近有時覺得總是年複一年地過著單調的日子,真沒意思。難道就這樣活著?!”

你是不是也常有類似的煩惱與困惑?看似生活很正常,感受上卻似走進生活的誤區。有點兒渾噩,有點兒疲憊,有點兒茫然,有點兒怨憾,有點兒期盼,有點兒幻想,總之,就是被一些莫名其妙的情緒、感受占據了內心的思想、生活。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你之所以會被這樣的情緒困擾著,就是因為平時不善於自己與自己溝通、清理思緒、調節感受的緣故。

用心觀察,你會發現,生活中許多的紛爭,都因心煩氣躁而產生。如果能於事發前,讓心情平靜下來,和自己的心靈對對話,那麼許多的紛爭就不會產生。

清淨的心靈是美好生活、完整生命的基礎。內心必然影響外在。想走出混亂、枯竭的過去,營造新生活嗎?你不用急於尋求專家,而該與自己的心靈對話。當它是知己,當它是戀人,當它是向導。

它必會給你最滿意的解答!39你是你自己的主宰

人人都企求幸福,都企求平安、快樂的生活,臨死也祈求死無遺憾。

快樂是一種感情,是一種心理的態度,隻要你心裏已感覺快樂,你便已有那快樂。如果你感到煩悶,很可能會一直感到煩悶。

你要相信,你可以成為一個遠比你自己想像得更好、更快樂的人。不管別人怎樣說你,都別看輕你自己!因為隻有你自己,才真知道你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物,而你的所作所為,自會證實你是怎麼樣的一個人。

一個人要活得像一個人,要活得暢暢快快、踏踏實實,要過一種充滿信心而活潑快樂的生活,必須修心養性,必須承認道德的定律。

“富潤屋,德潤身”,這話明確地指出了道德之與人身正如富貴之與房屋確有潤澤的作用。這是最古老的格言,在我們中國已經流傳了2400多年,然而,這句話卻真正是千古常新、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40用心感受生活

生活不可能盡如人意,總為不盡如人意的事情生氣,是跟自己過不去。改換一個角度、觀念去看待造成你不便的人或事物,也許你就不煩了。如此,生活便會少些不悅,而多些歡喜。須知,你一時的不便,日後將會使多數人便利,包括你自己。

一名漁夫住在海邊數十年,從沒離開過漁村。一名都市來的釣客問他:“你不覺得一輩子待在這裏,很沒意思嗎?”漁夫回答:“怎麼會?我每天都在享受不同的生活!”一位病人長期臥床,一直待在醫院裏。他的親人問他:“整天躺在床上,很無聊吧!”他回答:“不!我雖躺在小小的病床上,但卻能看見常人看不到的萬千風景!”

生活是靠內在心靈去感受,而非全由外在物質構成。就如一片葉子飄落,你能看見其中的詩情,也能看見其中的哀愁。用包容、豁達的心情看待世事,即使身處生命的低穀,也能覺察、感受到人世的美好。

隻要不看重財富的積累,而是用心去感受生活,那麼,對生活的感受會是幸福美好的。41凡事不必放在心上

我們總是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有些人一生的追求,就為這個,甚至,因此而生,為此而死。其實,不必在意別人的評價,也不必因別人的評價而死。凡事不放在心上,就成了。

不妨回想:上個月曾令你懊惱的事情,不是過去了嘛;上個星期莫名生出的抑鬱,不是消散了嘛;前天突發的倒黴事,不是解決了嘛。壞事情總會過去!你要隨時提醒自己,避免讓惡情緒、壞事情有連鎖效應,持續影響你,傷害你。

當一件不愉快的事情發生了,它就隻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千萬別讓它衍生出一大堆不愉快的事情。一件不愉快的事情假如緣於外力,不該怪你;但其後衍生的一大堆不愉快的事情,就全是你自己作祟的結果了。

不少事業或股票投資人就是被這種連鎖效應拖垮的,致使妻離子散,最後連自己也賠上了。

絲毫都不用懷疑,壞事情總會過去!它一定會過去!

42擁有的,才是最好的

不要以為美好的事物都該歸你所有,不要以為幸福的生活本該降臨在你身上。這樣你就更容易感到滿足,感到幸福。

應該珍惜、改善你現有的生活,而不該妄想、追逐遙遠的夢幻。那夢幻可能永遠是你的夢幻,也可能永遠是別人的生活!如果你永遠在妄想中追逐,就會把現有的生活也給破壞了!

一位經營超市的青年,一直希望成為一位服裝設計師。他不顧家人反對,隻身到大城市學習服裝設計,期間愛上了一位模特兒。十年過去了,他學無所成,模特兒也沒追到。在家人的催促下,他不得不回家接管超市,並娶了位幼兒園老師。

他生活得很不快樂,常與顧客爭吵,時與妻子冷戰。他不僅圓不了夢幻,也過不好日子。

他的生活不好嗎?不!不好的是他的妄想。他看不見別人投過來的羨慕眼光,因為他的眼光總帶著羨慕投向遠方。他成了夢幻的玩偶,日日月月被夢幻把弄著。

得不到的,不一定是好的;擁有的,才是最好的!思想、觀念轉個彎,眼前便會豁然開朗。你不可能吃遍世界上的美食,但你能嚐盡眼前食物的美味;你不可能懷抱全天下的美女,但你能感受親愛伴侶的溫柔。要時常告誡自己:這樣很好了!這樣很幸福了!43給自己留點回憶

麵對一件事,如果懷著“營造美好回憶”的心情即使它是勞務,你也會感到愉悅,因為你會珍惜,你在享受。麵對一件事,如果就隻當它是一件事,即使會給人帶來享受,你也會覺得無奈。因為你不懂得珍惜,你隻是在應付。

一位老校工,一輩子負責花草樹木栽種、修整及維護。許多人覺得他的人生很不值,都在花草樹木間消磨掉了。他卻不以為然。他樂於此項工作,因而他幸福得很。

他說栽花、植草、種樹不僅是工作,而更是興趣。在栽種的當兒,就想像著花草樹木美麗茂盛的樣子。幾年之後,果然如此。於是他的生命就跟花草樹木一樣充滿活力。花一點兒時間、勞力種下一株花或一棵樹,事後就能天天享有美麗與茂盛,怎能說這工作不值呢?

