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紋蛙是蛙類中體形較大、較粗壯的一種,雌性大於雄性。虎紋蛙體長可超過12厘米,體重在250~500克之間。它的皮膚特別粗糙,頭部及體側有深色的不規則的斑紋;背部是黃綠色中略帶棕色,有十幾行縱向排列的膚棱,膚棱間散布著小疣粒;腹麵白色,也有不規則的斑紋;咽部和胸部還有灰棕色斑紋;前後肢有橫斑。因為這些斑紋看上去很像虎皮,所以稱之為“虎紋蛙”。
虎紋蛙的趾端尖圓,趾間有全蹼,指墊發達,呈灰色,前肢粗壯。它的頭部一般呈三角形,頭與軀幹部沒有明顯的界限。頭端部較尖,遊泳時阻力小,便於破水前進。它的口十分寬大,除捕食外,一般很少張開。眼睛位於頭的背側或頭兩側。上方和下方都有眼瞼,與眼瞼相連的還有向內折疊的透明瞬膜。潛水時,瞬膜上移可以蓋住眼球。外鼻孔上有一個鼻瓣,可以隨時開閉,以控製氣體的進出。雄性頭部腹麵的咽喉側部有一對囊狀突起,叫做聲囊,是一種共鳴器,能擴大喉部發出如犬吠般的洪亮叫聲,起到吸引雌性的作用。軀幹部有兩對肢體。前肢短,有四趾,主要起支撐身體前部和遊泳時平衡身體的作用,還能協助捕食。後肢較長,有五趾,趾間有蹼,主要是在水中遊泳時和在陸地跳躍時起推進作用。
虎紋蛙常生活在丘陵地帶海拔900米以下的水田、溝渠、水庫、池塘、沼澤地等處,或者是附近的草叢中。白天多藏匿在深淺、大小不一的各種石洞和泥洞中睡覺,主要在晚上出來活動和覓食。虎紋蛙的食物種類很多,但主要食物是昆蟲,約占食物量的36%。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澤蛙、黑斑蛙等蛙類和小家鼠也是它的食物,並且在它的食物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虎紋蛙與一般蛙類不同,不僅能捕食生龍活虎的食物,而且可以很容易發現和攝取靜止的食物,例如死魚、死螺等有泥腥味的水生生物的屍體。選擇這樣的食物,不僅要憑借視覺,而且還需要憑借嗅覺和味覺。
虎紋蛙的舌頭非常靈活,能夠迅速地捕捉食物。它的舌根生在下頜前端,舌尖分叉,捕食時粘滑的舌頭迅速翻轉,彈出口外將昆蟲捕獲,然後卷入口中。此外,它還有一種與其他蛙類不同的捕食方式。當發現獵物時,便向獵物跳過去,然後舉頭後仰,張開下頜,迅速伸出的舌頭在空中掃出一個180度的弧線,這個長而柔軟的舌頭便會將獵物包住,接著再迅速地縮回舌頭,吞吃獵物,這個過程非常迅速,隻需一瞬間即可完成。
虎紋蛙屬於冷血的變溫動物,沒有恒定的體溫,不僅體溫低,而且常隨環境溫度的變化而變化。在陰雨天溫度下降較多時,它會暫時停止攝食活動,生長速度變慢甚至停止。雄性虎紋蛙還很有個性,它會占有一定地域。雄性蛙彼此之間必須保持10米以上的距離。如果在地域內發現同類,會很快跳過去趕走入侵者。
虎紋蛙的分布範圍較廣,在國外,主要分布在南亞和東南亞一帶;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湖南、湖北、安徽、廣東、廣西、貴州、福建、台灣、雲南、江西、海南、上海、河南、四川和陝西南部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