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脈東坡較陡,西坡緩斜。它是澳大利亞大陸太平洋水係和印度洋水係的分水嶺,發源於大分水嶺以西的河流注入卡奔塔利亞灣和印度洋,發源於大分水嶺以東的河流注入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它還是澳大利亞氣候的分界線。南回歸線橫貫其中部,其西部屬熱帶草原氣候。山脈以東氣候比較複雜,自北向南分別為熱帶雨林氣候、亞熱帶濕潤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
謎一般的藍山
大藍山山脈位於澳大利亞東南部的新南威爾士州,距悉尼以西約65千米處,為大分水嶺支脈。之所以得名大藍山,是因為山上生長著各種桉樹,滿目翠藍。桉樹含有油質,可以提取揮發桉油,其揮發的油滴在空氣中經過陽光折射呈現藍光。
山脈由三疊紀塊狀堅固砂岩積累而成,曾經是當時歐洲移民向西推進的障礙。大藍山山脈地區擁有103萬公頃的砂岩平原,陡坡峭壁和峽穀,這裏溪穀幽深狹長,溪流經年累月地衝刷沙岩,形成了一個個豎直的縫道。很多溪穀深達50米,入口寬度卻不到1米,往往抬頭隻見一線藍天,但下到深處卻會發現別有洞天。這些包裹在山腹中的溪穀裏藏有瀑布、深潭、岩洞、隧道和各種珍奇漂亮的動植物。這裏有114類具有明顯地域特征的植物和120種國家稀有植物和瀕危植物。最近在大藍山還發現了幾種進化的古代遺留物種。著名旅遊景點有三姐妹峰、大瀑布、鍾乳洞等,三姐妹峰是藍山的標誌性景觀,3塊巨石並排屹立在高山雲霧的山崖之上,酷似3位亭亭玉立的少女。
6.我國山脈中的天王——昆侖山脈
昆侖山脈西起帕米爾高原,東至四川盆地西北邊緣,長約2500千米,位於塔裏木盆地、柴達木盆地與藏北高原之間,是橫貫我國中部東西走向的巨大山係之一,也是世界巨大山係之一。
昆侖山脈為古老的褶皺山,開始形成於海洋運動,喜馬拉雅運動以來隨青藏高原劇烈上升。一般高度為海拔5000~7000米,號稱“亞洲的脊柱”。昆侖山脈分東、西兩段。西昆侖為塔裏木盆地和藏北高原的界山,山地寬150千米,平均海拔6000米左右,北坡較陡,南坡較緩。
山地頂部雪峰連綿,冰川廣布,猶如玉龍飛舞,景象極為壯觀。冰川補給的水流切割山嶺,形成許多深幽峽穀。冰川融水形成若羌河、和田河、克裏雅河等內陸河的源頭,為塔裏木盆地的建設提供了寶貴的水源。昆侖山在中華民族文化史上有“萬山之祖”的顯赫地位,是明末道教混元派道場所在地,為中國第一“神山”。
7.非洲的阿特拉斯山脈
阿特拉斯山脈位於非洲西北部,長2400千米,從摩洛哥的東北部塔劄,到西南部的阿加迪爾,橫跨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突尼斯3國,把地中海西南岸與撒哈拉沙漠分開。
最高峰為圖卜卡勒峰,海拔4167米,位於摩洛哥西南部,是非洲北部的最高峰。阿特拉斯山脈由中阿特拉斯山、高阿特拉斯山和安基阿特拉斯山3部分組成。高阿特拉斯山是其主脈,蜿蜒700多千米,山勢高峻狹長,西部為侏羅紀石灰岩,地形起伏和緩,東部為遼闊的侏羅紀褶皺。東北部的中阿特拉斯山脈,是相當規則的褶皺山脈,它像一條紐帶,將高阿拉特斯山脈和最北部的裏夫山脈聯結起來。西南部的安基阿特拉斯山脈,海拔在2500米以上,是撒哈拉沙漠逐漸抬升的邊緣。阿特拉斯山脈在地質上是阿伯拉契造山運動的一部分。山脈在非洲和北美洲相撞時形成,當時遠比今日的喜馬拉雅山脈要高。山區森林麵積約800萬公頃,分布在濕潤的北坡,有栓皮櫟、雪鬆等特產。水力資源豐富,有鐵、鉛、鋅、銅等礦產資源。居民以柏柏爾人為主,多以農牧業為生活來源。
8.“會當淩絕頂,一覽眾山小”——喜馬拉雅山
