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本質是苦惱
意誌總是孜孜不倦地努力著,這能從最低以至最高等的意誌現象所顯現的階段中看出,意誌沒有最終目標或目的,努力是意誌的惟一本質,無所謂達到目標而告終期。所以,它永無最後的滿足,沿途隻有荊棘障礙,就這樣永無盡期的持續下去。
世界的每一角度,形形色色的自然力或有機物的形態,都是根據努力而表現的;相互競爭,各取所需——因為它們所需的物質,隻有從另一方奪取而得。就這樣,世界仿佛是一個大戰場,隨處可見拚死拚活的戰爭。且這種戰爭多半會阻遏一切事物最內在的本質——努力,而產生抗拒,奮鬥固然到頭來成空,然又無法舍棄自己的本質。因為這種現象一旦消滅,其他的現象便會立刻取而代之,攫取它的物質,所以隻得痛苦的繼續生存下去。
努力要同於意誌,是一切事物的核心和本質,是人類接受最明晰,最完全的意識之光所呈現的東西。我們所稱之苦惱,就是意誌和一時性的目標之間有了障礙。使意誌無法稱心如意;相反,所謂滿足、健康或幸福,即為意誌達到它的目標。世上沒有所謂永恒的滿足,通常,這一次的滿足隻是新努力的出發點而已。努力到處碰壁,到處掙紮戰鬥,因而也經常苦惱,正如努力沒有最終目標,苦惱也無休止。
至於有認識力的世界——即為動物的世界,就可以顯現出它們的不斷的苦惱。觀察人類的生命,更是能看得一清二楚。因為意誌現象愈臻完全,痛苦也就愈為顯著。對個體而言,倘若一個人的認識愈明晰,智慧愈高,他的痛苦也愈多,天生高智商,他便有更多的苦惱。
素有“哲學畫家”或“畫家的哲學者”之稱譽的狄基班,曾以一幅畫直觀而具體的描寫出意識程度與苦惱程度的密切關係。這幅畫的上半幅描繪有喪子之痛的女人群像,以各種表情和姿勢,表達出母親的深沉、悲傷、痛苦和絕望;下半幅則為描繪失去子羊的一群母羊,各動物的表情、姿勢與上半幅互成對應。從而可以了解,並非有明確的認識和明敏的意識才有強烈的苦惱,即使在動物遲鈍的意識中,也有痛苦的可能。