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1章 草原動物(2 / 3)

6.草原清潔工—草原狼

草原狼主要生活在中亞的沙漠和草原上,毛很短,呈暗灰和赭石色。狼在草原生態係統中有獨特的作用,它既是草原的清潔工,又是草原生態平衡的天然調節器。每當草原大災(白災、旱災、病災等)過後,牲畜大批大批地死亡,屍首遍地,臭氣熏天,如果不及時埋掉死畜,草原上就會有大麵積的瘟疫爆發。另外,千百年來,草原上戰爭頻繁,每次戰爭都會有大量人員死亡,留下大量的人馬屍體,如果不及時處理,也會導致瘟疫的爆發。但是草原上很少發生瘟疫,因為狼群食量大,會迅速吃光屍體。此外,草原狼常常捕殺牲畜,客觀上起到了調節草原牲畜量的作用。在過去幾千年內,蒙古草原一直保持了原貌,草原狼功不可沒。建國後一直到文革期間,政府為了牲畜和牧民的安全,盲目鼓勵打狼,狼逐漸減少甚至滅絕,成為草原迅速沙化的原因之一。

幾千年來,草原民族深刻地認識到狼是草原的保護神,一直把狼作為自己的圖騰,從古匈奴、鮮卑、突厥,一直到蒙古,都崇拜狼圖騰。

7.小心不失荊州—你對禿鷲知道多少?

禿鷲也叫做狗頭鷲、夭勒、狗頭雕、座山雕,一般在海拔2000~5000多米的高山、草原上棲息生活,喜歡以樹枝為材,築巢於高大喬木上,巢內鋪小枝和獸毛等。禿鷲喜歡單獨活動,偶爾3~5隻一起結伴行動,飛翔時,兩翅展開伸成一直線,很少上下鼓動。

禿鷲體形很大,是高原上體格最大的猛禽,全長約110厘米,體重可達7~11千克。它張開兩隻翅膀後,整個身體顯得更大,大約有2米多長,0.6米寬。

禿鷲的嘴特別有名。由於食屍體的需要,它那帶鉤的嘴變得十分厲害,可以極其容易地啄破和撕開堅韌的牛皮,拖出沉重的內髒。禿鷲脖子的根部是一圈比較長的羽毛,可以用作餐巾,防止吃動物屍體時弄髒身上的羽毛。

禿鷲吃的大部分都是哺乳動物的屍體,特別注意躺在地上的孤零零的動物,它捕食動物的方式機警而又謹慎。當發現躺在地上的孤零零的動物後,它便仔細觀察對方的動靜。觀察的時間一般持續很長,至少要兩天左右。如果對方來回動彈身體,它就飛走。如果對方紋絲不動,它就繼續在空中盤旋察看;假如動物仍然一動也不動,它就會飛得低一點,從近距離觀看對方的眼睛是否在轉動,腹部是否有起伏;倘若還是沒有一點動靜,禿鷲便開始降落下來,悄悄地走向對方;這時候,它怕上當受騙遭暗算,因此猶豫不決,不敢迫不及待地動手,總是張開嘴巴,伸長脖子,隨時準備展開雙翅起飛;如果對方依舊死屍一般沒有動靜,禿鷲就走近一些,發出“咕喔”聲;禿鷲見對方依舊毫無反應,就大膽嚐試用嘴啄一下屍體來試探,然後馬上又跳到後麵一邊去;這時,它會再一次察看屍體,如果對方仍然沒有動靜,禿鷲便完全放下心來,一下子撲到屍體上狼吞虎咽地吃起來。

幾隻禿鷲爭食時,它們身體的顏色會發生一些有趣的變化。禿鷲的麵部是暗褐色的,脖子是鉛藍色的,當它正在啄食動物屍體的時候,麵部和脖子的顏色就會變成鮮豔的紅色。這是在警告其他禿鷲:趕快跑開,千萬不要靠攏。在這個時候,如果一隻非常強壯的禿鷲跑來爭食,它鬥不過,無奈地敗下陣來,被迫離開了食物,這時,它的麵部和脖子的顏色馬上從紅色變成了白色。與此相反,勝利者奪得了食物狼吞虎咽時,它的麵部和脖子的顏色也變成紅色。從禿鷲體色的變化就可以判斷出它們體力的強弱。

