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來袁紹想起這件事,忽然意識到自己確實錯過了一個好機會,才後悔不已。這時候已到公元200年,袁紹下定決心要出兵收拾曹操。首先,他找來了當時著名的文學家陳琳寫了一篇討伐曹操的檄文,並且昭告天下,四處張貼。
檄文裏把曹操講得一文不值,甚至連小時候的一些糗事都給翻出來了。
看到這篇檄文的時候,正巧遇上曹操頭風病發作,正在臥床休息,本來身體就不太好的曹操,看了之後居然出了一身冷汗,他不禁大罵袁紹真小人,偽君子:“今生我曹操與你袁紹不共戴天!”罵完之後,曹操猛地從床上坐起來想要馬上帶兵去殺掉袁紹。說來也奇怪,這一振作之後,他的頭居然不疼了。
一篇檄文將曹操氣得如此模樣,由此可見袁紹在檄文裏對曹操的辱罵,已經到了無中生有的地步。
檄文發出後,袁紹於二月正式帶兵起程,他首先來到了黎陽,想要渡河直接到許都去與曹操決一死戰。
但是,曹操在這裏早有部署,豈能讓你這麼容易就渡河!
袁紹見曹操居然早有準備,恨得咬牙切齒,好!你曹操早有準備,那我就一一將你攻破!
於是,他派出手下大將顏良帶兵進攻正在白馬駐守的東郡太守劉延。
做出這樣的戰略決定,袁紹有自己的考慮,他想讓顏良攻破劉延,占據了黃河南岸的要點之後,可以保障主力部隊渡河。
但是,劉延在雙方兵力懸殊的情況下,從二月一直死守到四月,還是沒有讓顏良攻破白馬。
曹操見狀,本來想保存力量,等待和袁紹的正麵對決,但是手下的謀士卻建議他前去為白馬解圍。
因為袁紹本來兵力就多,如果讓他取得了白馬的勝利,順利渡過黃河,對曹軍士氣的影響是非常不利的。相反,此舉如果鼓舞了袁軍的士氣,隻怕接下來他們勢如破竹,曹軍就更加處於不利地位啦。行軍打仗,士氣可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東西啊!
曹操接受了這個建議,決定要取得初戰的勝利,挫一挫袁軍的銳氣。於是,他親自帶兵趕往白馬支援劉延。
到達東郡之後,曹操親眼看到袁紹的兵力,心中不由十分緊張,想一想,自己的兵力還不到他的一半兒,這個仗到底該如何打呢?
這時,謀士荀攸給曹操出了個主意:“曹公,既然袁紹兵馬眾多,那麼我們就要想辦法將他的兵力分散,然後我們再集中兵力攻打他的主力部隊,或許就能解了白馬的困境。”
曹操聞言高興地看著他:“你有什麼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