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小姐開車送我們進城,車是租來的,紫紅色的日本車。吳小姐說:“我開車你們可以放心,在香港我考駕車執照得了97分,85分以.上可以當開車教員的!”博士為我們開車,真有一種幸福感。
刀、飛機_鳥瞰,舊金山恢弘而奇異,它是長在太平洋畔的一個狹長的半島上的一片水泥森林,筆直高聳的片片樓群,錯落有致地分布在40座大小山坡上,晨霧為舊金山披炎淡的輕紗.所有的建築都是縹緲中時隱時現,神奇而嫵媚。
我們穿過霧的迷帳,舊金山現出真麵目,和所有的西方大都市一樣,車的河流,樓的森林,無所不在的廣告牌,到了晚上便是燈的海洋。和其他城市不同的是城市的道路波浪式起伏,角度很大,有時我們真有飛流直下的感覺,再有就是它與附近的兒個在其他半島上的城市由橋相連,組成美國西海岸最美麗的灣區。這些城市有聖何塞、奧克蘭、伯克萊,還有一些小城,中文的名字是胡桃溪、快樂穀、龜溪,很有趣。
舊金山是中國人對這個城市的稱謂。吳小姐告訴我們,170年以前,這裏是印第安人的地方,船隻很少靠岸,因為有霧作為天然的屏障,後來為了獵殺山上的紅鹿和掠奪海產品,西班牙人登陸。1821年,墨西哥人獨立,把西班牙人趕走,但這裏仍然是歐洲貴族的度假勝地,色彩斑斕的維多利亞式的建築依山而建。1847年,墨西哥人以西班牙文命名這裏為“聖弗蘭西斯科。”翌年這裏發現金礦,隨著淘金熱,移民蜂擁而至。許多華人作為“契約勞工”來此挖金礦修鐵路,倍嚐艱辛,此後大批華工在此落戶,他們稱這座城市為舊金山,以區別澳大利亞的新金山。也有中國人稱這座城市為三藩市,那是從聖弗蘭西斯科音譯出來的。
美國人達維特·索洛曾在一本書上說,美國鐵路的每一個枕木下麵,都橫臥著一個愛爾蘭工人的屍首。他說的不完全,其實美國西部鐵路的每一個枕木下壓著一個華工的哀魂,舊金山高樓大廈的每一塊磚上都有華工的血淚。當我在舊金山這座美國第四大城市、美國西部的經濟文化中心穿行時,我是又心酸又自豪,我為同胞在這裏遭受的苦難而心酸,同時也為他們為人類文明創造的這片輝煌而自豪。美國的現代文明和繁榮發達是屬於全人類的,因為他的建設者有印第安人,有歐洲移民,有非洲移民,還有我們中國和亞洲的其他移民。這樣看,我們就不一定非要說美國的月亮不圓了。
昊小姐理解我們的“中國心”,她開著車先送我們到舊金山的唐人街看一看,這是一條很狹窄的長街,街頭是由綠色琉璃瓦搭起的門樓,樓上的橫匾有孫中山題的“天下為公”四個大字,門樓兩旁蹲著兩個石獅子。舊金山是除檀香山外,為孫中山的革命出錢出力最多的地方。這裏的《少年中國晨報》是當年他創辦的,現在還在發行。唐人街兩旁擁擠著一家連一家的中國店鋪,賣著大陸、台灣和香港的國貨,懸掛在兩旁的招牌都寫著中國字。走在這條街道上,和到了香港廣州的商業區有一樣的感覺。住在這條街附近的華人有七萬多人,是舊金山人口的十分之一。這裏的住房擁擠,生活條件不比國內好,多數華人是美國的普通勞動者,因勤懇耐勞,被美國稱為“模範移民”,可他們的生活水平不比美國人“模範”。
我們走進一家翡翠酒樓,老板李太太立刻走上前來招呼我們。吳小姐是這裏的常客,她和先生常來這裏吃海鮮麵條。端莊秀氣的李太太。李雲,廣東台山人,1977年她19歲時來到舊金山闖天下,她的父親是老一代移民。開飯館是當地華人的主要營生,她在唐人街租了這個有300個席位的三層樓飯店,專門經營龍蝦麵,她先生是後屋的大廚,她在前台張羅,先後雇過40多個大陸來的大學生在這裏打工。飯店牆上懸掛著許多當地名人的題詞,看來這個飯店在舊金山還有些名氣。吳小姐說,中國駐舊金山的領事經常在這裏招待客人。聽說大陸來了朋友,李雲兩口子都坐在我們桌子邊問長問短。我們也問起他們的生意,他們說,美國現在經濟不景氣,買賣很不好做,除了房租和開付工資及各種費用,所剩無幾。昊小姐補充說,她看到一個資料,在美國250人以下的小企業,能維持5年的不到百分之五。上一周一個破產的小商人,因為又輸了官司,跑到律師所,開槍打死8個律師。負責我們這桌的招待,是個廣東中山大學金融專業的大學生,他也說,美國的錢不好掙不經花,他每月1000美元的收入,勉強維持生計,他想盡快回國,到海南幹點事業。