雄禿鷲是非常負責任的“父親”。雄禿鷲參與孵卵,孵卵期約55天。一般禿鷲每窩產卵1~2枚,卵是汙白色,上麵具有深紅色條紋和斑點。雄禿鷲養活雌禿鷲和幼禿鷲一家老小。雄禿鷲每天辛辛苦苦地四處覓食,每次都要吃到脖子都被裝滿為止。一回到家裏,馬上會張開大嘴,全部吐出吞下去的食物,把較大的肉塊給雌鳥吃,然後再耐心地給幼鳥喂碎肉漿。雄鳥帶回來的食物常被妻子、兒女吃得精光。

禿鷲的羽毛不僅可供觀賞,而且羽毛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另外,禿鷲還是很重要的醫藥成分。近些年來,禿鷲遭到了人類大規模的捕食,有人捕殺禿鷲製作標本,作為一種畸形的時尚裝飾,有的捕殺它們作為藥物,使本種群受到嚴重破壞。目前禿鷲的種類越來越少,它們被列入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屬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8.吃草的烏龜—安哥洛卡象龜

安哥洛卡象龜是食草性動物,生性孤僻,分布在馬達加斯加島西北部,生活在幹燥的熱帶草原或海岸附近草原的矮林環境,對環境變遷十分敏感,對食物的種類也十分挑剔,平時躲藏在草叢或灌木叢中。

安哥洛卡象龜最大體長可以達到44.6厘米左右。它的背甲呈顯著的圓頂狀,椎盾為黃褐色,肋盾為深綠色。有暗褐色三角形斑紋分布於每一緣盾前緣,有一枚喉盾特別突出。

目前安哥洛卡象龜的野生數量不超過400隻,大火是造成安哥洛卡象龜數量減少的主要原因。為了提高作為牛飼料的牧草的產量,馬達加斯加農民用放火來促進牧草生長,或者放火清理出土地用來種稻穀和樹薯。大火造成了以棕櫚科植物為主的熱帶稀樹草原,幾乎沒有什麼陰涼地,對於安哥洛卡來說太熱了。另外,南非野豬掠食幼龜和龜卵也是一個原因。野豬是從非洲引進到馬達加斯加的,在馬達加斯加幾乎沒有天敵,加上馬達加斯加人禁食豬肉,因此這裏的野豬大量繁殖。

安哥洛卡象龜是馬達加斯加獨有的動物,馬達加斯加人為他們的龜而驕傲。馬達加斯加人認為吃安哥洛卡象龜會走黴運,所以從來不吃安哥洛卡象龜。現在馬達加斯加人開始注意保護安哥洛卡象龜,安哥洛卡正在幫助生活在世界上最貧窮的國家之一的馬達加斯加解決他們的環境問題。

9.個性溫和的草原巨蜥

草原巨蜥分布在非洲大陸西部至中部間,喜歡生活在熱帶雨林及沙漠地帶。草原巨蜥全長最長可達一米左右。有尖形容貌,位於鼻孔經眼部上方至耳部間的突起明顯,吻部尖銳。在幹季期間,草原巨蜥幾乎大半年均處於休眠狀態,直至雨季來臨後才恢複活動。以昆蟲、蝸牛為食。

草原巨蜥個性溫和,通常很難由外表來判別性別,一般來說,雄性大於雌性,雌性的體型比較肥胖,雄性的尾巴沒有雌性的長。一般春天是草原巨蜥繁殖期,雌蜥每次可以產下20~50顆軟殼的蛋。幼體成長快速。

10.不愛紅妝愛武裝—藍綠鸚鵡

藍綠鸚鵡又名青綠草原鸚鵡,身長20厘米左右。這種鸚鵡鳥體為綠色,臉部是藍色,喉嚨、胸部、腹部和尾巴內側是黃色;翅膀中間是深紅色的小覆羽,翅膀彎曲的部分、翅膀外側和中間是藍綠色,翅膀內側是深藍色;尾羽上方、外側是綠色,尖端是黃色,尾羽內側是淺黃;鳥喙是灰黑色,虹膜是深棕色。

藍綠鸚鵡喜歡棲息在森林地區、熱帶草原、開闊的茂密林區、斜坡上的農耕區、沿著水源或是河流經過的樹叢等。藍綠鸚鵡主要以草類的種子、植被、野草種子以及地麵上撿拾的東西為食,偶爾它們也會前往撿拾由貨車上散落下來的穀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