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界也不乏這樣的例子。
像美琳·凱化妝品的艾序,中介業的史瓦伯,隔夜快遞服務的福瑞德·史密斯,他們雖很少注意要如何和業界競爭的問題,卻能披荊斬棘為自己開創一片興旺的事業。
如果你能這樣做,工作表現就會慢慢增進,同時,壓力會逐漸減少,日積月累,小進步就是大成就。
提高競爭力的最好辦法就是使自己成為不可缺少的人物。以下就是一些小技巧:
做沒人願意做的工作:你可以找出自己的發展方向,挑一樣公司很需要但又不是非常容易學的技能或專業知識,並且最好是別人不願做的或者沒想到的,這能在適當的時候大幅度提升你在公司的重要性。
多做額外的工作:如果想走在公司其他同事前頭,就多做一些指派工作之外的事。自願幫忙完成已經超過期限的專案企劃,你終將會被注意到的。
山中無老虎時:這樣的情形每天在上千個公司發生。老板不在,出差或度假去了。他(她)一出門辦公室中就呈現一片鬆懈的景象。許多人溜到其他人的位置聊天;私人電話響起;午休時間延長等等。
主管人員也發現,當他們不在時,辦公室的生產力是正常的2/3。因此,如果些時你仍能堅守工作崗位,就會令主管對你的印象深刻。
良好的策略就是,主管不在時仍維持高生產力。事實證明,老板最可能監控員工在他們不在時的表現了。
照著做:維持生產力不僅讓主管對你刮目相看,也讓你在最後一秒鍾不必趕得那麼辛苦,因之壓力也會降低。
因此除了成為不可或缺的員工外,當主管不在時,試著將他指派的工作在他們出發前就完成。等他回來時,聽到你報告“指派的工作已經完成了”,會感到非常欣慰。
把榮耀歸給大家:把工作成果歸功於眾人可讓你往後工作得更順利。這似乎很諷刺——站出來稱讚大家——但有助於整體企業情況。高層管理人員這麼做更能激勵他的屬下,令大家拿出最好的表現。
起初當你說“這都是大家一起努力的成果”時,你的上司應會本能地察覺到,一定是有什麼人領導有方才會有那樣的成果。因此把榮耀歸給大家更有助於你往後的工作。
讓頂頭上司麵子上好看:和上述同樣的道理,把榮耀歸給頂頭上司對你也有好處。你的主管和他的主管都會欣賞你這麼做的。
讓上司麵子上好看最好的做法就是將你的工作有效率且徹底地完成。如果你的主管是個公平的上司,他會把這份功勞記在你頭上,增加你升遷的機會。如果你的主管完全依賴你,自己並不怎麼做事,也不把功勞記在你頭上,當他升官時你還是可能獲得晉升。因為他曉得沒有你的幫忙他是升不了官的。
幫助其他同事:可能你隻有28歲,可能你剛到任不過一年半,但是,憑你以前的經驗和成就,還是可能成為同事的良師。
指導可以是非正式的,你也可以選擇自己有餘力的時候才幫忙他人。主管對於你幫助資淺或新進員工的做法會記在心裏,等到每年員工表現回顧的時候就有用了。
理解公司的需求:還有一種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員工的方法,就是了解工作,了解部門目標和公司方針。了解你的工作應達到何種要求,並照著去做,或是視需要加以修正,避免誤解工作的目標。這樣亦有助於了解你在公司所扮演的角色——達到工作滿意度和升遷機會的要素。除此之外充分得知部門或小組目標有助於你行動的方向。
從小型企業到營業額數十億的大集團都有目標,可能是擴‘增業績,增加並購,強化市場,或是致力研究。如果你不確定自己該走的方向,而且也無法獲得足夠的指導,跟著公司的目標準沒錯。
公司的宣傳小冊、年報、產品目錄或員工手冊通常都會清楚說明公司的目標。
為自己創業積累經驗:威廉·布利基在他寫的《工作轉變》一書中討論到一項我們這個時代的奇怪現象。他說:“今天。有些工作機會或某些行業中的工作就是不見了。總之,是工作消失了。”
很多證據都證實了他的論點。例如,隻1994年一年內,通用汽車公司就裁減了6,9萬個工作機會。IBM也載減了3.8萬個工作機會。美國其他企業該年亦裁減成千上百個工作。
如果有一天,你的工作沒有了,你有什麼選擇?很顯然,你必須創造自己的事業。
在此之間你應該采取什麼行動,以適應未來這種變動呢?