喜馬拉雅山在西藏高原的南側,是一條呈西北——東南走向的弧形山係,也是世界上最高大的山係。它分布在西藏和巴基斯坦、印度、尼泊爾、錫金和不丹等國境內,其主要部分在我國和尼泊爾交界處。喜馬拉雅山是世界上最年輕的山脈之一,年齡在1000萬~2000萬年間。距今大約2億~4000萬年之間,這一地區還是一片汪洋大海。後由於地殼運動,海水從北到南逐漸退卻,該地區才形成陸地。晚新生代時,亞歐板塊受到印度板塊向北推移的巨大擠壓而逐漸升高,才成為世界上最高大的山脈。
它由許多平行的山脈組成,東西全長2450千米,南北寬200~300千米。呈向南延伸的弧形,是構造複雜的年輕褶皺山脈。由北向南分為柴斯克山、拉達克山、大喜馬拉雅山、小喜馬拉雅山和西瓦利克山等4帶,主脈以大喜馬拉雅山最為高峻,寬約50~90千米。大喜馬拉雅山脈平均海拔在6000米以上,高峰林立,超過7000米的高峰有50多座,8000米以上的山峰有16座,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瑪峰就聳立在中國和尼泊爾邊境。在珠穆朗瑪峰周圍5000多平方千米範圍內,有8000米以上的高峰4座,7000米以上的高峰38座,這種高峰彙集的現象為世界所僅有,故被稱為“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在眾多河流的侵蝕和切割下,形成眾多深達數千米的峽穀通道,成為西藏和周邊地區貿易往來和文化交流的捷徑。
由於地勢高寒,喜馬拉雅山發育了許多規模巨大的現代冰川。雪線以下的數百千米範圍內,冰塔林立,相對高度可達40~50米,其間夾雜著幽深的冰洞、曲折的冰麵溪流,景色奇特,令人神往。
地球第三極——珠穆朗瑪峰
珠穆朗瑪峰是喜馬拉雅山脈的主峰,地處中國和尼泊爾邊界的東段,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的最高峰,素有“地球第三極”之稱。我國藏族人民把它視為聖潔的女神。據說青藏高原上有女神五姐妹,住在最高峰上的是名叫珠穆朗桑瑪的三姐,因而這座山峰就叫“珠穆朗瑪峰”或“第三女神”。
在珠穆朗瑪峰的不同高度的山脊上,形成有不同的自然景觀。在海拔5100米的地方,分布著大片的冰川,在5300米的山穀地帶,分布著大量晶瑩剔透、筆直疊立的冰塔林。這是喜馬拉雅山冰川的特有景色。在冰塔林中,還有冰塔倒映的冰湖、水晶宮般的冰洞和形狀可愛的冰蘑菇等。在海拔5600米的冰天雪地裏,生長著不怕天寒地凍的雪蓮花和龍膽花。盡管這裏的氣候十分寒冷,但仍有甲蟲、蜂、蛾、野鼠、雪雞、岩羊等生命物質在忙碌地活動著。到了海拔6200米的雪線以上,除了突兀的巨石和峭壁,完全是一片被冰川、積雪封蓋的世界。
珠穆朗瑪峰的植物種類眾多。南坡山區,沿著山坡向上,隨著氣候等自然條件的變化,形成了闊葉林、針闊混交林、針葉林、高山灌叢、高山草甸、高山寒漠、永久積雪7個植物自然帶,堪稱生物博物館。
珠穆朗瑪峰是許多登山運動員向往的地方。中國運動員分別於1960年和1975年登上了珠峰。1988年5月,中國、日本、尼泊爾3國聯合登山隊同日分別從南北坡登上了珠峰,第一次實現了雙跨珠峰的壯舉。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聖火成功登頂珠峰更是給這座聖山增添了非凡的意義,聖火在地球的第三極熊熊燃燒。
9.神秘的大高加索山脈
高加索山脈又稱大高加索山脈,位於黑海與裏海之間,呈西北—東南向,橫貫格魯吉亞、亞美尼亞和阿塞拜疆3國。它屬阿爾卑斯山運動形成的褶皺山係,主軸分水嶺是南歐和西亞的分界線。全長約1200千米,寬200千米,山勢陡峻,海拔大都在3000~4000米。整個山脈可分為東、中、西3段。東、西兩段山勢較低,一般海拔在4000米以下,山體較寬;中段山體較窄,山勢高峻,許多山峰海拔在5000米以上。主峰厄爾布魯士山為最高峰,海拔5642米,位於俄羅斯和格魯吉亞的邊界上,山上氣候寒冷,終年積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