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表唐三藏一眾五聖取得真經功德圓滿,佛祖各封其正職,了卻了一段九九歸一的真緣。
五聖或佛或使者各有其職,每日間或聽佛祖講經或遊曆天庭聖界,正是:
有生有滅渡輪回,無我無法成真位。
曆盡人間多磨難,輾轉心魔又魅鬼。
原來本該有此難。這一日,佛祖爺爺正演新經《知不無訓》,鬥戰勝佛齊天大聖孫悟空於那精彩之處竟然抓耳撓腮、涕笑連連。
佛祖嗔惱道:“這猴頭,本性難改,莫不是得了那喪心急死的症候。”
大聖忙起身離壇,徑至佛祖座前跪道:“佛祖口口聲聲知不無無不知,其實哪體察世間的疾苦,俺老孫幸蒙佛祖教誨修身成佛,嚐了這佛境之清幽、寶光之香華,雖甚逍遙,但這連日來夜間常做噩夢,有那無頭之冤鬼哭號,饑瘦之惡鬼爭食,刁淫之邪鬼作祟,六根未得清靜,心下煩躁,故而急心而泣,還望佛祖念俺老孫保這八方世界有功多多見諒,多多見諒。”
大聖言罷起身看看佛祖並不言語,便向四下裏作揖道:“諸位,賣個人情,賣個人情。”
眾佛眾菩薩本來就為大聖捏把汗,見如來佛祖未言語知道佛祖意思,就都為悟空求情。
旃檀佛唐三藏躬身合十拜道:“我佛慈悲,悟空本是靈猴得道,脾性難改也是常事,請佛祖念在他保弟子西天取經曆盡了苦頭功德無量,且饒他一回。”
觀世音菩薩亦這般求情。
佛祖道:“且饒此一回,休再胡鬧。”大聖悻悻笑著道了謝,用手遮了頭躲入眾佛釋仙班中。
佛祖道:“人神皆有心魔,實是虛幻。雖為虛幻,又俱有根源,難為爾等不貪清靜而念凡間疾苦,可見佛法無邊,功德無量。”
眾佛皆頌無量功德經。
卻說鬥戰勝佛齊天大聖孫悟空於那經壇上闖下禍,心下以為佛祖小氣,窩砣著心中不悅。
這一日來到太上老君處,太上道德天尊正為弟子說《常清靜經》:“大道無形、無名、無情,但能生育天地、運行日月、長養萬物。人性本清本靜,而且人性常清靜,天地悉皆歸。然而,人神好清,而心擾之;人心好靜,而欲牽之。”
聽至此處,大聖擠在眾道班中,頻頻點頭稱道:“老君這話倒實在,比起那佛祖新經直率了十分。”
天尊微開仙目,隻冷冷一笑,繼續言道:“回歸清靜本性,根本在於遣欲。遣欲之辦法,乃內觀於心,見心無其心;外觀於形,形無所形;遠觀於物,物無其物。心形物三者既無,既能觀空,且悟到空無其空之境界。近而悟到無其空之無亦一並遣盡,才達湛然常寂之境界,欲便不生;欲既不生,便乃真靜。真靜應物,便能真常得性,常應常靜,便達常清靜之境,從此漸入真道,以至得道。眾人之所以不得真道,為有妄心,所以由之驚其神,著於物,因之生出貪求,有了貪求,便生煩惱,以至於流浪於生死輪回之中。隻有悟得真道,才能得道,臻於常清靜之境……”
大聖好生聽了一番,終究耐不住性子,打個呼哨駕起筋鬥雲出了兜率宮,徑向當年稱王稱聖的花果山福地而去……
卻說好大聖隻消得片刻,就來至一處大山。
隻見白雲翩翩,紫霞陣陣,漫山紅翠,一簾銀垂。有詩為證:
白雲翩翩曾齊天,紫霞陣陣化道仙。
漫山紅翠養萬物,一簾銀垂花果山。
好大聖落下雲端,厲聲叫道:“好孫兒們,俺老孫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