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編了青州軍的曹操,成為一個真正的諸侯。不過,讓他高興的事可不止這一件,隨著天下越發動亂,很多名臣謀士都看清楚了天下的動向,誰是真小人,誰是偽君子,而誰又是最具政治前途的人,在他們心裏都看了個準。於是,他們開始了對自己事業歸宿的又一次選擇。
此時的曹操也成為很多人的準老板,著名的荀彧、滿寵、毛玠、程昱、樂進、於禁、李典、呂虔、典韋等名臣謀士都來投靠曹操,而曹操對於他們的到來,簡直可以用喜不自勝來形容。
不過,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認為曹操是值得托付的明主,比如說張邈、陳宮,就背叛了曹操,而投奔呂布去了。
說起呂布其人,那真是有著說不完的故事,這裏為了說清楚他為什麼和曹操對戰,就簡單地將呂布介紹一下。
呂布是五原郡九原縣(今內蒙古包頭西北)人,此人身形高大,驍勇善戰,不過頭腦簡單了些,從他的所作所為來看,此人對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仿佛並不熟悉。
最開始,他因自身的本事為丁原所賞識,丁原作為他人生的第一個伯樂,對他非常不錯。剛到丁原這裏,還沒有什麼具體的戰績,就給他以大將的待遇,更不用說以後從晉陽到河內,從河內到洛陽了,全程都帶著呂布,什麼大場麵都不把他落下。
但是呂布是如何回報丁原的呢?到達洛陽之後,丁原便與董卓結下了仇怨,呂布不幫助丁原把董卓幹掉,讓他出一口惡氣也就算了,反而將丁原殺了,並且提著丁原的腦袋去投奔董卓了。
當然,這個董卓也不是什麼良善之輩,但似乎比呂布的智商要高一些,讓人不明白的是,董卓為什麼還收下呂布,並認他做了自己的義子!或許他看見了仇人丁原的腦袋,覺得呂布為了投奔自己,連丁原都殺了,足以顯現出他的忠心和誠心!所以董卓才以“義子”這個身份來嘉獎呂布吧。非但如此,董卓還讓呂布做了自己的貼身侍衛,足以表現出董卓對呂布的信任,已經上升到了另一個級別。貼身侍衛,那就是等於把自己的命間接地放在了呂布手裏啊!
那麼呂布是不是也以同等的信任回報董卓呢?事實並非如此,幾年之後,呂布在王允的勸說下,參與了謀殺董卓的計劃,並且最終將董卓害死。
如果說丁原與呂布之間隻是上下級的關係;那麼董卓與呂布,卻是父子關係。雖然不是親生的,但名號在此,換做任何一個有血性的人,如何能做出弑父之事?
董卓被誅殺之後,計劃的領頭人王允被董卓的部下殺死,呂布也被趕出了京城。被趕出京城的呂布日子非常不好過,他心裏盤算著自己要去投靠誰呢?他最先想到的是袁術,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知道袁術的父親是被董卓害死的,現在他參與了誅殺董卓,也就等於是袁術的恩人,他心中猜想袁術對待自己應該是不錯的。於是,他又提著董卓那顆人頭前去投奔袁術了。
事情果然和他想的一樣,袁術對他以禮相待,尊他為英雄豪傑,並給了他一個官職,帶著幾千名兵士。可袁術的高興勁還沒過,問題就出現了。原來呂布雖然有才,卻恃才傲物,什麼都不放在眼裏。他帶著士兵上街,士兵看到什麼好東西就搶,他也不加阻攔,反而有縱容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