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轉化法。利用發酵的牛糞養殖蠅蛆、蚯蚓,提供優質的蛋白質飼料。將牛糞與飼料殘渣混合堆漚腐熟,按適當厚度平鋪於地,放入蚯蚓讓其繁殖。據測算,每平方米培養基可收獲鮮蚯蚓15~2萬條,約30~40千克。蚯蚓有從上層向下層吃食的習慣,種苗投入後,堆肥的上層首先形成一層蚯蚓糞便。蚯蚓糞便具有比活性炭還強的除臭功能。
汙水處理及利用光合細菌利用。光合細菌是一類能將光能轉化成生物代謝活動的原核微生物,它廣泛存在於河流、池塘、小麥根際等土壤中。將提純培養的光合細菌投放汙水淨化池中,在光照作用下,能消耗、吸收汙水中小分子有機物(有機酸、氨基酸、氨和糖類)、氨基氮和硫化物等環境中的汙染物,生成具有生物活性、營養價值較高的有益微生物,具有較強的汙水淨化功能。
人工潛流層處理技術。該技術是利用土層、細沙層、卵石層的物理過濾作用和其中的微生物作用,以及土層上植被的吸收、蒸發達到淨化目的。潛流層坡度為3%~5%,長度不少於35米,寬度應視養殖場日排放汙水量而定。潛流層上遊土層表麵密植多年生黑麥草為宜,其下遊以吸水量多,蒸發量大的楊樹、竹等樹木為主,既綠化,又淨化,可達到排放標準。
加強對病死畜禽的處理病死畜禽屍體容易滋生蚊蠅、繁殖細菌、傳染疾病,從而造成生物源的汙染。因此,養殖場最好建一個焚屍爐或密封、不滲水的畜禽屍體處理井。需要淘汰、撲殺的可疑病牛由動物防疫監督機構采取措施處理,傳染病牛屍體應按照和GB16548進行處理。一般不要采用土埋的方法處理病死畜禽,更不要到處亂扔。養殖區不得隨意出售病牛、死牛。
做好養殖場周圍的綠化工作養殖場應留有一定空間的綠化麵積,建立綠化帶,改善場區小氣候,淨化空氣,減少塵埃和細菌數量,減少環境汙染。還可起到遮陽、降溫、減弱噪音的作用。據報道,場地綠化可淨化25%~40%的有害氣體和吸附50%左右的粉塵。
畜禽養殖業的糞汙產生量較大,利用不好會造成環境汙染,利用好了,不僅能變廢為寶,還能產生更大的收益。下麵我們就來看幾個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