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八章 “泰坦尼克號”上的億萬富翁(1 / 3)

幾天之後,在“泰坦尼克號”沉沒的那段大西洋海麵上,人們發現了約翰.雅各布.阿斯德的屍體,渾身都是煤煙,而且已被砸扁了。人們猜測可能他被船上倒下的大煙囪砸著了。在他的上衣兜裏,還揣著2,500美元現金兌現支票。這2,500美元,對於船員來說是天文數字,當時船上一個水手的月薪還不到20美元。

當時,億萬富翁約翰.雅各布.阿斯德問負責救生艇的官員,他可否陪同正懷著身孕的妻子馬德琳上艇,那個船員說了一句“婦孺先上”之後,他就像一個真正的紳士一樣,回到甲板,安靜地坐在那裏,直到輪船沉沒,船上倒下的大煙囪把他砸進大西洋中。阿斯德當時已有資產8千7百多萬美元,加上他那些發明專利,身價達一億美元以上,是“泰坦尼克號”上唯一的億萬富翁,也是全世界最富的人之一,他的資產,可以建造11艘“泰坦尼克號”巨輪。

據史家的撰述,在“泰坦尼克號”要沉沒之際,阿斯德攙扶著馬德琳到了四號救生艇旁邊,對船員解釋說,他妻子身體很弱,可不可以和她一起上艇照顧一下。船員回答說:“不行,先生,除非所有女士都先上了艇,否則不許男子上。”阿斯德沒有多說一句話,脫下手套拋給了妻子,然後就退到甲板上,目送著五個月身孕的年輕妻子上了小艇。當小艇飄飄悠悠地向遠方劃走時,他站在甲板上,點燃了一支雪茄。幸存的船上理發師奧古斯特.韋科曼後來回憶,當時他曾和阿斯德先生在甲板上呆了一會兒,他們聊的都是隻有在理發椅上才談的小事情。臨別時,韋科曼問阿斯德:“你是不是介意我和你握個手?”阿斯德說:“我很高興。”這是乘客們聽到的這個億萬富翁的最後一句話。

“泰坦尼克號”船長史密斯和幾乎所有船上的富豪都有著很好的個人關係,很多也是他的好朋友,包括阿斯德。但阿斯德根本沒有去找史密斯船長走走“後門”,通融一下,讓他上艇。如果他去找船長,也有充分的理由,他的妻子正懷著五個月的身孕。但阿斯德沒有這樣做,或者說根本就沒有想到應該這樣做,那是一個沒有“後門”觀念的時代,是一個講究君子風度,做真正男人的時代。

約翰·雅各布·阿斯特出身在德國老普法爾茨的一個賣肉的屠夫家庭,祖先是薩伏依來的移民。 1779年16歲,他移居倫敦,在那裏他的兄弟喬治是一個長笛的製造商,1884年他從英國移民美國,替他哥哥賣笛子。1885年他接了婚,妻子有300美元的嫁妝而且很有商業頭腦,約1786年在紐約開一家皮貨店,迄1800年是皮毛業的領導者,賺了25萬美元,創設了美國皮毛公司(American Far Co)。在1834年前賣掉他的權益之前,其壟斷了與中國(1800~1817)和密西西比河、密蘇裏河河穀地區(1820年代)的皮毛生意和鴉片。同時,他對紐約市不動產業進行投資,打下家業的基礎。至去世時已成美國首富,遺贈40萬美元興建現在的紐約公共圖書館(New York Public Library)。其子威廉·阿斯特(William B Astor, 1792~1875)漸次擴展了家族不動產,在紐約擁有逾七百間店家及寓所。

1800年,約翰·雅各布·阿斯特身價25萬美元。48年後他去世,留下2000萬美元遺產。相當於當時美國國民生產總值的1/107分之一。約等於2006年的1101億美元。在美國曆史上排在約翰·洛克菲勒(當時值10億美元,2006年值3053億,他的財富占當時GDP比例為1/65)、安德魯·卡內基(2812億)、科尼利爾斯·範德比爾特(1684億)之後位居第四。阿斯特的財富增長速度令人驚訝。他並不總是趕上好時候——美英戰爭、產業衰退、經濟大蕭條,但他總是能將壞運氣變成好機會,穩穩地抓在美國這艘上升巨輪桅杆的最高處。

