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峰山下有個巴掌大的小鎮。別看鎮子小,有兩家啤酒廠。一家叫“鬆峰泉”,一家叫“鬆峰雪”。
每到銷售旺季,縣城裏大街小巷到處都是這兩家啤酒廠的廣告,什麼“免費品嚐”、“開瓶有獎”之類的促銷手段不斷翻新。
由於兩家啤酒廠使用的都是鬆峰山的泉水,生產工藝又基本相同,所以啤酒質量相差無幾。消費者有的說“鬆峰泉”好,有的說“鬆峰雪”好,更多的人則說“鬆峰泉”和“鬆峰雪”一樣好。
兩家啤酒廠的廠長心裏明鏡兒似的,全縣還不到一百萬人口,能喝啤酒的就那麼些人。誰想出了高招兒,誰的日子就好過些。為了提高自己產品的知名度,更多地占領市場,兩家啤酒廠的廠長費了不少心思。誰不想讓自己的產品在市場上占有更多的份額呢,但這得有高招兒才行。
元旦剛過,“鬆峰泉”啤酒廠便推出“金雞係列”大獎:凡在酒瓶蓋中發現“金雞”的,獎現金1000元;凡在酒瓶蓋中發現“銀雞”的,獎現金100元;凡在酒瓶蓋中發現“銅雞”的,獎“再來一瓶”。這招果然靈驗,“鬆峰泉”啤酒銷量一路攀升。
雞年將至,“鬆峰雪”啤酒廠推出“五星係列”大獎:凡在酒瓶蓋中發現五個“星”的,獎現金2000元;凡在酒瓶蓋中發現四個“星”的,獎現金200元;凡是在酒瓶蓋中發現三個“星”的,獎現金50元;凡是在酒瓶蓋中發現兩個“星”的,獎現金10元;凡是在酒瓶蓋中發現一個“星”的,獎“再來一瓶”。這招兒相當管用,“鬆峰雪”啤酒市場前景看好。
一時間,“喝啤酒得大獎”成了好多人茶餘飯後的談資。一些過去不愛喝啤酒的人也要弄上兩瓶——誰不希望自己也能獲個大獎呢!鄰裏、同事見麵打招呼的詞兒都變了,好多人見麵都問上一句:“今天你喝了嗎?”
有幸獲大獎的畢竟極少。沒過多久,細心的消費者就發現,兩家啤酒廠的啤酒口味都大不如前了。正當人們要找啤酒廠理論時,一條新聞赫然出現在縣報上。這條新聞比有人喝出了大獎傳得還要快。
新聞的標題是《鬆峰泉啤酒廠向不合格產品說“不”——50噸啤酒流進下水道》,消息配發的彩色圖片十分清晰——酒罐出口處一條管子垂向地麵,泛著泡沫的啤酒占了多半個畫麵。報道說,這家酒廠嚴把產品質量關,當他們發現當日生產的啤酒有一項理化指標不合格時,毅然決定:將不合格的啤酒全部倒掉。寧可企業受損失,也絕不讓不合格的產品進入市場。消息還說,該廠已停產整頓。
果然,市場上兩天沒見到“鬆峰泉”罐裝生啤酒,其他品種的“鬆峰泉”啤酒也都是前幾天出廠的。人們紛紛議論:“鬆峰泉”這回動真格的了。
第三天,“鬆峰泉”再度與消費者見麵。縣城的大小酒店裏,人們爭相品嚐“鬆峰泉”啤酒,“鬆峰泉”啤酒出現了少有的熱銷場麵;“鬆峰雪”則被冷落一旁,很少有人問津。
許多人向“鬆峰泉”啤酒廠的廠長道喜,都說他“棋高一招”。廠長笑容滿麵,連連稱是,但他心裏卻在嘀咕:下一步棋該走什麼高招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