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9章 見血封喉——箭毒蛙(1 / 1)

箭毒蛙也叫毒標槍蛇或毒箭蛙,體型小,它的整個軀體不超過5厘米,但體色鮮豔,有黑、紅、黃、橙、粉紅、綠、藍等顏色,有的有斑狀條紋。它的皮膚內有許多腺體,分泌出的劇毒黏液,既可潤滑皮膚,又能保護自己。箭毒蛙習慣棲居地麵上或靠近地麵的地方。

箭毒蛙有特殊的雄性育幼行為,雌蛙成體比雄性成體大,卻不哺育後代。雌雄的交配常發生在棲生於倒木上的風梨科植物附近,這不是為了欣賞花的美麗,而是因為這些植物的葉片構造出了一個小“池塘”,是適宜蛙卵發育的場所。雌雄交配,雌蛙將卵產在積水處後便悄然離去,留下雄蛙耐心照料這些卵。卵一旦發育成蝌蚪,雄蛙便將蝌蚪分別背到不同的有適量積水的地方,因為蝌蚪是肉食性的幼體,放在一起會引起自相殘殺。

箭毒蛙是世界上毒性最大的動物,也是蛙中最漂亮的成員。它能分成130~170種,主要分布於巴西、圭亞那、哥倫比亞和中美洲的熱帶雨林中。當地的印第安人將蛙毒塗抹在箭頭上用以捕獲獵物,這是它被稱為“箭毒蛙”的原因。

箭毒蛙身懷“高超的防身術”,即使白天也敢出來活動。如果捕食者被箭毒蛙刺破皮膚,捕食者基本上會在很短的時間內停止呼吸。因此,很少有動物或者人類輕易接觸它。

自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以來,這種蛙被帶進城市,成為寵物。但箭毒蛙極其脆弱,離開熟悉的環境就會死亡。目前,箭毒蛙被列入了世界保育聯合會的瀕危物種紅色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