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那一天,那一刻……
當竹然逃離了京都城,拆開周琳琳讓小格交給她的書信時,方才得知,她誤會了朱赫瑀。
那封書信,是沈漓兒在臨死前所書寫,交給貼身宮女,讓宮女向竹然道明真相的。隻是沈漓兒沒有想到,哈馨兒在她死後下手將貼身宮女滅了口。而書信之所以能輾轉到達周琳琳之手,迷信些說,要感謝天理昭彰。
沈漓兒死後,周琳琳以先太子妃的身份安置其下葬,在依漓殿整理沈漓兒遺物時,偶然發現了此信。如若不是這麼個偶然,竹然可能一輩子都不會得知,沈漓兒那日求她,本意是想和朱赫楚合葬,竹然做不到,哈馨兒騙沈漓兒說她可以做到。但條件是讓沈漓兒對竹然說:往多了算我還有一個月的活頭,我想出宮,去看看大千世界,人都說江南美景,閩浙風情好,有生之年,也想去看看……
如此請求,竹然當然不會拒絕。
然後竹然便去求了朱赫瑀,結果第二日沈漓兒死了,哈馨兒派去的人對竹然道沈漓兒被朱赫瑀賜死。
竹然聽後,會如何想朱赫瑀!
傷人傷心,此等離間竹然和朱赫瑀感情的方法,遠比杜毓顏,張鈺影高出幾個層次。
這樣的辦法,哈馨兒用過不止一次,沈漓兒之事,是第三次。
第一次發生在哈馨兒和竹然初次見麵的時候,她對竹然道:瑀派玉笛去接你時,我正好在兩人身旁,你猜瑀對玉笛說了什麼……瑀說…可同活,不可然然死……
先不說朱赫瑀派玉笛去接竹然根本就不知道兩人會有危險,單拿玉笛對朱赫瑀的忠心耿耿,盡職盡責,戰功無數,朱赫瑀再鐵石心腸,也不會對玉笛說出如此傷人之話。
第二次發生在竹然為了出宮去看朱赫溪,去頤清殿找朱赫瑀時。
那天朱赫瑀與哈馨兒正在拿劍切磋武藝。看到竹然在旁,哈馨兒靈機一動,手拿佩劍,刺向朱赫瑀眉心。因她在心中算好了朱赫瑀會對她做出的如此突然又危險的舉動而不悅,對她采取懲治。她就是要朱赫瑀對她粗暴,讓竹然看見。
在劍尖差半寸觸及朱赫瑀眉心時,朱赫瑀警覺躲開,然後反手抓住哈馨兒手腕,幾乎用盡全力,哈馨兒被捏的生疼、眼睛猩紅,但愣是不鬆手丟下佩劍。然後故意在竹然麵前對朱赫瑀道:憑我對你的情,寧願用我的命去保你的命,到頭來你竟是如此猜忌於我!
竹然見此情此景,會如何想朱赫瑀?
那時她想:
朱赫瑀對哈馨兒好,在感情上,竹然因他不專一而覺得難過。
朱赫瑀對哈馨兒不好,在道義上,竹然因他忘恩負義也覺得難過。
朱赫瑀娶哈馨兒,本是為了利益,此時登上了皇位,如若負了哈馨兒,有如小人一般,卸磨殺驢。說來悲哀,他對哈馨兒好與好,竹然在心中都介懷……
這就是哈馨兒,曾身為忽歐錫國主帥,自是善用誅心之法,看似不經意間的小事,卻將竹然一步步推離了朱赫瑀。
隻是哈馨兒即使是如此工於心計又如何,要位分,她不是皇後;要感情,朱赫瑀不會忘記竹然。她堂堂忽歐錫國公主,戰場威風凜凜之主帥,倒頭來也不過是垣讞國後宮萬千嬌花中的一枝,朱赫瑀眾多女人中的一個,僅此而已。
她甚至還不及杜毓顏,至少杜毓顏是皇後,雖得不到朱赫瑀寵愛,但隻要她安分守己,日後兒子繼承皇位,也算是個盼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