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落處,就見漫山間吱吱唧唧,啊啊嗷嗷,霎時間盡成了猢猻。有獼猴、馬猴、懶猴、葉猴、紅麵猴、狒狒、山魈……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盡皆跳躍躥嘯,手舞足蹈。
一時間鑼鼓聲起,眾猴齊聲歡呼道:“迎接大聖爺爺,迎接大聖爺爺。”眾猴簇擁著進了水簾洞中。
大聖往那猴王寶座坐下,早有小猴擺了瓜果盛筵、山肴野蔌。
眾猴按齒排班都座了。
這時,一老猴起身作揖道:“大聖何以這般久時不曾回來?莫非在那天上享福,忘記了我等。”
大聖道:“爾等如此說便差了,俺老孫保那唐僧西天取經終得正果,如今在天庭聖界倒是有了一份真正營生,再不做玉帝那避馬瘟的官職了。”
正說間,隻見一小猴從那洞口眾猴堆裏擠將前來。
那小猴身長二尺,稚麵金發,手持杯盞,近得大聖跟前撲通跪倒,大聲道:“鬥戰勝佛爺爺,早聞爺爺五百年前大鬧天宮,西天路上除魔降妖顯神通,取得真經成正果,普天地間皆稱頌。今日,有幸見到爺爺,但求敬酒一盅。”
大聖仔細端詳小猴,不曾見過。
身邊一老馬猴道:“大聖爺爺不知,此小輩本不知來路,乃順水而下徑跌入我洞口潭中,眾人救起,時不滿月,今已七載。”
大聖頷首道:“原來如此。”喚小猴上前來看。
那小猴滿斟舉杯道:“望佛爺爺飲了此盅。”
大聖甚喜其伶俐,將那杯中酒一飲而盡。
小猴再斟,大聖向眾猴高聲道:“爾等同飲。”
眾猴皆舉杯共飲,斟了再飲。猴子猴孫們依次向大聖敬酒,一時間酒興升騰,眾猴推杯換盞,盡興歡樂。直喝得日沉月上,東倒西歪,眾猴俱醉。
大聖亦有些酒意,踉踉蹌蹌下得寶座,口中道:“不經量,不經量,想當年俺老孫大鬧蟠桃會,不知喝了王母娘娘多少美酒。”
正沉吟間,日間那金發小猴趨步上前倒身便拜。
大聖道:“好孫兒,何故如此?”
小猴道:“佛爺爺,聞得您好手段,羨慕煞也。求爺爺賜些變化之法。”
大聖道:“噢,莫曾想,你雖年幼,倒有些心誌。五百年前恩師授業時,再三叮嚀萬勿作惡。如今,俺已修成正果,於恩師亦有個好交待。西天路上,俺師兄弟三人在玉華縣收了玉華王子為徒,算起來已有些年歲。今日你想學點手段,俺老孫念你乖巧,亦收作徒兒罷。”
小猴聞言歡喜不勝,連連叩頭,口中師父不迭。
大聖又道:“恐你還沒姓名?我便學恩師,亦送你個姓氏和名兒。”
沉吟片刻,大聖道:“我這‘孫’是恩師所送,不可擅用。你亦屬猴類,即借猢猻意,用了‘胡’字吧。老君曾言‘因為有妄心,所以由之驚其神,著於物,因之生出貪求,有了貪求,便生煩惱,以至於流浪於生死輪回之中。’你便叫做無妄如何?”
小猴連聲謝了。大聖行此一事,頗生感慨,酒意益甚。
卻說大聖收胡無妄為徒,授了多般變化之法與兵器之道。無妄好生苦學,連日間習練不輟,隻數月便能騰雲變化。
大聖乃逍遙性子,就留了課業好生叮囑,由其每日這般習練,自己卻離了花果山往天上去了。這一去,正應了因果道理。詩雲:
有因有果鑄因緣,善因善果修善緣。
一朝生了貪妄念,惡因惡果行惡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