1800年初風和日麗的一天,一艘滿載毛皮的輪船緩緩駛離紐約港,駛進大西洋。這是一次遠航,它將穿越大西洋,再通過印度洋,直抵太平洋彼岸的廣州。當船身隱沒在海平麵後,這艘船的主人阿斯特和妻子莎拉轉身向自家商店走去。他們穿著十分普通,看不出任何有錢人的痕跡。今天的遠航,也許又令他想起16年前從倫敦乘船到美國的旅程,正是在那次旅途中,年輕的阿斯特確定將毛皮生意作為自己的事業方向。

當年的紐約還隻是一個鄉村小鎮,如今已是一座熱鬧的城市了。阿斯特喜歡這樣生機勃勃的紐約。他穿過熟悉的大街小巷,一路走到了水街。這裏也建起了許多新的商鋪,越發顯得他那隻有兩間房子的小商店不起眼。他打量著自己的店鋪,盤算著今年要搬到一個更大的地方。

百老彙大街是他的首選。當這家小商店剛開業,阿斯特走家串戶兜售商品,途經百老彙大街時,他就經常會停下來,篤定這裏會有自己一席之地。在妻子莎拉眼裏,現在的商店和她第一次看見它時應該並沒有太大的不同。屋裏照樣掛滿了各種毛皮,還擺著一些鋼琴、笛子之類MADE IN LONDON的樂器。作為顧客的莎拉對毛皮體現出的鑒賞力令店主阿斯特一見鍾情。

阿斯特並不總像今天這樣呆在商店。很多時候,他幹脆將這裏交給他極具商業天賦的妻子打理,自己則直接到北部山區去和印第安人打交道。他語氣溫和但堅定,臉上的每一根線條都無不凸顯力量,用帶有明顯德國口音的英語與那些印第安人討價還價。慢慢地,他甚至學會了用四種不同印第安部落的語言與他們交談,這為他的生意帶來了顯而易見的便利。

他總是能買到上好的毛皮,然後精心整理、加工、包裝,運到倫敦。那裏的富人們熱衷於穿戴美麗的毛皮飾品。通常,阿斯特的毛皮在倫敦的售價能達到他購買價的10倍。有人借此指責他奸詐,但低買高賣是商人的一項基本技能,阿斯特無非精通此道。所獲的利潤,阿斯特會大量采購飾品、毯子、珠寶等等。而與此同時,華盛頓時期建立的許多官辦毛皮工廠,仍然堅持用犁及其它專門供印第安人使用的農具做交易。事實證明,印第安人不需要什麼耕犁,他們對阿斯特的東西更感興趣。那些享受政府扶持的官方毛皮貿易站,後來都逐漸被迫取消。

阿斯特的財富悄然增長。他心裏很清楚,眼前的這家商店似乎沒什麼變化,但他已不是那個當初踏上美洲時,渾身上下隻有5基尼和7把笛子的破落德國移民。他已將大多數競爭對手甩在身後,成為美國公認領先的毛皮貿易商,身價估計為25萬美元。

當然,他仍然不露聲色。就連正在緊張上演的總統大選,似乎也與他無關。好在很快有了結果。3月4日,反對貴族統治、倡導平等民主、鼓吹西進的美國曆史上第三位總統托馬斯·傑斐遜,不要騎馬、也不要眾多的保鏢隨從,獨自從廣場走到白宮。

航向廣州

傑斐遜安然地宣布:風暴已經過去,我們的航船進入了港灣。阿斯特遠航中國的商船卻剛剛啟航。他已經晚了一步。早在獨立戰爭剛剛結束,美國人就發現,這個在幾個世紀前就已成為世界貿易中心的龐大市場,將給戰後貧弱的美國帶來一線生機。中國的茶葉和瓷器,早已成為北美地區家庭通用的舶來品,隻是此前這項貿易被英國東印度公司控製,北美商人無從染指。1784年2月,由華盛頓總統親自委派的“中國皇後號”駛向廣州,開啟中美兩國的貿易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