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卷首

——百年誕辰,世人隆重紀念

寶石柱生於1911年,病逝於1989年。他的在天之靈萬萬沒有想到,22年後的2011年,共和國上下在紀念辛亥革命百年的時候,他的家鄉——內蒙古奈曼旗同樣隆重地紀念他的百年誕辰——這是奈曼旗有史以來,第一次以黨委政府的名義為個人舉辦的誕辰紀念活動。

消息傳開,國家、自治區、科爾沁地區的美術家和各路媒體記者近百人,紛紛趕至奈曼旗;文藝報、內蒙古日報、通遼日報和各級電視台、電台爭先報道,頌讚文章整版刊登,連載發表。“人民藝術家”、“蒙古族工藝美術家”、“民間藝人的瑰寶”等等各種毫不過分的稱謂占據眾多媒體,一時間,寶石柱熱潮,像一股強勁的風浪,席卷內蒙古大草原。

誠然,寶石柱不能和聞名於世的美術大師齊白石、徐悲鴻等相提並論、媲美齊譽,但是在民間,尤其在蒙古族民眾中,他是享有極高聲譽的。因為他是塑佛像出身,所以佛教信徒都把他視為活佛,稱他為蒙古族民間藝術瑰寶而引為本民族的驕傲!

寶石柱的藝技是多方麵的,泥塑、剪紙、木刻、繪畫等。在多種形式的技藝中,尤以民間圖案的繪畫和泥塑成就最為卓著而蜚聲藝壇,形成他自己獨特的民族民間風格——寶石柱藝術。

你也許見過他的塑像,請允許我問你:你過去到過奈曼旗的大青廟、工程廟、朝吉廟、雙山子廟、波力火哨廟嗎?你是否曾在這些寺廟的森森大殿裏,看見那些居高臨下的千姿百態的佛像嗎?是否因其美醜善惡的奇妙造型,令你端詳細數、大開眼界而深思?那就是寶石柱的作品。

假如你過去沒到過這些寺廟,那麼現在一定去過內蒙古奈曼旗王府吧?那昂首舞爪有破壁之勢的飛龍,那巧雲托浮著彎月的壁畫,那披彩流霞的雕梁畫棟,那彩雕精細、內容豐富的垂珠門,那隔扇門窗上的精巧別致的圖案……多令人眼花繚亂!這就是寶石柱的作品。雖然奈曼王府複繪工程這幅大作上麵沒有寫著作者的名字,但他的作品卻已經展示在你麵前。

在奈曼王府正殿裏,展出《收租院》的全部泥塑108個神態逼真、栩栩如生的立像。這是他在“史無前例”年代裏的作品,至今每天都有無數的觀眾為其藝術的高超而嘖嘴欽讚。

你也許見過他的繪畫、剪紙和蒙古族民間圖案作品。建國後,寶石柱創作了大量的具有時代氣息的作品,其中有近百件作品發表在各級報刊雜誌上,有30多件作品參加了地區、省和全國美展,部分作品還選送國外展出。粉碎“四人幫”後,他在不到二年的時間裏,將一生中積累下來的蒙古族民間圖案素材,整理繪製了一百四十多幅。一九八一年在國家級的《民族畫報》和《內蒙古畫報》等幾家畫刊代表性地選發了部分圖案後,立即引起了國內外讀者的強列反響,像一聲轟鳴的巨雷,震動了藝壇。

所以,中共奈曼旗委書記在紀念活動的主題報告中說,寶石柱是共和國著名的蒙古族民間藝人,是蒙古族的驕傲,更是我們奈曼旗的驕傲。奈曼於1936年置旗,370多年的曆史,積澱了厚重的文化底蘊和濃鬱的蒙古族風情。在輝煌的奈曼文化發展史上,湧現出了蒙古族民間工藝美術家寶石柱等一大批文化名人和藝術大師,引領我們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潮中,創造了豐厚的文化資源和精神財富,形成了融科爾沁文化、紅山文化、中華傳統文化於一體的奈曼文化。

內蒙古青年畫家苗瑞在紀念會上,發自肺腑地介紹她在中央美院進修時撰寫的碩士論文《寶石柱師徒匠藝傳承研究》的過程。她深情款款地說——寶石柱是共和國著名的蒙古族民間藝人,蒙古族未來會不會出現第二個寶石柱?誰也不能下這個斷定。所以,寶石柱師徒匠藝的傳承就成了重要的研究課題,而這個課題還正是學院藝術教育所忽略的部分。於是,我作為中央美院05級的碩士研究生,就確定這個命題作為畢業論文。當時,我的導師對這個命題不很看好,不太支持我的想法。但由於我的執拗,導師還是勉強順應了我的意見。於是,2006和2007年,我兩次來奈曼長達兩個月的調查研究。通過調查我才發現,寶石柱老人的藝術造詣之深之精之高,在民間藝人裏是無人能比;同時我也發現,奈曼人民對寶石柱老人是擁愛有加、尊崇無限,他是草原人民心中的偶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