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義”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
“原文”類以誘之,擊蒙也。
“計名探源”相傳唐代詩人趙嘏寫詩很有名氣,求詩的人絡繹不絕。詩人常建羨慕他的名聲,想求得他的詩詞,卻不得其門而入。趙嘏遊蘇州時,常建料到他一定會遊靈岩寺,便提前在寺壁上題詩兩句。趙嘏來到寺中,見牆壁上此詩尚未寫完,就補了兩句,成為一首絕句。後人因趙嘏補的兩句優於常建的前兩句,便說常建是“拋磚引玉”。
“古代戰例”
韋孝寬偽信離間
538年(西魏文帝大統四年),東魏、西魏邊境烽煙四起,戰爭頻繁。
西魏派南兗州刺史韋孝寬奔赴邊境。在韋孝寬臨去之前,東魏將領段深、堯傑占據宜陽(今河南西部、洛河中遊),已派陽州刺史牛道恒煽動西魏邊境上的百姓鬧事。
韋孝寬想:自己兵力不足,段深、堯傑、牛道恒兵強馬壯,氣焰正囂張。如果一接手就猛攻,肯定極難取勝。看來隻有離間敵人,瓦解對方的力量,各個擊破,才能徹底打敗敵人。
韋孝寬先派兩名間諜,想辦法偷來了牛道恒親筆書寫的公文。韋孝寬攤開公文,又連聲吩咐:“找營內最善模仿別人字體的鄔先生來。”
鄔先生進得中軍帳,韋孝寬笑著吩咐:“鄔先生,請你模仿這份公文的筆跡,練熟了,請你寫封假信。大意是講牛道恒心甘情願馬上歸降我。”
信剛寫完,墨跡未幹。韋孝寬突然取過信,放在火上燒了一下,信紙的一角焦了。鄔先生在燭光下迷惑不解地瞅著,韋孝寬笑了:“這麼做,更有真實感。段深會懷疑牛道恒寫完信後怕走漏風聲,曾想把信燒毀。”鄔先生恍然大悟。
一切準備就緒,韋孝寬讓間諜把這封殘信送到段深軍營。
段深展開信件,在燈光下細細展讀,雙眉豎起,破口大罵:“牛道恒竟敢變節投敵,還相信他個屁!”
牛道恒派出使者,獻上作戰建議,段深都冷笑著置之一旁,不予理睬。
敵人內部發生了分裂,韋孝寬及時捕捉到了這一情報。當夜,他派出騎兵突然發動進攻。段深、牛道恒互不援救,被韋孝寬一一擊敗。
段深、牛道恒都被活捉,麵麵相覷。段深心中打個疙瘩:“這牛道恒已投降了韋孝寬,怎麼仍然成了階下囚?唉,可見叛徒沒個好下場。”
牛道恒更不明白:“段深為啥不采納我的建議,寧願成俘虜?原先我們可是好朋友啊!”
韋孝寬就是用偽造的信作為“磚”引出了段深、牛道恒不和這塊“玉”,達到破敵的目的。
“古計今用”
保加利亞巧進決賽
許多古代計謀在現代體育的競技場也有非常精彩的演繹,下麵的故事就是一個籃球場上巧用“拋磚引玉”計策的經典勝利。
上世紀八十年代,在一場世界籃球賽決賽權的爭奪賽上,當時兩支球隊是保加利亞對陣捷克斯洛伐克。當比賽還剩下八秒鍾的時候,保加利亞隊領先對手2分,這意味著什麼呢?這意味著保加利亞隊將不能取得決賽權,因為要想闖進決賽,保加利亞必須淨勝對手5分。八秒鍾很快就會過去,在這緊急關頭,保加利亞的教練馬上叫了暫停,他把隊中的兩個主力隊員叫到身邊,貼耳悄悄地告訴他們要如何如何再如何。
比賽重新開始後,捷克斯洛伐克的隊員全部退到防守區域,保加利亞的球員在運球,時間一秒一秒過去,眼看比賽就要結束了。
這時令人詫異的事情發生了:隻見保加利亞帶球隊員忽然迅速地跑回自己的半場,在眾目睽睽之下,把籃球朝自家籃筐投去,球應聲進筐,他製造了類似於足球場上的“烏龍球”,全場一片嘩然。這樣雙方打平,按照規則,需要加時五分鍾。
在加時賽的比賽中,保加利亞隊向對手發動了一次次凶猛的進攻,逐漸把比分拉開,最後終於贏對手5分,順利地闖進了決賽圈。這時候觀眾才恍然大悟,保加利亞教練的計策是多麼聰明:如果保加利亞的球員不拋出烏龍球——“磚”,怎麼可能引出後麵的“玉”——加時賽——贏對手——進決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