注意在沒有工作的時代裏如何能成功。
如果你還沒有個人電腦,最好趕快買一部,學些趕上時代的技能。
參加一、二門行銷、財務、簿記或和企業有關的課程。
把和其他已有創業經驗的人聊一聊。
愈來愈多的人為一些公司工作,但卻不能稱為是那些公司的正式雇員。他們以契約聘雇的形式工作。如果你也遇到這種情形,振作吧。很多公司願意以臨時約聘的方式,依實際需要雇傭曾經是他們員工的人回來工作。如果你因為公司縮編而失業,說不定因為你的能力,公司以後還是可能以別種形式借用你的特長,那時你還可以依工作的鍾點向他們收費。
六、計劃個人財務問題
在一個經濟社會,金錢帶來的壓力是顯著而直接的。即使百萬富翁也會為未來的財務問題失眠。一項由“今日美國”針對全美最富有的前1%人口所作的調查顯示,即使他們現在家庭年收入至少超過20萬美金,或是身價淨值300萬美元,都還會擔心退休後錢不夠用。
擔憂財務問題主要來自於入不敷出——這是一個花銷多樣、無處不需要錢的社會。
減輕壓力的方法就是讓財務問題走上軌道,努力爭取收支平衡,至少收支要相當。
停止不必要項目的花費,盡量減少和避免個人財務赤字。
然後,開始儲蓄。
一生中愈早開始存錢和投資,用錢愈精打細算,長期來看,你會愈成功。許多百萬富翁就是這麼來的。
為什麼愈早愈好呢?假設你現在30歲,預計的歲退休。在計算過退休後所需要的花費後得出每月要儲蓄550元。如果40歲才開始存錢,每個月要存1650元才夠。從另一個方麵說,開始得愈早,投資相同的錢,所得到的複利就愈多,對未來的財務問題就能多一分安全感。
當然,無論你是20歲、30歲、40歲甚至50歲,生命都不能重新來過,但你可以從現在就開始。不必因浪費時間而後悔,隻要開始行動,每個月省下一點錢,存夠一定數,用來投資就一定能賺取複利。投資的渠道應該說會越來越廣,並且小額金錢也可以投資於金融、證券方麵。
七、具體“壓力”具體對待
很多時候,我們會遇到一些突發的、瑣碎的壓力,但能不能解決好,卻事關重大。以下是一些例子和應對技巧。
你已經在桌前坐了許久,但仍無法集中注意力,還可能有點猶豫不決。對策是:做幾次長的深呼吸。注意吸氣時讓腹部擴張。這樣你很快就會覺得較平靜,也比較能集中了。
開始打噴嚏,可能快感冒了。對策是:桌內放一些維他命C片。當你長時間工作時,身體的維生素C含量降低,因此每天可攝取1000到2000毫克。不過有些人可能腸胃會不適。
脖子和肩膀痛。對策是:將頭垂下,你下巴碰到胸部。輕柔地左右轉頭,讓頸部肌肉放鬆。手伸到頸部後,慢慢、輕輕地按摩。用相反的手按摩肩膀:左手按右肩,右手按左肩。幾分鍾後,就會覺得放鬆了。
下顎緊繃,肌肉緊張。對策是:手握拳放在下巴處,頂住下顎,用力張開嘴。這樣維持數秒鍾,下顎的緊張就會消退。
吃東西時感到心痛、喘氣或抽筋。對策是:這可能是喝含碳酸氣體、咖啡因、酒精飲料的結果。盡量慢慢吃,一麵喝些白開水。
下背部肌肉緊張或酸痛。對策是:向前緊握住雙手,蹲下時把雙臂放在膝蓋上,維持幾分鍾。如果你坐得過久,可以重複幾次動作,這樣肌肉就能放鬆。
覺得煩躁、坐立不安。對策是:無論何時坐在桌前覺得很想站起來走走的話,可能就該站起來了。最好不要壓抑那種誘惑。人體有種很神奇的方式,會告訴你何時該伸展一下了。
口幹舌燥。對策是:左邊放一杯水,同時也可放一瓶無糖咳嗽糖漿或是一小片水果或蔬菜。
坐在電腦熒屏前太久,頭開始覺得重重的。對策是:出去吸一些新鮮空氣。回到桌前時,要確保離開電腦熒屏60公分以上。如果你用的是1994年以前的舊型熒屏,最好換新的,新式熒屏的輻射問題較少。
你的思考、感覺和行動都受環境的影響。一位專家曾經說明原因:“我們努力工作是為了把環境改造得可以預測,因為要依賴環境的幫助,才能使我們一天裏所扮演的各個角色走得平順。”
正確的裝潢,足夠的空間,和適當的工具對你的工作效率和心靈舒適有顯著不同的作用。
環境安排的力量能使人達到和諧、生意興盛,這種道理在東方早就有研究,而西方則是最近才開始。亞洲人稱之為風水。公司的風水包括建築物周圍如何設計才能讓員工進出得直。例如,摩托羅拉鳳凰城的辦公室在人口處有兩個瀑布,頗受員工喜愛。
要征眼你的環境要有很多方法:
桌子安排的方法要適合實際工作情況。
將幹擾降至最小。讓其他人知道何時打電話給你或來訪最好,何時讓你單獨一個人最好。
把創造一個安靜的環境。需要的話,采用辦公室隔板或隔音屏風,或是降低噪音。
很奇妙的,除非你是個人工作室,否則從來沒有人征詢你對自己工作環境設計的意見。其實這點對你能否控製個人環境很重要。
把控製室內氣氛。確定室溫很重要,調整到你喜歡的溫度,同時要有適當的燈光。
量把讓周圍環境愉快宜人,包括隨手可拿到麵紙。小點心。一罐水,或空氣芳香的薄荷。
家裏的環境?也得引起足夠的重視。
你走進家裏會看到什麼?隻是走廊、亂七八糟的衣架和書桌、半開的廚門、以及破地毯嗎?未來的12個月裏,你希望每天回家看到幾次這樣的環境?365次?這些家具、架子、桌子,是不是結婚以來就從來沒有變過?
