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草地的分類
按土地利用類型劃分,主要用於畜牧業生產的地區或自然界各類草原、草甸、稀樹幹草原等統稱為草地,多年生長草本植物,可供放養或割草飼養牲畜,主要分布在各大陸內部氣候幹燥、降水較少的地區。
植被自然生長、沒有被改良過的草地叫天然草地,這類草地植物種類多,類型、結構複雜,植被比較穩定,生產力偏低,但飼料資源豐富。
在森林被砍伐後,自然演變形成草本植物群落為主的草地是次生草地。主要分布在中國南方的草山草坡上,多為次生的灌草叢草地。次生草地產草量高,但不耐牧,草品質較差,易發生演替退化,如果不加強培育就不能維持草地生產力和持久利用。
人工草地指人工種植在牧區和農區,用於放牧牲畜或割草,覆蓋度在5%以上的草原、草坡、草山等,包括人工培植用於牧業的灌木。中國的人工草地麵積較小。人工草地依利用方法不同可以分為割草地、放牧地和種子田三種。人工草地是中國土地利用現狀分類係統中的二級類型地之一。
植被穩定並可長期利用的草地為永久草地,包括天然草地、人工草地和改良草地。植被由多年生牧草和一年生牧草組成,多年生牧草可利用多年而生長不衰,一年生牧草為每年自繁自生牧草。此類草地結構較複雜,植物種類較多,牧草抗逆性強,土壤、氣候等生境條件較優越。一般利用年限在10年以上。
林間草地(疏林草地)以中生或中旱生草本植物為主,植物種類繁多,植被類型複雜。此類草地植株較高大,產量高,品質好,豆科牧草比例大(占8%)。適合放牧各種家畜,特別適宜放牧牛和鹿。林間草地根據草叢分布狀況分為三種類型,草叢與樹木相間生長,樹木散生,林中的草地呈片狀分布,多為次生草地,林中塊狀隙地草叢,為林中草食動物的棲息地,水熱條件好,氣候濕潤,土壤肥沃。
2.什麼是草場?
草場是指用於畜牧業生產的土地,是農業用地的一種。按人類幹預程度不同,草場分為天然草場、人工草場、半人工草場。按利用季節不同,草場分為夏秋草場、冬春草場。按植物區係的特點和植被分布的地帶性規律,天然草場分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中國的草場麵積達315平方千米,約占國土總麵積的1/3左右,屬於亞歐大陸草原的一部分,呈帶狀分布在北起鬆嫩平原、呼倫貝爾草原,經內蒙古高原、鄂爾多斯高原折向西南,一直到青藏高原南緣,延續了5000多千米。
3.什麼是草甸?
草甸是在適中的水分條件下發育起來的、以多年生長的草本為主體的植被類型。草原是以旱生草本植物占優勢,是半濕潤和半幹旱氣候條件下的地帶性植被,而一般的草甸可出現在不同植被帶內,屬於非地帶性植被。按照草甸優勢植物的生態特性,可以把草甸分為典型草甸、草原化草甸、沼澤化草甸、鹽生草甸和高寒草甸。
典型草甸主要由典型中生植物組成,適生於中等濕度的生境。
高寒草甸是在寒冷的環境條件下,發育在高原和高山的一種草地類型。青藏高原的東北部、四川北部為主要分布區,西北和西南部也有分布。它是良好的夏季牧場,草層低,草質良好,適合牛、羊等畜群放牧。高寒草甸的植物種類繁多,不論莎草科、禾本科還是雜類草都很豐富。植物生長密集,植株低矮,形成平坦的植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