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野耐一—豐田生產方式創始人
不要自以為改善已經完成,需要做的工作還很多。
2.戴明—質量管理的先驅者、“戴明環”的提出者
質量無須驚人之舉,關鍵在於長期堅持。
<案例>A.O.史密斯公司多年致力於持續改善
如何讓年生產能力20萬台的生產線,在不增資擴產的前提下,實現50萬台的產能;如何在客戶隨時以任意量、任意品種組合下訂單的情況下,保證交貨時間並實現零庫存;如何鼓勵工人開動腦筋,為公司的技術改善工作出謀劃策……這是很多生產企業管理者都在嚐試解決的問題。A.O.史密斯熱水器公司(以下簡稱A.O.)用了七年時間解決了上述問題,而這都要得益於其持續改善下的產能提高。
在持續改進的企業文化下,該公司的管理、運作等組織環節中都不斷閃現著創意思維。在A.O.的生產線中,有一道工序是為每台熱水器內膽噴塗“金圭”秘方塗層。而A.O.在進入中國市場後很長一段時間裏,該公司皆采用“手工噴塗”法,以“三班倒”的順序安排一位員工站在噴塗工位上,按照“開轉盤、取噴槍、手工噴塗、掛噴槍、吹邊”的固定工序,以40秒一個的速度為每個熱水器內膽底蓋鍍上一層“金圭”。但是,由於不同人噴塗的厚度並不係統,這使產品品質的一致性難以得到保證。而且,每當調換不同品種底蓋時,還會耗費很長時間。
但如今,在A.O.員工隻需按動一下電鈕,裝有底蓋的托盤就會立即自動旋轉,斜上方的噴槍便會勻速自動噴塗;在每次更換不同品種的內膽時,隻需預設好參數和噴槍角度即可。而且,這個令單位噴塗時間縮短為15秒、效率提高20%、省掉一個人工的技術改造方案,完全是由CI(持續改進)項目部中的一位工人自行琢磨出來的。
A.O.的成功正是因為該公司能夠持續作出無數個這樣的改善。對此,A.O.總經理對其員工大加讚揚:我們的員工勇於承擔CI提案,實施改進方案,這才推動了公司各方麵的持續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