一大盤熱氣騰騰的龍蝦麵條,是我們離開北京後最飽的一頓飯。李太太又贈送我們一盤簽餅―是烘燒的一種元寶狀的小餅,裏麵包著一張英語紙條,上麵寫著一句預測和祝願幸福發財健康順利的簽語。幾乎所有的中國餐館都有這個節目。我們三個人很高興,都爭著掏錢,要請吳小姐。她說,咱們到了美國就按美國的規矩, 自己拿自己的錢。除了每人12美元外,我們又多給了5美元,是給那個中國學生的小費。在美國沒有小費是寸步難行,對自己同胞也不能例外。
“我領你們走一條奇路!”吳小姐拉著我們離開唐人街,來到號稱世界最彎曲的倫巴街。這條街並不很長,隻是坡度很大,由下往上可以看見一片碧藍的天,由上往下可以看見遠方的海灣。可能開始人們開車從這裏下來,因為太陡,隻能盤繞成蛇形緩緩而下,這樣就形成了由多個形組成的一條路。熱心人在路兩旁修築了許多花壇,車再走就是在花壇中盤旋了,安全又浪漫,逐漸形成了舊金山著名的旅遊景點了。到了舊金山的外國人誰能不走一走倫巴街,走過之後也會像我們一樣有一番曲徑通幽,柳暗花明的感歎!
曆史並不長的美國,刻意製造自己的人文景觀。走下倫巴街,我們又看到最具特色的漁人碼頭。19世紀初才開始熱鬧繁忙的海德街碼頭,已成為比過去更熱鬧的觀光景點。標誌是一個鏽跡斑斑的大鐵錨和一個立起來的舵狀的木圓盤,中間畫著一個大海蟹。碼頭邊牆桅林立,那不是遠航歸來的漁船,而是私人遊艇。舊金山的富人不僅有轎車洋房,還有自己的遊艇。雖然沒有滿載的漁船靠岸,可岸邊一家連一家的海鮮館裏仍然可以吃到大海蟹。各國遊人邊品嚐著海鮮,邊觀賞著窗下走過的叮叮當當的有軌電車、歐式的高頭大馬車和中國的黃包車。碼頭邊一座陳舊的罐頭加工廠現在已改建成購物中心,外麵還是樸素的紅磚牆麵,裏麵裝飾得晶瑩華麗,一家接一家的店鋪和餐館,招引著遊人,其中一家中國餐館曾是林青霞和秦祥林當年訂婚的地方,現在仍然是情侶們聚首呢喃的場所。
漁人碼頭充滿了藝術氣息,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在街頭給人畫像,為人表演,打鼓的吹號的彈琴的唱歌的跳舞的無所不有。還有穿著衣服和不穿衣服的人在街頭擺出各種姿勢,如果不是眼珠間或一轉,你還真以為是雕塑呢!不過任何表演者的前麵都有一個紙盒,路過者自願向裏投幣。我們也很瀟灑地表演了一次慷慨和大方。在漁人碼頭可以望得見煙霧中那座紅色的金門大橋。這是50年前美國人創造的一個奇跡。這座跨海灣的鋼索大吊橋長8450英尺,橋墩高度有65層樓高,連接兩橋墩的鋼索重24500噸,其中包含的細鋼索足夠繞地球赤道三圈。造這樣一座大橋別說50年前,就是現在也是不可想象的。當年隻有5英尺高的工程師約瑟夫·史特勞斯提出造橋方案時,人們以為他瘋了.經過4年的遊說和爭吵,8年的艱苦施工,這座大橋終於飛越太平洋,成為世界上最美的一座大橋。小個子史特勞斯的雕像就立在橋頭上,他不分晝夜地欣賞著自己的傑作。今年舊金山40萬人湧上大橋慶祝它50歲的生日,那一天,弓形的橋麵都壓成了平麵,使有關人員捏了一把冷汗,可大橋還是泰然處之。美國人總愛幹世界上從沒有過的事業,這不僅因為他們的富有(50年前的美國不一定有中國現在富有),更因為他們的冒險精神、開拓精神。從17世紀初,陸續跑到這座新大陸的各國各族人,總想在這裏亮亮相,幹一番他們的祖先從未幹過的事情,於是他們留下了許多偉業。
不過美國人也常搞一些讓世人難以接受的名堂。1967年,美國各地的嬉皮士們來到舊金山,舉行了一次狂野的搖滾音樂會。當時很流行一首歌“把花戴在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