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整族人被接納到南蘭陵定居,真是得天獨厚。南蘭陵的肥田沃土養育了中原徙民,南蘭陵的廣博文化滋潤了蕭整族人。蕭整族人在這塊風水寶地繁衍生息,被濃鬱的南朝文明熏陶出優秀的後代,從南蘭陵竟走出了幾十位文化巨匠和兩位開國君主。這兩位開國君主是齊高帝蕭道成與梁武帝蕭衍。蕭道成與蕭衍能夠開辟帝業,均經曆過一番波折。然而,看似偶然的曆史結果,其實決定於必然的文化背景。兩位蕭氏子孫建立帝業的背景,就是蕭整族人在南蘭陵紮穩的根基。蕭道成與蕭衍,以南蘭陵為根基,開創了輝煌燦爛的齊梁文化,這可以看成中原徙民適應江南新環境的樣板,也能夠視為江南以博大胸懷包容徙民與其文化的典範,更應該說是華夏文明與江南文明熔煉而成的結晶。

正是這樣,中原人民與江南人民並肩攜手,同耕共織,建設成一派大好河山。自晉室南渡以後,宋、齊、梁、陳列朝相繼,江南麵貌發生日新月異變化。而其鼎盛時期就在齊、梁二朝,正如《南齊書*良政傳序》記載的那樣:“(南齊)永明之世(483—493),十許年中,百姓無雞鳴犬吠之警,都邑之盛,士女富逸,歌聲舞節,袪服華妝,桃花綠水之間,秋月春風之下,蓋以百數。”齊朝統治時期,經濟發展,人民安居,社會和諧富裕。而經濟的發展必然推動文化事業的進步,猶如《梁書?武帝紀下》記載的那樣:“於是禦鳳曆,握龍圖,辟四門弘招賢之路,納十亂引諒直之規。興文學,修郊祀,治五禮,定六律,四聰既達,萬機斯理,治定功成,遠安邇肅。加以天祥地瑞,無絕歲時。征賦所及之鄉,文軌傍通之地,南超萬裏,西拓五千。其中瑰財重寶,千夫百族,莫不充籾王府,蹶角闕庭。三四十年,斯為盛矣。自魏、晉以降,未或有焉。”史官所言雖屬歌功頌德,但也飽含事實,即使與魏、晉相比,齊、梁也毫不遜色。真可謂,文化之興尤在蕭氏齊梁,都邑之盛突顯江南蘭陵。

中華文明長流不息,而齊梁文化始終熠熠發光,震古爍今。如今,季劄遺風尚存,齊梁風流再現。常州市黨政領導十分重視齊梁文化的傳承弘揚,專門成立常州市齊梁文化研究課題組已曆多年,成果斐然不斷,遂令學界矚目。在眾多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專家學者大力支持下,常州市齊梁文化研究課題組於2009年成功主辦“中國常州?齊梁文化研討會”,在海內外產生巨大影響。會後,將與會七十多位專家提交的論文編輯成書,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隨後,又編著《常州齊梁文化遺存》,真是令人喜出望外。

現在常州市《齊梁文化研究叢書》編委會與課題組再接再厲,又交付上海古籍出版社《齊梁文化研究叢書》。這不僅是常州市全麵深人研究齊梁文化的豐碩成果,也是海內外探索南朝文明的嶄新成就。感謝常州市《齊梁文化研究叢書》編委會對我的信賴,首先將其中各書的提綱與內容梗概寄示,隨後又將書稿交我審讀。作為吳地後裔,

我既覺得榮幸,又深感不安,唯恐辜負江南父老的殷勤囑托。

《齊梁文化研究叢書》共計八冊。

其一為莊輝明教授著《南朝齊梁史》。是著立論新穎,發前人所未發,將齊、梁兩朝近八十年曆史合並撰述,以論證二者共同奠定江南在中國曆史上突出地位的過程,以闡明二者相輔相成方能高踞南朝文明之巔的因果,以肯定二者之文化成就為隋唐製度之重要源泉。是著可兼為本叢書之總綱。

其二為龔斌教授著《南蘭陵蕭氏家族文化史稿》。是著將南蘭陵蕭氏視為一支息息相關之文化大族,專論其在經學、玄學、文學、史學、美學、宗教、藝術等文化方麵的貢獻,進而評論該家族文化之興起、發展、隆盛、衰敗的過程與意義。填補了研究南蘭陵蕭氏家族文化上的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