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作者 崇敬名師
——代序言
李玉山
張斌先生撰寫的《寶石柱傳》即將付梓出版了。受張斌先生之托,為本書作序倍感榮幸。
初識張斌先生於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張先生以其嚴謹的治學態度、質樸的為人風格、勤懇的創作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張先生是奈曼旗為數不多,仍堅守在創作一線的知名作家。張先生與文學結緣五十餘載,著述頗豐。先後在國家、省、地級報刊發表各類作品300餘篇、200餘萬字,多次獲得各級各類文學獎。張先生與時俱進,不同時期創作了多部精品力作,散文集《奈曼手記》、紀實文學《抗日俠魂》,長篇小說《高手情懷》,綜合文集《文心情旅》等多部作品深受廣大讀者喜愛。如今雖已年逾古稀,仍筆耕不輟,為推介家鄉,繁榮家鄉文化,傳承家鄉文明而努力地耕耘著,默默地奉獻著,張先生這份對家鄉的熱愛、對文學創作的執著情懷著實令人欽佩。
張先生妙筆生花,他用作品向我們展現不同曆史時期奈曼多彩的畫卷:有可歌可泣的抗日英雄,有絢爛多彩的奈曼風情,有美輪美奐的小說故事,有精彩傳神的名人軼事、人物傳記……
我尊重作家張斌先生,但我更崇敬他筆下的傳奇人物一一著名蒙古族工藝美術家寶石柱大師。寶石柱老人是上個世紀奈曼旗最著名的民間藝人。如今老人離世已有20餘載,能為其立傳,傳頌其美德與藝術成就是後人當盡之責,也是我的一大心願。為名人作傳,就是為地域文化打造的最好的名片!寶石柱先生藝術造詣極高,精通剪紙、繪畫和泥塑藝術,是遠近聞名的寺廟泥塑、圖繪藝術大師,曾被譽為共和國民族藝星。
寶石柱先生心無旁騖,終生熱衷於藝術創作。生活中的他居陋室、一簞食、一瓢飲,而對藝術創作卻是殫精竭慮、孜孜以求。童年拜師學藝的艱辛經曆,堅定了老藝術家一生獻身藝術的執著追求;舊社會沒有因為藝人地位低下而使他放棄對藝術的熱愛;十年浩劫沒有因為“破四舊”而撼動他對藝術的創作熱情;改革開放沒有因為物質誘惑而動搖他對藝術的深度熱愛。不同曆史時期老人都堅守在自己的“藝術王國”裏,創作了大量的精品佳作。文革期間創作的奈曼版《收租院》堪為泥塑類精品。老藝術家創作的泥塑類作品形態逼真、活靈活現;剪紙類作品精彩細膩,意境深遠;版畫類作品,特別是蒙古族圖案藝術創作,更是巧奪天工,獨具匠心。從1931年到1989年近60年間,寶石柱先生先後在奈曼大沁廟、工程廟、雙山廟、波日胡碩廟、奈曼王府等建築內,繪製雕梁畫棟、壁畫圖案、泥塑人物無以計數。僅1980到1984年,70多歲的寶石柱老人修繕奈曼王府複繪圖案壁畫就達1000餘幅,而且幾乎全部在腳手架上作業。寶石柱老人是一位多產的藝術大師,因其在藝術上的特殊貢獻,被譽為中國民族工藝美術家、草原上特立獨行的共和國著名蒙古族民間藝人。
張斌,一個至今還不會用電腦寫作的古稀老人,用近一年的時間握筆支頤,想想、寫寫、改改、抄抄,終於完成了奈曼旗第一部傳記文學,正所謂“寶劍鋒白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精美文章和藝術作品不僅是創作者思想靈感的進發,更是創作者對文學和藝術創作不辭辛勞、孜孜以求的主動體現。感謝作家張斌先生為繁榮奈曼文化、傳承奈曼精神而做出的努力;更感謝藝術大師寶石柱老先生為世人創作的光耀千秋的精品力作,留給後世珍貴炫目的藝術瑰寶。
帶著對作者無限敬佩、對主人公無限敬仰之情,讀完了《寶石柱傳》,激動心情不能自己。在付梓之前寫下了上麵的話,代之為序。
(李玉山,中共奈曼旗委副書記,著有中短篇小說集《蒼生》,大型攝影集《品味光影》等多部作品)
目錄尊重作者 崇敬名師(代序言)/李玉山寫在卷首——百年誕辰,世人隆重紀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