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孔夫子在兩千年前就感歎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他痛惜時間的飛逝。
他未能留住時間,時間卻留住了他。
兩千年之後,他仍活著。
3
那些和時間賽跑的人,那些為人類的生存發展建樹了豐碑的人,並不全是健康人。
我常常想起美國盲聾女作家海倫的文章:“給我三天視力。”
這是一個終身在黑暗和沉寂中生活的人所想出的美麗夢。
她寫道,第一天,她將親眼看看那些以慈愛、溫情和友誼使她的生命值得活下去的人,看看家中的小狗,地毯的色彩,牆上的畫,森林中的美景。第二天,她將和黎明同時起身,觀看那把黑夜變成白晝的令人驚心動魄的奇景,觀看向往已久的自然曆史博物館,美術博物館。第三天,她要到芸芸眾生之中去看看當前的日常世界……
每每想起這篇文章,總感到耳熱心跳。
4
人世間最大的財富,便是年輕和健康。
可是,隻有那些與時間賽跑的人,才能永遠年輕,隻有那些自覺地視年齡和健康為財富的人,年齡和健康才會變為財富。
朋友,你擁有這財富嗎?
童年印象
許多人都視純真向上為幼稚的時代,我多麼想再一次回到童年……
1
二月裏冒出的嫩綠色胎芽,為這個充滿汙染的世界增添了生機。
2
不知道何為羞澀。
總是赤裸著身體,在大自然中奔跑,呼喊,歌唱。
壓他的意識裏,生命就是追趕,就是奔跑。
3
總是提一些引大人們發笑的幼稚問題。大人們雖然發笑, 卻有不少問題回答不出。
4
最難忘在黑暗中行路。他不停地叫著:“媽媽……”媽媽用 最慈愛的聲音不停地回答著。
一個最初的思索:人如果離開了母親,將如何生活?
5
用好奇的目光觀察世界,用迷惑的耳朵諦聽世界。
當受到大人“不應該說謊”的責備時,一邊流淚,一邊卻在心裏反駁:你們為什麼也說假話?
6
為少先隊員的稱號而做過美麗的夢。
在戴上紅領巾的那一天,狂跳的心久久不能平息……
終點
終點就要到了。
千萬張激動的麵孔一起注視著,看誰先越過終點線。
馬拉鬆,沒有比這更為枯燥的比賽了。沒有捷徑,沒有眼花繚亂的技巧。然而,它卻吸引了那麼多的參賽者,那麼多的觀賞者!
參賽者在書寫生命中最有價值的篇章;
觀賞者在讀一部壯麗的人生教科書。
終點就要到了。
這是運動員心中一刻也不曾熄滅的信念。
是茫茫大海中的燈塔,有了它,航船不會迷向;
是漫漫長夜的啟明星,始終給夜行者以力量和赤膽。
汗水,雨水一樣灑落,道路兩旁的眾人築起了鐵壁銅牆。千萬道目光裏包含著深情的期待!
體力不停地說:“停下來吧……”意誌卻反駁道:“不到終點非好漢!”
可是,最先跨越終點的兄弟,卻癱倒在跑道上……
這隻是運動員一生中無數次搏擊和衝刺中的一次。跨越了終點線,終點隨之消失。
人生沒有終點。
事業沒有終點。
誰若認為到達終點便是生命的頂點,那麼,等待他的,則是生命的枯萎……
童年印象
許多人都視純真向上為幼稚的時代,我多麼想再一次回到童年……
1
二月裏冒出的嫩綠色胎芽,為這個充滿汙染的世界增添了生機。
2
不知道何為羞澀。
總是赤裸著身體,在大自然中奔跑,呼喊,歌唱。
壓他的意識裏,生命就是追趕,就是奔跑。
3
總是提一些引大人們發笑的幼稚問題。大人們雖然發笑, 卻有不少問題回答不出。
4
最難忘在黑暗中行路。他不停地叫著:“媽媽……”媽媽用 最慈愛的聲音不停地回答著。
一個最初的思索:人如果離開了母親,將如何生活?
5
用好奇的目光觀察世界,用迷惑的耳朵諦聽世界。
當受到大人“不應該說謊”的責備時,一邊流淚,一邊卻在心裏反駁:你們為什麼也說假話?
6
為少先隊員的稱號而做過美麗的夢。
在戴上紅領巾的那一天,狂跳的心久久不能平息……
衝浪者
大海——一匹暴躁的烈馬。誰能駕馭它呢?你—一勇敢的弄潮兒。
哦,衝浪的健兒,世界上最艱險最坎坷的路在你的腳下。然而,你卻無比地從容,無比地堅定。
浪峰湧來了——烈馬昂首聳立,而你呢?果敢地抓住鬃毛躍身而上;浪峰跌下去——烈馬呼嘯而下,而你呢?按住頸項乘勢做一個海燕般矯健的俯衝……
你,終於征服了大海,駕馭了烈馬。
啊,如果弄潮兒不能征服大海,怎能配稱做衝浪者?如果騎手不能駕馭烈馬,又怎配稱做健兒?
在生活的浪潮前望而生畏的人啊,去看一看那些衝浪者吧……
廣場偶拾
飛鳥。數不清的飛鳥。
那些鷹隼、雛燕、海鷗、信鴿……伸展著雙翼,在廣場的上空自由自在地飛翔。好像這個偌大的空間,是專為它們設置的樂園!
那步履緩慢的夕陽,也被這奇景深深地感動了麼?紅著臉龐,踟躕在人民大會堂的上方。所有的鳥翅,都被她的妙手,染上一層動人的橘紅。
輕風拂麵,像母親在親吻她的兒女。霎時間我覺得自己變小了。千萬根輕輕飄動的銀絲線,悄悄地牽出我童年的幻夢。
……我在綠色的田野上奔跑、呼喊,追趕著那隻飄在雲天的小紙鳶兒。母親,在身後微笑地觀望著……
我驚異於廣場上放風箏的人。他們不全是孩子。有兒童、少年、青年,也有中年人和老者。有的站著,有的躺著,有的跑著,有的喊著。都在仰望著天空:那是一個五光十色的美麗世界。
我癡迷地看著這一切。好像有誰在拉著我的領子,使我邁不開腳步。
我感到,此刻,十億人正在共同牽著一隻巨大的風箏——這個曾經浸透著兒女鮮血的廣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