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一行人經過了長途的跋涉,終於來到了陳國的都城宛丘。陳湣(min)公聽說一個聖賢的人來到了自己的國家,很高興地親自出門迎接,將孔子奉為上賓。
然而,這時的陳國被夬在了吳國和楚國之間,委屈求存,經常受兩國的壓迫。國家如此,人民如此,連君臣也如此,全國上下都風氣頹廢,難有所作為。
陳湣公是個平庸的掌權者,隻對生活上的一些小事感興趣,很少向孔子詢問政事。一天他正在院子裏散步,正好看到不知道誰用了一隻特別的石箭將一隻鷹射落,每當遇到稀奇古怪的事他總會想起孔子,於是派人去把孔子請了過來。
孔子拿著箭看了看,就說:“這箭來自於北方的肅慎國,當年武王平定天下的時候,肅慎國就送來了這種箭作為貢物,後來周天子又把貢物分給其他諸侯國,陳國也得到了。”陳浩公去書庫一查,果然查到了肅慎國之箭的資料,對孔子博學古今十分佩服。
但孔子自從看了那隻可憐的鷹被石箭射落後,心裏一直耿耿於懷。難道是上天的預示,自己的抱負不能伸展,最終像鷹一樣墜落嗎?一向敬重天命的孔子對此十分苦惱,又覺得這些年來自己徘徊在諸侯各國,一事無成,心中十分鬱悶,不久竟然病倒了。
弟子們焦急萬分,四處尋找大夫前來給孔子看病,陳湣公聽到消息後,也把太醫叫了過來。但是孔子這是心病作亂,除了好好休息外,其他的藥物起效不大。
眼見老師日漸消瘦,弟子們的心也隨著消沉下來。子路從孔子中年的時候就跟隨在身旁,是弟子中最年長的一個了,見到老師在病中歎息,心裏很不是滋味。他知道老師生平最希望的就是能做一個賢能的宰相,輔助一位賢君治理國家,眼見老師可能不久就要離世了,心願無法實現確實是個遺憾,於是他和同學們商量,為孔子以宰相的身份準備好喪禮。弟子們都明白子路的意思,心中雖然悲傷,也讚同了子路的建議。於是除了在外給孔子四處尋醫師的顏回和子貢外,其餘的弟子都被子路安排成了家臣的樣子,為孔子準備好宰相的奠衣和禮節。
這天夜裏,孔子在病中做了一個夢。夢中出現的是周公朦朧的身影,似乎在給孔子看病,周公用溫柔的聲音在孔子耳邊說道:“不要勉強,不要執著,我還需要你把聖賢的道理傳承下去,把曆史記下。”孔子猛然睜開眼了,身上大汗淋漓,坐了起來。他的腦中仍徘徊著夢中周公對他說過的話,心裏仿佛充滿了力量,人也一下子精神起來。這時他才發現子路為自己準備了宰相祭禮,還有各種家臣穿的服飾,他生氣地把弟子們都叫了過來,責問道:“由,我還沒有死去,你們就急著給我準備祭奠的事情了?這是幹什麼?”
子路不好意思地撓著頭,道:“老師好起來了,我們當然高興……這,這是我讓他們準備的,老師您別怪他們。”孔子知道子路就是一副熱心腸,想到就去做的性格,所以也沒有怪他,對他說道:“由啊,我不是常和你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嗎?做學問是這樣,做人也是這樣啊!我不是宰相,又何必以宰相的祭禮呢?這人可以騙,可是騙不了天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