用點想像力,說不定不花多少錢就能把你回家的第一感覺變得更愉快,令人樂觀和鼓舞。一幅畫、一張壁紙、一塊桌布花不了多少錢。而一個新的燈飾就能讓你回家的第一印象一下子亮起來。
主動一點。你看你是否控製了生活上的空間,還是受它們所控製?
而進入一個新環境時,當你感到陌生或無所適從時,采取什麼樣的技巧,可以緩解壓力呢?
你是否注意過,籃球比賽中罰球命中率最高的投籃者在球投出前都會多停幾秒鍾?棒球比賽中最好的打擊者會瞪著球場,鎮定後再看投手。
是的,動作之前深呼吸。調整一下急促的腳步,有利於高水平的行動和思路的清理,並能更好地控製環境,提高個人效率。
在工作中,暫停、調整呼吸的同時,你還可以閉上眼睛,默想愉快的情景,如大海、瀑布。山峰,甚至摯愛之人的樣子;或是戴上耳機聽音樂。當你全神貫注於自己喜愛的音樂裏,時間開始無限延伸,一首3、4分鍾的歌聽起來和10分鍾一樣久——這樣可以提高呼吸的調整效果。
發揮個人能力的極至,並維持感覺舒適,最基本的就是正確呼吸。芝加哥公牛隊教練菲爾·傑克森說,當他覺得焦慮或有些失控時,深呼吸,恢複正常節奏後,情況就比較好。
做環境的主人,降低壓力讓你,變得更有效率。
八、別讓困惑演變成壓力
80年代中期羅賓·威廉斯主演的一部電影中,有一幕是他在曼哈頓超級市場琳琅滿目的咖啡架前選購。那裏放了冷凍幹燥咖啡、香濃混合咖啡。哥倫比亞咖啡,有罐裝、袋裝、玻璃瓶裝……還有各種顏色的包裝。
威廉斯飾演的角色是在前蘇聯長大的,那是隻有兩種選擇——咖啡和沒有咖啡。現在他麵對如此多的選擇,感到了焦慮。他暈倒了,人往前栽,把整架陳列的咖啡都撞倒了。
選擇項目太多,讓人困惑時,人往往感到壓力,因而無法作出決定,甚至失去決定能力。
怎麼做呢?最好明確自己的需要,以及對自己至關重要的東西,並且在重要的事項之中分出一個優先順序。
在快速變動的環境中還能生存得很好的組織都擅長找出事情的優先順序,並能按照順序做。這種情形發生在個人身上時,多數人的煩惱就是有太多事情都必須“優先”處理,而有些人則根本沒有所謂的優先順序。
許多人可能已經把他們待處理事項的優先順序排好了,因此很容易就看出到底會不會太多。就定義來說,怎麼可能同時有18,20或25項你認為很重要且需要“優先處理”的事情呢?雖然沒有法律規定“優先項目”應該要有幾項,但數目應該小於你目前認定的數量。
如果你的“優先項目”實在太多,你可能花多少注意力去處理它們呢?最大的可能就是你隻能專心處理其中幾件,其餘大多數的事則讓它們自生自滅。
當你清楚了自己的優先順序後,就能提醒自己,你現在要做的決定對生活和事業都很重要。這樣,你心中若能保持清明,就能較快做決定,從而使形成的壓力和耗費的精力都較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