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3章 第三十二計 空城計(1 / 2)

“釋義”指在危急處境下,掩飾空虛,騙過對方的策略。

“原文”虛者虛之,疑中生疑。剛柔之際,奇而複奇。

“計名探源”空城計計名來源於《三國誌·蜀誌·諸葛亮傳》。

話說,蜀國丞相諸葛亮錯用馬謖,失去街亭後,隻有兩千五百名軍士駐守在西城縣。忽然,哨兵飛馬來報:“司馬懿引大軍十五萬,往西城蜂擁而來!”

這時,諸葛亮身邊無一員大將,隻有一班文官,眾位官員聽到這個消息,個個大驚失色。諸葛亮登上城頭一看,果然塵土衝天,魏軍分路往西城縣殺來。諸葛亮立即傳今道:“將旌旗全部隱藏起來,軍士們各自守衛在城上巡哨,如有隨便出入城門及高聲講話的,殺!大開四個城門,每個城門用二十個軍士,扮為百姓打掃街道。如果魏軍到時,不可亂動,我自有計謀對付。”

傳令下去後,諸葛亮披鶴氅,戴綸巾,引兩個書童攜帶一張琴,來到城頭上,憑欄而坐,焚香撫琴演奏。

魏軍的前哨急忙將這個情況報告司馬懿。司馬懿立刻命令軍隊停止前進,自己飛馬向前瞭望。果然見諸葛亮在城樓上,神態自若,焚香彈琴。左麵一個書童,手捧寶劍,右麵一個書童,手執麈尾。城門內外,僅有二十餘名百姓,低頭打掃,旁若無人。司馬懿看後懷疑城中有重兵,連忙指揮部隊撤退。

他兒子司馬昭說:“莫非諸葛亮沒有多少兵力,故意這樣的?父親為什麼要退兵呢?”

司馬懿板著臉說:“諸葛亮平時一向十分謹慎,從不冒險。今天大開城門,必有重兵埋伏。我們若衝進去,必定中計。你們懂得什麼?還不快退!”

諸葛亮見魏軍遠去,哈哈大笑起來。眾官員問他說:“司馬懿是魏國的名將,今統率十五萬精兵來到這裏,見了丞相,慌忙撤退,這是什麼原因呢?”

諸葛亮說:“他料定我平生謹慎,從不冒險,見我們這樣鎮定,懷疑有重兵埋伏,所以退去。我並非在冒險,隻因為不得不這樣啊!”

後來,司馬懿知道諸葛亮這次擺的是個空城計,非常後悔。

空城計是在交戰雙方力量懸殊的情況下,力弱的一方故意顯示自己虛弱不設防的弱點,使敵人反以為自己已有準備,而不敢貿然進攻,渡過難關的一種計謀。

“古代戰例”

楚鄭最早唱“空城計”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以“空城計”智退司馬懿而名聞天下。其實,早在春秋時期,楚攻鄭戰役中雙方就使用了“空城計”。

據《左傳》記載:公元前666年,楚國令尹(即宰相)子元發兵車六百輛去攻打鄭國,直逼鄭國國都。

當時的形勢是楚強鄭弱,鄭國危在旦夕。於是鄭國的群臣一片慌亂,有的主張請和,有的主張決一死戰,有的主張固守待援。但這幾種主張都難解國之危。

危急時刻,鄭文公聽取了謀士叔詹的建議,一麵派人去齊國求援,一麵索性將城門大開,讓百姓任意出入,不準露一絲慌亂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