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曹操的《短歌行》開頭發出了時光短促、人生幾何的慨歎。但我們讀過全傳,就會感到,作者發此感慨,是因為他感到年事漸高(時年五十四歲),時日見淺,而眼下大業未成,匡扶濟世之才又極為難得,是緊迫感、焦灼感使然。使我們從另一個側麵看到曹操作為一代政治家的英雄本色:他有愛才、禮賢的政治家的胸襟;他有統一天下的宏大誌願;他有開創新局麵的進取精神。
觀滄海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觀滄海》這首詩,從字麵看,海水、山島、草木、秋風,乃至日月星漢,全是眼前景物,這樣純寫自然景物的詩歌,在我國文學史上,曹操以前似還不曾有過。這首詩寫秋天的大海,能夠一洗悲秋的感傷情調,寫得沉雄健爽,氣象壯闊,這與曹操的氣度、品格乃至美學情趣都是緊密相關的。
龜雖壽
神龜雖壽,猷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誌在千裏;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詠誌。
曹操自比一匹上了年紀的千裏馬,雖然形老體衰,屈居櫪下,但胸中仍然激蕩著馳騁千裏的豪情。他說,有誌幹一番事業的人,雖然到了晚年,但一顆勃勃雄心永不會消沉,一種對宏偉理想追求永不會停息啊!
關於曹操的文學地位,過去常為其政治業績所掩,而不為人重視,其實,他的詩開創了建安文學一代詩風,他以樂府舊題寫時事的作法,對後來文學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於是有了後來唐代的杜甫“新題樂府詩”和白居易等人的“新樂府運動”。
四言詩盛行於西周,春秋時期以後逐漸衰落,直到八百多年後的曹操用四言寫出頗具影響的作品,從而挽救我國四言詩於消亡,並帶動四言詩的創作,後世的嵇康、陸機、陸雲和陶淵明都有四言詩名篇問世。
曹操詩文形成一種既內容充實,又有強烈情感,質樸而清新、明朗而剛勁的藝術風格,史稱“建安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