用珍惜、感激的心情營造生活,不以敷衍、應付的態度消磨生命,你絕對會發現:美好一直就在你身邊!44體味人世的微妙

人生的美妙之處,在於我們的視線所觸及到的人類賴以生存的大自然中的每一種事物。小如小草、水滴,大至日月、山河,都充滿著奇妙多變、享之不盡的美。一般人多對生命周圍各種奇妙的變化和景觀感到驚奇和讚歎,卻很少有人能領略到生活中那些平凡的美麗。

想想你熟識的親友當中,誰看起來最幸福?仔細觀察一下,你會發現最幸福的人,似乎隨時隨地都能發掘幸福,並且懂得享受生活中的微妙之處的美:早晨的第一杯茶或咖啡,潔淨的襯衫,暖和的棉被,涼風氣味……你看,隻要用心體會,就能享受到幸福,然而許多人卻對之視而不見。

生活中,我們似乎總是努力地捕捉幸福,卻不相信有唾手可得的快樂。這就好比丟棄路旁的鮮花而去欣賞人造的花園一樣。有一句希臘的格言曾說道:“生命是自然的賞賜,但幸福的生活,則是智慧的賞賜。”追尋快樂的人們,若能稍稍停下幾分鍾靜靜地思索一下便會察覺:我們真正體驗到的歡樂,都是由小小的滿足串連而成的。

回頭看看窗外的這個世界吧,它是多麼的美麗!它就在那裏,等待的隻是我們去品味,去享受!45擁抱好心情

人在心情不好的時候會不自覺地把壞心情抱得更緊。關門不跟人說話,嘟著嘴生悶氣,鎖著眉頭胡思亂想,結果心情更壞、更難過。所以,人要學會放下心情,拒絕讓它折磨才行。

談到放下與割舍,有一則故事講得很生動、很具啟發性。這故事大略是,有一位旅者,經過險峻的懸崖,一不小心掉落山穀,情急之下攀抓住崖壁下的樹枝,上下不得,祈求佛陀慈悲營救,這時佛陀真的出現了,伸出手過來接他,並說:“好!現在你把攀住樹枝的手放下。”但是旅者執迷不鬆手,他說:“把手一放,勢必掉到萬丈深淵,粉身碎骨。”

旅者這時反而更抓緊樹枝,不肯放下。這樣一位執迷不悟的人,佛陀也救不了他。壞心情就是緊抓住某個念頭,死死握緊,不肯鬆手去尋找新的機會,發現新的思考空間,所以陷入愁雲慘霧中。

其實,人隻要肯換個想法,調整一下態度,或者更動一下作息,就能讓自己有新的心境。隻要我們肯稍作改變,就能拋開壞心情,迎接新的處境。

多讀勵誌的書,它能給我們許多改變情緒的方法。46心動不如行動

人生不是彩排,時光不留情,也無法再造。如果你未能把握時機,及時行動,就是浪費光陰。人生的種種缺憾常是缺乏行動造成的,你若不行動,就無法擁有更多機會和成功。

人生很少有因拒絕、退縮而使生活變得更加美好的記錄,相反我們卻常能發現許多因勇於嚐試而使生活獲得改善的例子。無論是去看一場自己原先不想看的電影、書本,或者出遠門旅行,看看外頭的大千世界,認識新朋友,到遠地念大學,惟有勇於嚐試,才能找到生活的高點、驗證自己的潛力。

成功者和失敗者的差別就在於,成功者願意做那些失敗者不願去做的事情,願意采取有意義、有目標的行動,不會隻是空想。人性的本能常會讓我們抗拒畏縮和不了解的事物,但如果我們總是隻聽從自己抗拒與畏縮的本能,隻怕永遠無法圓夢了。

當我們在評估自己的生活和願望時,務必要懂得把握機會,活在今天;若看不到機會,不妨自行創造機會。心動,不如馬上行動。

47何不放手一試

無論是仔細評估,還是事實證明,我們都不難發現,隻要我們願意多做嚐試,多向自己的極限挑戰,多嚐試一些新的經驗,便能夠快速、多方麵地增進自己的能力與視野,使生活更加豐富。

何必擔心自己是否能夠在第一次嚐試就做得完美、達到目標?事實上,就如同亞裏士多德所說的:“我們總是在上中學。”在不斷的失誤與行動下,鍛煉我們的能力、增進我們的技巧與膽識。

如果你有任何夢想,任何生命目標,或任何想嚐試的新鮮想法,別將時間浪費在躊躇猶豫、裹足不前上,畢竟在我們有限的生命裏,充滿無數值得一試的希望與夢想。許多事今天不做,明日便會後悔。當你設定目標,並經過充分收集資料,預備之後,先別忙著為成敗與否,憂心忡忡,何不放手一試,做了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