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書山亂疊讀《灰語》(1 / 2)

一、三字概觀

《三平齋夜語》,九思著。燈下讀《夜語》,未及半部,腦中驀然湧出三個評點性詞語:讀書人、鬼才、神來之筆。細酌三詞,不免一笑:竟是人、鬼、神也。

我與九思先生素不相識,詢之,謂乃一官員。如今,能躋身官員隊伍者,大抵皆“學而優則仕”之人;學而優,按說當然可以稱為讀書人,但我卻以為不可概稱之。我眼中所謂讀書人,乃是一種葆有純正書生底色的人,而非那種雖有學曆但書生氣質早已蕩然,身上已發散不出一絲書香氣息的人。觀《夜語》,雅人深致,滿紙書卷氣,若非具有深厚的詩書典籍根底者決然寫不出。故我評九思:仕為其表,士乃其裏,此君實為一道地讀書人也。

才具,向有類別與高下。鬼才者,大才、異才之謂也。我評曰:九思有鬼才。此評絕非溢美,更非阿諛。誠如歐陽修所言,“文章如精金美玉,市有定價,非人所能以口舌定貴賤也。”有《夜語》書在,觀之可也。

我觀此書,質雅而文美,頗合孔夫子“文質彬彬”之義,每翻一頁,精言屢屢,勝義紛出,神來之筆撲向眼簾,一如王子敬從山陰道上行,山川景色,目不暇接。

二、走在古代“清言”的延長線上

此書有一“奇”處:500篇短章,原稿竟皆為手機短信;此次輯為一編,又竟聚為500頁之大觀。古人寫短文,初刻於龜板,次書於竹帛,蓋因書寫工具所限,不得不簡短。九思寫短文,則是適應時代之需,馭使現代之具,拇指與電波齊飛,創作共傳播一體。《夜語》,固九思先生之創獲,實亦時代之產兒也。

《夜語》的文體,九思自序稱曰“小品”、“格言式隨筆”;又謂此種文體古已有之,如《菜根譚》、《呻吟語》、《圍爐夜話》之類。此說大體確當。但近些年來,學界傾向於把此種文體定名為“清言”。我也認為叫“清言”更合適些。“清言”,非一般意義的小品,它是“小品之小品”,是“以清詞雅言表達提純了的思想”的小品。

“清言”之主要特征,我以為有四:一曰思精,二曰文美,三曰短製,四曰文風恬靜,無煙火氣。清言興盛於明清時代,尤為士隱階層所樂書。此中人物,多外表淡泊而內心熾熱,一紙“清言”,既心係廟堂,又眼觀江湖;治亂興衰、世態炎涼、三教經典、稗官野史,隨興驅遣,百味雜陳。“清言”一體,若單以其清雅精警的文字及深得廣眾青睞而言,是頗可與《論語》、唐詩、宋詞和元曲頡頏一下的。近世,“戰鬥文體”興,“清言”遂式微。改革開放以後,“清言”複蘇,但能書者不多,質優者尤鮮,視之為正宗事業而苦心經營者更屬寥寥。九思則是自覺傳承古代“清言”寫作傳統的寫家。讀讀《菜根譚》,再讀讀《三平齋夜語》,可以顯見其間的承襲痕跡。《夜語》是走在古代“清言”的延長線上的。

三、睿智的見解

“清言”的高下,首在思想見解,思想要睿智,見解要精警。寫作“清言”,誇張些說,頗需要一點思想家的潛質。

《夜語·人生如棋》借弈棋論人生曰:

進退如棋,讓一步方見胸襟。

忙閑如棋,投一子必有深意。

輕重如棋,棄一塊雇贏得先手。

忍爭如棋,寬一氣即是勝機。

窮通如棋,打一劫換來新路。

智愚如棋,少一眼輒困死地。

得失如棋,饒一著實為上策。

成敗如棋,了一局人生如戲。

紋枰之上,變化千般,自古以來人們便用棋局譬喻人生,然淺陋之語多,精妙之語少。《夜語·人生如棋》則思精語妙,可謂“幾粒黑白子,參得大智慧”,不但發掘出人生隱伏的種種暗象,更指示出前行的路徑。

官場向來是塵囂地、名利場,要做清廉有為的官員,心境必須清靜淡泊。此種心境,用佛家的話說,叫做禪心。《夜語·處世惟靜》借用佛家禪意論官箴,多有警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