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拿大高草草原
高草草原是指草叢高度在1米左右的天然草地,又稱普列利群落,介於森林草原和短草草原之間。分布於北美大陸中部。喬木已消失,由針茅屬、冰草屬、布第勞瓦草屬等禾本科植物組成高1.5米的草被,發育黑鈣土,自然肥力很高。這一植被類型草原分布於北緯30°~60°,東經89°~107°範圍內。
加拿大高草草原年降水量600~1000毫米,年蒸發量1500~1900毫米,生長季4~9個月,常有大風和高溫。它的草叢高度可達1.5~2米。特征植物主要為小須芒草和大須芒草。在幹旱地區則多為中草,如藍莖冰草、針茅等。幹草產量為247~740噸/平方千米。但高草的營養價值較差,且植株高大,不適於放牧綿羊和牛犢。
高草草原風景非常優美。連綿起伏的綠色波浪,一叢叢濃綠的樹木,湛藍的天空,團團的白雲,天邊綿延的群山,山頭清晰可見的積雪,景致更像一幅風景畫。棗紅的、墨黑的、棕黃的馬,點綴在碧綠的草地上,給這幅風景畫增添了無限的生機。綠樹掩映著牧民院落,白色和藍色的精巧木屋與綠地相互映襯著,周圍是大片的草地,有低矮的白色木柵封圍著,像是給牧場鑲上的花邊。
2.俄羅斯幹草原
歐俄大陸地區樹木稀少而多草的大平原稱為俄羅斯幹草原,麵積約350萬平方千米。起源於摩爾多瓦最南端,經烏克蘭南部、頓巴斯、高加索北部至窩瓦河與卡馬河彙流處,包括裏海低地北部和哈薩克北部,直至西伯利亞的西南部及阿爾泰山的東麓。
俄羅斯幹草原屬大陸性氣候,夏季溫暖晴天多,冬季東部寒冷而西部氣溫較高,積雪少。耐旱草類為主要植被,有鼠尾草、石竹花、巢菜類植物和歐著草等多年生草類,泥炭草中常有地衣,南部有藍綠色水藻。土層很薄而不穩定,砂土和鹽堿土的比重較大,有含腐殖質較多的黑鈣土。
3.非洲熱帶草原
非洲熱帶草原占全洲麵積的1/3,是世界上麵積最大的熱帶草原區。分布在非洲熱帶雨林的南北兩側,東部高原的赤道地區以及馬達加斯加島的西部,呈馬蹄形包圍熱帶雨林。
非洲熱帶草原的植物具有旱生特性。禾本科草類為草原主要植物,草高一般在1~3米之間,葉片向上伸展,很窄,以減少水分過分蒸發。獨生或簇生的喬木稀疏地散布在草原上,葉小而硬,有的小葉能運動,排列成最避光的位置。樹皮很厚,有的樹幹粗大,為了在旱季能進行生命活動,儲存大量水分。金合歡樹、波巴布樹等是代表樹種。非洲熱帶草原的幹濕兩季景色截然不同。
草原有各種羚羊、長頸鹿、斑馬等蹄類哺乳動物,還有獅、豹等猛獸,昆蟲類中白蟻最多。
一年中,非洲熱帶草原的氣候有明顯的幹季和濕季。年降雨量都集中在濕季,為500~1000毫米之間,幹季的日平均氣溫在24℃~30℃之間。在北半球熱帶草原上,5~10月為濕季,因為大陸低氣壓北移,從幾內亞灣吹來的西南季風(又稱幾內亞季風)帶來豐沛的降水,形成濕季,萬象更新,草木蔥綠;11月~次年4月為幹季,因為大陸低氣壓南移,北半球熱帶草原盛行來自副熱帶高氣壓帶的信風(哈馬丹風),十分幹燥,一片枯黃,萬物凋零。南半球熱帶草原的幹、濕季節時間與北半球恰好相反。
4.拉諾斯草原
拉諾斯草原是南美洲北部大草原,位於委內瑞拉西部、哥倫比亞東北部。拉諾斯大部分地區為熱帶無樹大草原,在河流兩岸及安地斯山麓集中生長著樹木,低矮櫟樹和棕櫚樹也零星點綴著開闊的大草原。大多數哺乳動物棲息在狹長的森林帶中,在草原上覓食,主要有鹿、兔子,以及食蟻獸、貘、犰狳、美洲虎、水豚,其中水豚是世界上現存最大的齧齒動物。各種鳥類和穴居齧齒動物是當地僅有的野生動物。
5.原始先民和動物的世界—東非大草原
非洲是人類的起源地,今天,它的文明發展仍然停留在起步階段。在這片古老的大陸上,現代工業的痕跡非常少,僅僅是原始先民和動物的世界。
東非大草原坐落在肯尼亞,屬於熱帶草原性氣候,旱季炎熱幹燥,雨季時間短,每年的八九月是一年之中最好的季節,也是遊客最多的時候。
6.蘇丹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